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效林的形成原因及改造措施 刘萍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1年5期   作者:刘萍
[导读] 摘要:加速低效林的改造不仅有利于改善林业资源、维持生态平衡,还可以使林地生产出质量好、品质高的林副产品,增加林农们的经济收入,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简要阐述了造成低效林的主要原因,并对其提出了改造措施,希望能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刘萍
                                              (北京市朝阳区园林绿化局绿化一队 100024)
        摘要:加速低效林的改造不仅有利于改善林业资源、维持生态平衡,还可以使林地生产出质量好、品质高的林副产品,增加林农们的经济收入,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简要阐述了造成低效林的主要原因,并对其提出了改造措施,希望能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低效林;形成成因;改造措施
        引言:
        所谓低效林是指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迟滞,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不符合培育目标的林分总称。所以,通过低效林改造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培育优质、丰产、高效的林业资源,使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符合当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利用需求。
        一、低效林形成的原因分析
        低效林形成的原因较复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和植物本身等诸多因素。
      (一)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
        我国的森林资源虽然分布广泛,但是一些林业从业者并没有明确的经营理念,仍然采用见苗就种、见树就栽的传统造林生产理念,没有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没有进行树种的合理选择,苗木质量差,处理不当,成活率低,造成林地浪费,继而形成大片的低效林。
      (二)造林投资力度不足
        充足的资金是造林工作的基本保障,高标准的造林必须要有高投入。实际上,目前造林工程的造林单价太低,全额投入到建设中,仍然达不到造林设计的质量要求,优质苗木较少,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抚育技术,使林分结构向低效林发展。
      (三)育林管理不到位
       “三分种、七分管”,体现了育林管理的重要性,造林后期需要对树木进行追肥、修剪、除草、打药等工作,如果管理措施不到位,都会造成低效林的现象。比如:后续抚育不足,杂草丛生、病虫害等,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甚至死亡。
       (四)自然灾害的侵袭
        近年来,由于地壳的一些变化,我国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例如:洪水、地震、泥石流、雨雪等,这些都会对林分结构带来严重的破坏,导致植被的损伤、断裂、死亡,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形成大面积的低效林。


       (五)人为活动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进行乱砍滥伐、林间放牧、毁林开垦等行为,使林地遭到破坏,内部结构失稳,许多优良的种质资源不符存在,林地的整体质量不断降低,导致水土流失,最终形成生态功能较差的低效林。
        二、低效林改造的措施
        由于立地类型不同,低效林发生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在改造前,必须进行摸底调查,根据林地现状选择正确的改造方式,如:封育改造、补植改造、间伐改造、调整树种改造或综合改造等。
       (一)因地制宜补植套种
        对于缺损严重或树木密度较疏的地区可以直接进行补植套种。在补植套种前,应对树木的生存情况进行排查,分析土壤的营养构成;分析适应的林木种苗类型,需要考虑种植树木的适生性、速生性和耐阴性等,做好不同树种生态属性,植被特性的考量,避免多树种之间恶性竞争,相互干扰生长。在此基础上,本着“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选择本地有相似类型,或者在本地生长良好的苗木品种进行补植套种。
      (二)人工重新造林
        在一些低效林补救效果较低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重新造林。人工重新造林需要对现地环境进行调查,确定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质地条件、水利灌溉条件等。在此基础上,选好树种,科学配置树种结构,采用良种壮苗,抓好造林各环节的质量。在重新造林时,一是可采取轮种措施,实现针阔叶林混种;二是施足基肥,配置好营养袋,保证植物养分供应;三是合理密度种植,以利于尽快郁闭成林;四是适时种植,现阶段提倡清明节前后雨天种植,提高树木栽植的成活率。
      (三)加强造林后期抚育管护
        造林后必须将管护工作落实到位,以保证林木的生存质量。必须安排专职人员定期进行除草、施肥、灌溉、清理杂物等抚育保护措施,避免次要植物与目的树种竞争生长空间和营养。及时伐除长势细弱、没有前途的树木,补植上优良的目的树苗,提高林分整体水平。密切关注树木的成长情况、病虫害情况、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四)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低效林的形成和相关人员的专业性不足有着直接关系,必须要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对林业管理人员、种植施工人员等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系统化培训,确保一线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林木管理和维护等技能,切实提高专业水平,保证林木的生长状况。
       (五)加大投入改善林木生长条件
        造林工程需要中央和地方财政提供必要的建设和管理经费,这样才能做好林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区养护所需的肥料、药物等的采购置办,做好优质种苗的选拔,为生态林的成长维护、抚育管理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低效林改造对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改善林业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还可以使林分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地发挥。所以,我们要对低效林形成的原因进行科学客观、全面有效的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进行改造,才能保证低效林得到彻底的改善,进而推动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单瑞平,陈万里.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J] .企业技术开发,2016(14) :56+60.
        [2]吴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一些思考[J].现代园艺,2016(09):117.
        [3]孙大明.大连地区园林绿化养护中常见的虫害防治[J].现代园艺,2014(08):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