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研究进展述评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   作者:盛丽丽
[导读] 目前,临床护理模式已由病人病情护理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其不仅得到了病人认可,也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盛丽丽
        淮安市淮安医院 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目前,临床护理模式已由病人病情护理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其不仅得到了病人认可,也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本文主要对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形成原因、应用效果与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等进行分析,以持续改进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其发挥更大作用,以利于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升,病人护理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持续革新,人们生活质量、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对于临床护理模式的服务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1]。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现代护理模式,其发展也在不断完善,以往传统的护理模式已无法再满足病人需求,“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开始形成,并在临床广泛推广后得到了病人的认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即以人为本、整体护理、全面关爱的护理模式,其更重视病人个体身体条件、安全需求、归属需求、自尊需求,并可兼顾病人个人决定、喜好与目标等。此外,“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更重视医患共同决策,因此更利于病人主观能动性与治疗依从性提高。为进一步探究“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其形成、应用效果与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以供临床参考。
1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形成
1.1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产生背景
        1.1.1 医学模式变化
        1977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恩格尔教授提出:生物医学模式具有局限性,须建立融合了生物、心理与社会适应维度的新型医学模式,才能为病人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以提高人们身心健康水平[2]。自此,医学模式开始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正是基于此所形成,其强调病人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而非病体,并可予以病人多方面评估、治疗及护理,全面关爱病人身心健康。
        1.1.2 疾病病谱变化
        随着抗生素的出现及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疾病病谱已从20世纪初的急慢性传染病转为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慢性疾病病人病程长,除可损伤病人身体外,还可严重影响病人心理与社会功能,且多数慢性病为生活方式病,更需临床予以专业健康教育,以纠正病人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有效遏制病情进展。因此,若仅对病人采取单一的身体疾病护理,则无法照顾到病人心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则可予以病人综合、全面的身心护理,因此在临床及病人中有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度。
1.2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历史与发展
        1.2.1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提出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最早出现于1950年的美国,后由英国心理学家在医患关系基础上提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概念,将其归为诊疗时掌握病人生活特点、社会环境、疾病产生过程,以利于整体诊断。“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最早付诸实践为1983年,由美国一家医疗中心进行,至1988年,“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正式形成,其内含就医途径、尊重病人价值观与喜好、医患沟通、健康教育、医疗服务协调、心理及情绪支持、身体舒适感支持、家人及朋友参与、出院及院后治疗转换准备等8项内容。我国则于1996年提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开始革新护理模式。
        1.2.2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发展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实行,临床提出了以人文主义价值体系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其核心为关怀,即:建立人本主义价值体系;建立信任及希望;培养对自身及他人的敏感度;鼓励并接受病人消极或积极情绪表达;以科学方式解决决策与问题;密切护患教与学;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文化及社会环境支持;允许现象主义、存在主义出现。这种护理模式可和谐身心灵,更易为病人及临床所接受,并促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2.3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现状
        目前,慢性病为临床主要诊治的疾病,这种情况更需医疗机构为病人提供具有人文精神的护理干预。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实践与效果评估。当下,该模式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与成熟,且方式也更为丰富且多样,比如借助互联网+技术为病人提供全程护理管理,在门诊分诊[3]、输液时行健康教育等,目的在于强化病人身心护理,以确保病人得到更为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利于病人病情改善。当然,目前该护理模式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更重视技术而未重视人文,且各医疗机构甚至科室均有各自护理标准,缺乏规范化标准等,还有待临床予以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2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应用情况
2.1 国内外应用情况
        目前,“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已被国外临床广泛应用,在行慢性疾病管理时,国外研究认为,经“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健康宣教、满足病人需求、鼓励病人参与护理决策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治疗依从性、参与感与满意度,从而使慢性疾病病人病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将“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与家庭医疗相结合的护理模式更是注重病人行为、生理与心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随着临终关怀需求的增多,“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也已广泛应用于临终关怀领域,并扩展至家庭方面,不仅减少了病人住院时间,也利于整体护理质量提高。除此外,“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也被广泛用于癌症护理、脑卒中护理及其他疾病疾病护理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内则将“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应用于正IT护理模式中,即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整体护理的核心,为病人提供社会、文化、生物及心理护理,以取得了显著成效。
2.2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优势
        (1)减少医疗成本:“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不仅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病死率,还可提高病人院后慢性疾病管理水平,进而使病人再入院率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人医疗成本。(2)提高护理质量:“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可强化医护人员责任感,使医护人员尊重病人自主权,并最大程度满足病人需求,因此可提高病人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并利于病人预后效果提高。此外,经鼓励病人参与医护决策后,还可促使病人积极遵守医护措施,因此更有利病人病情改善与护理质量提高。(3)促进健康:“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可为病人提供针对性心理干预,确保病人心理健康,并可使病人在诊治时疾病认知度提高,从而使病人自我效能感提高,更利于病人养成良好健康行为,以促进健康。
3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现存问题与挑战
3.1 结构过于碎片化
        目前,医疗服务体系存在护理结构过于碎片化情况,即将病人作为整体拆分开来进行护理,这种情况无法顾及病人经验、价值观、需求及喜好等,若病人自身伴有多种并发症且病情复杂,更易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再加上护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较易忽视病人情况与需求而导致护理不具有持久性与连续性,因此无法有效提高病人护理效果。
3.2 医患权利失衡
        医疗人员对其自身角色的信念会导致医患权利失衡,若医疗人员对“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内容不够了解,且自身工作态度较为消极,则无法使病人参与到医护中,也无法提高病人主观能动性,自然无法有效提高病人整体疗效。
3.3 病人、家属主动参与性不高
        受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恐惧所限,再加上缺乏相关疾病知识等,导致病人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致使医患权利失衡加重,也不利于“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开展与病人整体疗效提高。
4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解决对策
4.1 革新护理管理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核心为病人为整体,因此其服务具有连续性,即自病人入院至康复出院,予以病人入院宣教、协助检查、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及出院指导、院后随访等,每一环节的实行须以相关制度为参考,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此外,“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须临床备齐充足护理人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为临床提供充足护理人员,并结合护理技术水平、病人满意度等评估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以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提高。
4.2 转变观念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实行成功的首部即转变护理服务观念,即从病人康复为中心转为病人康复与身心健康为中心,具体即一切服务从病人出发、为病人服务、以病人健康为目标[4]。
4.3 明确护患关系
        目前,护患关系存在家长式、信息式、解释性三种互动关系。其中,最契合“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护患关系为解释性关系,即按照病人需求、价值观、喜好分类,结合病人个体差异评估其健康状况并制定治疗方案等,以期达到病人目标。
4.4 鼓励病人及家属参与护理决策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重要一点即病人即家属参与病人治疗与护理中,这种方式可提高病人主观能动性,使病人能够提出自身想法,并结合病人文化水平,予以护理计划制定,以满足病人需求,确保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以利于病情改善[5]。
5 结语
        “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可结合病人价值观、喜好等予以病人适当健康教育,并与病人及其家属一起为临床诊治与护理做出决策,更利于获取病人信任与支持,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病人整体疗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可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有可能会降低该模式整体质量,这就需要临床进一步探究该模式的细节,以期该模式经不断完善与发展为病人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亚平,李洁,叶敏.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门诊分诊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01):131-133.
[2]冉虎.“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照护的发展及国内实践路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04):497-501.
[3]陈云,姚京辉.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有效机制推进门诊优质护理服务[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7):137-138.
[4]王秀莹.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的对比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0):129-130.
[5]高锦萍,朱瑞芳,孟伊霏,等.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9,17(31):3884-38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