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 谢达鹏
浙江远卓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地理空间规划是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国家意志导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作为一个自然资源稀缺、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不断崛起,面临着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对各类自然资源的共同认识不断加深,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的内在相互关系和综合发展战略变得尤为重要,重新思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冲突和协调发展的机制,将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与资源开发、生态修复重新平衡,需要适度扩大国家自然资源管理范畴,建立一个整体、空间、包容和更具包容性的土地管理体系因此,国家根据新时代的要求组建自然资源部,赋予其"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其实施"的重要职责,指出必须加强对空间规划的监督,提高空间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参与式GIS;国土空间规划;应用研究
引言
地理空间规划,艰苦但雄心勃勃,是国家、梁明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要优化资源,更有力地铺垫。在空间规划之前,政府加紧努力整合自然资源部门,为空间规划创造条件。国土空间规划以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为基础,以地理信息为技术手段,综合自然资源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多规合一”,得到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规划成果。
1GIS概述
GIS英文全称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工具对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数据的收集成图和分析,通过地图的方式将这些事件以视觉化的效果呈现在众人面前,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2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一种社会性规制概念范畴[8],集中表现为:第一,体现国家意志,具备政府治理能力导向;第二,为协调或解决国土资源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空间矛盾;第三,它是一种政策措施、工具或计划,其目的在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国土空间开发管制、提升国土空间利用效率。那么,国土空间规划(National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可理解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遵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与战略需求的基础上,依据法定程序而制定的有关国土资源空间布局、开发、管制与保护的一项政策工具或实施计划。
3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现状
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以及规划,导致国土空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无法统一协调,从而造就了国土规划立法的滞后,再加上各个法律层次的不匹配,缺乏可操作性,使国土规划的体制非常依赖国家政府部门。从纵向方面看在传统的发展观念中,国家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的,从而导致国土空间规划的各项理念和内容比较滞后。因此,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民生问题缺乏关注度。但随着社会发展,无论是文化环境还是生态环境的问题,都需要有对应的目标和措施[3]。地方政府对国土空间资源进行随意扩大时,由于缺乏和上一层国土规划调控的联系,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充分发挥出空间统筹和管控的作用。建设用地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匹配从理论上讲,虽然土地开发建设有滞后的好处,但从长期来看,一个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应该与该地区第二、三产业的GDP增长具有正相关性,即当地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第二、三产业的GDP也要有相应的增长。因此,可通过这两个指标来验证重庆直辖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第二、三产业GDP增长的一致性,并评价区域建设用地的扩张和利用效率。
4国土空间规划中GIS的应用
4.1GIS在规划决策中的应用
在我国,GIS主要包括在城市规划决策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在地理信息变化监测中的应用和在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发现GIS及其相关决策工具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效率和规划成果的有效性。首先要求GIS提供基础地理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调查,从而确定规划的方向和目标。然后,利用三维GIS、WebGIS和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规划方案进行仿真,并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向公众展示,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案确定后,有关部门及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审批,并在网络上公布结果,收集公众意见。规划批准后,进入实施阶段,期间需要公开规划实施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和举报。
4.2对国土空间规划知识进行学习
通常,相关专业人员不是空间规划的主要参与者,而主要受众是一般公众。普通公众对规划过程和规划原则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由于大众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必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空间规划学习互动环境,以最终保证规划决策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整合。在传统的地域规划中,传统的互动形式不利于普通大众的学习。因此,必须充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在此基础上构建虚拟空间规划环境,让大众充分融入环境,获取知识。4.3数据的准备和数据库的建设。
由于土地空间规划的参与者大多是社会公众,而不是空间规划行业的专业人士,为了使规划决策科学合理,决策问题确立后,要尽可能多、准确地收集整理相关数据。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图像数据、统计数据等。空间数据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图数据,如土地利用现状图、主要功能区划图、行政区划图、各类地形图等;影像数据主要包括航测图、遥感图和各类图片;统计数据包括人口统计数据、经济统计数据、地理信息、土地统计和与土地空间规划有关的各种统计数据,可以是书面报告或统计图表。数据库还需要存储与空间规划相关的指标数据,如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开发潜力等。在这些数据被接收后,需要对它们进行转换和处理,最后组织起来进行存储。这里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为数据处理和传递打下良好的基础。
4.4多规合一指导下的空间优化
“多规合一”规划是我国近些年来普遍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基本意义是作为一级人民政府一级司法事权下,强化各级国民经济与各类区域规划的有效衔接,其中主要包括但广泛不限于下列区域规划:例如国民社会经济发展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土地综合利用区域规划、环境资源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与其他耕地资源保护区域规划等。基于运用GIS分析技术,对大型村镇区域土地现状生态资源利用条件及区域土地建设利用空间现状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在严格执行保证自然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性的基本农田土地保护利用红线的基本前提下,节约并充分集约地合理构建一个功能分明的区域土地建设利用功能空间规划格局,将整个区域利用空间整体划分形成为自然生态保护空间、农业利用空间与大型城镇土地建设利用空间三个功能空间,以及国家重点地区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区,生态资源维护区,生态资源恢复利用区,基本农田土地保护区,一般大型农业土地生产区,集中农业居住区在内的六个区域功能区划分区。
结束语
在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要求与指导下,基于GIS技术对区域内各项数据进行基础分析,更加准确地完成了杰满村村庄规划布局,区域空间“三线”划定的工作,为后续规划工作奠定了基础,明确了基本方向。为国土空间规划在村庄项目的实践研究与探索提供了借鉴意义。但是,规划工作的具体流程不固定,许多工作内容没有独特的标准,这也给GIS的应用带来了挑战
参考文献
[1]祁菲.GIS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中应用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09):77-78.
[2]刘江璐.GIS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公众参与中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7):76.
[3]胡奥,何贞铭,沈体壮,赵懂,尹才.GIS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05):77-79+81+84.
[4]沈体壮.参与式GIS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长江大学,2015.
[5]程盼.GIS支持下的县级“多规合一”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