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体系中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第4期   作者:陈政 李下蹊
[导读] 如今,我国已进入总体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城市规划体系设计既具有现代城市的系统性特征,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城市规划体系与城市建设中的运用,研发出了新型的智慧城市。
        陈政 李下蹊
        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1
        摘要:如今,我国已进入总体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城市规划体系设计既具有现代城市的系统性特征,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城市规划体系与城市建设中的运用,研发出了新型的智慧城市。伴随物联网建设范围的扩大与持续应用,未来城市群与城市体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就智慧城市而言,需要城市规划体系为其提供高水平的“工业设计”方案,也需要配套的配置相应的发展基础设施。本文从智慧城市类型的内涵解析出发,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体系;智慧城市;建设;
引言
        “智慧城市”这个名词从被提出至今也不过十余年,是数字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基于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其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广泛应用,为城市规划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新契机,通过将这些技术运用于城市规划体系中,达到对城市进行动态管理的效果,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现代化城市的建设需求。
1智慧城市内涵解析
        与传统的城市类型相比,“智慧”属性区分了传统城市与智慧城市类型,体现了智慧城市的“系统性”“智能性”“联动性”。智慧城市将与城市关联的所有资源转换为精准而明确的数据,利用数据之间的数学计算形大,将所有资源关联起来,通过大数据分析的联动性,将所有数据统计到云计算管理中心,然后,借助云计算的智能性,将所有分析与预测结果分发到智慧城市的管理平台,为其管理城市的经济、交通、行政、生态等提供快速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类型在宏观层面的地理空间分布,可以以独立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之间的互动与关联,推进城市之间的实时互动,为其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建设“赋能”。因此,智慧城市在根本上能够将城市综合发展、行政管理、公共建设、数据化运营等统一到一个管理中心,真正促进“万物互联”的“智慧中国”之发展。
2?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
        (1)促进现代化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理念的落实依托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进步,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规划的信息数字化、城市主体间互动增多是其相较于传统城市规划最明显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乃至乡村的发展都十分迅速,“城市病”随之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使城市规划的难度越来越大。智慧城市建设为我国城市规划中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是治疗“城市病”的一剂良药,成为当下我国城市规划中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将促进我国城市建设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转变。(2)促进经济转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大,我国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调整结构,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能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还能创造新的产业,促进智能化经济的进步,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一方面,智能城市的发展能推动各种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信息技术产业并促进相关企业的经济发展,而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力便是信息技术;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将增加大量的城市规划工作岗以及信息技术岗,这为解决“就业难”问题创造了新途径,能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间接促进我国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转型,带动产业的发展。
3?城市规划体系中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
        3.1要并行设计反馈改进机制
        智慧城市方案中包含大量智能服务系统,这些智能系统要长久生存必须有配套的反馈改进措施,信息服务系统是人机结合的系统,反馈改进系统加强对人的激励尤为关键,没有对运行人员的激励,系统改进便缺乏动力,持续有效的系统服务就不会产生,智能服务系统与反馈改进机制的设计必须并行,确保系统长久生命力。


        3.2搭建开放型信息服务平台
        (1)城市规划体系需要从城市文明建设的宏观角度,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要素,也就是说,通过城市规划体系中的规划要素分析,列举出城市规划体系与智慧城市建设可以进行相互作用的“建设要素”,然后结合智慧城市的功能,为其数据库建设提供海量信息。这种信息的存量与生成量应该显示出相对明确的持续性,即需要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采集服务与数据上传服务。(2)在城市文明宏观建设层面选择好数据要素之后,需要借助我国各个城市之间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通信关联”与“信息共享”的形式,建立起开放型信息服务平台,使各个智慧城市之间的数据交流成为可能。比如,咸阳市公交卡在开放型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后,就已经实现了全国各大城市之间的有效联动。但是,在新的时期,这种简单形式的复合形式,则可以借助数据化,使城市规划体系体现出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数据的基本需求,为各地数据库的完善提供路径。在此路径下,各个领域的城市治理与城市服务问题,均可以在其中实现基本的数据化处理。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单位的数据部门,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智慧管理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信息服务与数据管理。
        3.3增强智慧城市建设意识
        城市规划体系建设的主体主要是市民以及从事城市规划的工作人员,因此增强智慧城市建设意识应从这两个层面下手。第一,要提高市民的参与度。智慧城市的建设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来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以及居住的幸福感,因此市民的意见及想法对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十分重要。要带动市民的积极性,让市民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的高效性、便捷性,从而使更多的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第二,要增强城市规划从业人员的智慧城市建设意识。在进行城市规划中摒弃传统城市规划的缺点,有意识地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从而使自身的意识与时俱进,推动城市发展向智慧型转变。
        3.4依据实际情况决定新技术创新策略
        城市规模有大有小,发展有先有后,技术人员充沛的城市多做一些新技术应用创新很有意义,创新成果也容易推广进而提升全国智慧城市新技术应用水平,但新技术开发有规模效应,同样的新技术实验在中小城市不易成功也不容推广,不如使用其它城市成功的经验更划算,中小城市集中精力提高智慧城市规划的成功率是更为急迫的事。
        3.5推进生态环境与智慧城市结合
        智慧城市的生态性需求,包括了物质效用生产效率层面的生态建设,也包括了效用生产效率层面的生态建设。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城市规划体系借助生态文明战略,在物质层面,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物理空间方面生态环境规划方案,满足其物质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体系中,要结合智慧城市的双重生态建设需求,将物质生态环境建设与数据生态环境建设关联起来,使生产要素与管理要素之间以数据作为具体的关联形式,进而在规划环节,就为其设计出具有双重生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结束语
        总之,智慧城市建设对解决以前我国陈旧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构建现代化城市规划体系离不开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高智慧城市的社会认知度、合理规划、加大技术支持力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借鉴先进经验等可行性强的措施,提高城市规划部门的专业能力以及重视程度,同时提高市民的参与度,使全民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携手打造高效智能、满足市民需求的城市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1]胡景强.基于地理视角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分析[J].智能城市,2021,7(04):52-53.
[2]于北.城市规划体系中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21(03):227-228.
[3]邹贤映.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体现智慧城市建设需求[J].居舍,2019(05):162.
[4]李露.基于城市规划体系中体现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分析[J].智能城市,2019,5(03):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