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清远分公司 511500
摘要:文章简要地阐西安市了市政道路设计思路,从而就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为路桥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思路;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民对城市的居住条件、生活质量、出行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带来新的挑战。市政道路设计是城市交通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及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和交通安全运行。本文通过笔者的工作实践,就市政道路设计思路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市政道路的设计思路
1.1 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道路设计
市政道路主要有交通型、生活型、商业型和景观型四种,针对不同的道路类型,抓住道路的需求,优化道路的功能,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市政道路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对于生活出行的需求。
(1)交通型道路。通型道路占据了我国市政道路的极大部分,因此交通型道路是市政道路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交通型道路适用于车流量大的主路,所以说在针对交通型道路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车流量的问题,要偏重于加宽路面的宽度,解决车流量大的问题,同时也要满足到居民日常出行的需求,在道路两旁是划分出非机动车道,便利居民的日常出行并分担日常较大的车流量。在规划交通型道路时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从 而推进道路的长久性发展。
(2)生活型道路。生活型道路主要作用在居民的日常生活出行,在规划此类道路时,要充分考虑到居民日常出行的需求。公交车占据了居民日常出行的大比例,所以说在设计生活型道路时,为了提高公交车等出行工具的运行效率,可以设置专门的公交车专用道等避免交通拥堵的现象发生。
(3)商业型道路。商业型道路主要分布于大型商场和企业周边,是城市繁荣区域的“助跑器”。在商业型道路设计时,就需要深入了解商业和企业发 展的特点,满足商场和企业对道路的需求。因为在商场和高楼企业附近,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是步行,所以在对道路进行设计时要加大人行道的 宽度,要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同时还能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4)景观型道路。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是美化城市面貌的重要一环,所以在道路的设计 中还需要关注到景观型道路的重要性。合理地设计城市景观型道路能够 使城市整体的绿化程度提高,能够很大程度地美化城市的市容市貌,还能够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同时,在设计景观型道路时还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文化,设计有城市个性、城市独特文化的景观型道路。
1.2 道路十字路口设计
道路十字路口是交通事故高发的路段,因此在市政道路设计与规划中尤其重视合理地建设道路的十字路口。在道路十字路口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人行横道、交通信号灯等因素,在设置交通信号灯时,要根据车流量的实际情况控制红绿灯的时间,同时为了保障行人的出行安全,避免驾驶员车速过快导致的交通事故,应该在人行横道前添加减速 带等安全措施。道路十字路口的合理设计能够一定程度上地降低交通事 故发生的频率,提高行人出行的安全系数。
1.3 道路设计体现美学原则
市政道路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到实用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审美价值。市政道路的设计是城市面貌的重要标志,合理的市政道路设计能 够使道路呈现美丽的形态,同时能够优化城市的面貌。道路设计体现的 美学价值还能在城市进行旅游宣传等活动时发挥价值,能够很大程度上 促进人们对于城市面貌的欣赏。
1.4 道路设计要体现城市文化
现阶段,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不断提升,精神需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地扩大。
城市独特的地理人文一定意义上是衡量城 市化水平的标准,每个城市独特文化都代表了城市的标志,在市政道路的设计过程中,要融入城市独特的文化,包含城市的个性,设计出与城市 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市政道路。另外,为了降低市政道路建设的成本,还需要根据城市的地形特征和自然气候进行设计。
2 市政道路设计中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路线设计问题
(1)道路平曲线半径取用。在道路平曲线半径取用时,应注重平曲线半径大小以及曲线附近的运行速度,且要考虑到道路衔接的线性指标的连续性。道路平曲线的半径应小于8km,以避免驾驶员出现疲劳感,长度应控制在1~3km。
(2)同向圆曲线间直线长度。在道路改造设计过程中,有些设计人员过于强调6V的最小直线长度,这样会造成大段老路出现浪费现象,增加道路的拆迁量与工程造价。因此,对同向圆曲线中直线长度取值时,应降低6V的要求,最好低至3V。
(3)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当我国大部分城市遇到暴雨天气时,就会影响到城市的排水系统,如果道路积水过多,排水系统将会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在水位较高的季节,就会出现雨水倒灌的现象,这是因为道路纵断面设计造价偏低的原因,在设计中过于重视工程的经济性,而忽略了道路的性能要求。因此,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我们应结合当地降雨、气候等情况,注重城市防洪与排水的问题,尽可能地避免减少造价来降低纵断面的设计标准的问题。
2.2 路基路面设计
(1)路基拼接。为了保证确保新老路面顺利拼接,我们可以主要采取挖台阶、提高新填土压实标准等技术措施。然而,对于一些软土地基路段,如果不能处理好不均匀沉降,将会导致道路纵向裂缝的出现。因此,在城市道路设计时,应控制好道路拼接新老路两侧的差异沉降,增加原有的路基与拓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沉降,其值应小于0.5%。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间接拼接的方式,将纵断面分离的路基拓宽,放宽拼宽路基沉降标准,按照新建路基处理。
(2)桥头跳车。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众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异。通常可以采取提高压实度、加强地基处理、设置大尺寸搭板等。同时,在设计时加强搭板处的路面结构与路基顶层处理。
(3)水泥稳定碎石层。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层易于开裂,且会反射到沥青路面面层,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将会造成路面出现严重的损坏。因此,在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时,应降低水泥稳定混合料强度标准,减少细集料的含沙量,降低粗集料的压碎值,并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另外,还合理选择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避免过高引起路面开裂,过低引起路面松散。
2.3 其他问题
除了以上的问题以外,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城市中心用地紧张地段,小车车道宽度设计为3.5m,这显然不能满足当前需求。因此,在用地紧张的路段可以采用3.0~3.5m宽度的行车道,其交叉口半径与设计车速应根据当前情况来调整,应适当减小,同时还要考虑本路段大型车辆通行是否限制。对于人非共板的设计应保证行人安全,防止非机动车越界行驶,可以在非机动车与人行道之间设置一道分边石。由于人行道所设置的树池过大,占据了大部分人行道宽度。因此,在道路设计中,应将树池设置小一点,并设置6m以上的行道树,以解决汽车停靠的问题,增强路边景观效果。
3 结语
总之,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市政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道路参数设计、路线设计以及路基路面等众多问题,这也是道路设计者首要考虑的。因此,在道路实际设计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以设计出高质量、高效率的市政道路工程,减少道路病害和降低道路维修成本、保证车辆与行人的安全,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龙.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J].民营科技,2013(10):229—230.
[2]朱世峰,城市道路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09,(0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