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轨道交通附属设施与城市规划的融合与影响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第4期   作者:王雷
[导读]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组成结构、布置形式以及功能布局的分析.

        王雷
        安徽古井房地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组成结构、布置形式以及功能布局的分析,并根据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对城市规划建设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相应的分析,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附属建筑设施比如出入口、风亭以及冷却塔等,如何与城市规划之间融合起来,形成一体式的城市建筑。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附属设施、城市规划、融合、影响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核心部分,我国国务院在发布了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相关文件以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开始走向了有序的发展,使得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布局得到了优化,提高了人们出行的质量,同样也使得城市环境得到了优化。我国城市轨道的交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目前已经有超过三十座城市已经在新建或者已经开始运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进一步加强文件中,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走作出了详细的部署与规划,该文件中明确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与三中全会的精神,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的理念,根据新的发展要求,编制科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项目。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联性
        我国大部分的城市都面临着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交通堵塞、公共出行困难等问题,为了使城市空间得到扩张,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使土地资源得到集约化利用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要想使城市交通堵塞和出行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就势必要对城市交通结构进行合理改善,必须大力发展地下快速轨道交通,为城市构建快捷、安全、舒适、便利的交通条件。地铁不仅仅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也是城市建设与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地铁工程的施工建设,必然会给城市原本的面貌带来改变,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使城市的布局得到改观。实现城市环境和交通问题的综合整治,促进城市走向可持续的发展。地下轨道交通具备高效、节能、低碳、环保、运输量大、快速、安全等优势,同时还能使城市地面可利用空间得到扩张。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所到达的地方,交通出行都十分的便捷,街面也十分的繁华,城市地价也得到了上升,人口数量也得到了增加。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项目,一个合理化的轨道交通网络必须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适应,这不仅可以使城市的交通压力得到缓解,同时也可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使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与城市发展之间形成良性的关系。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满足城市居民中长距离出行的需求,承担起更大容量的交通客流,成为中心城区与新城区交互的快速运输通道;地铁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融合,需要处理线路位置与道路建设之间的关系,需要与旧城的改造项目之间融合发展,与地面的交通规划,周边地面空间的开发以及地面建筑之间形成良性的发展关系。
2.城市轨道交通附属设施分析
        根据使用功能的差异,我们将车站一分为二,一部分是乘客活动空间,一部分是车站工作专用空间。乘客使用空间是为乘客提供乘车,集散与候车等服务的空间,是车站建设的一大重点内容,乘客使用空间涉及到车站的总建设面积规划,结构形式、功能布局、人流线路设计等方面的问题。车站工作专用空间主要是用于满足车站管理和运行的需求,主要包括有运营管理用房、设备用房以及辅助用房等空间。其中运营管理用房主要是为了给车站提供运营环境和维持运营秩序所设置的;而设备用房是为了确保列车能够正常行驶,保障车站内部环境以及在出现突发事故时,能够及时处理而设置的;辅助用房是为了确保车站内部的工作人员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而设置的办公空间。


        出入口
        出入口是整个地铁车站的门户系统,是连接车站外部与内部空间的主要设施,车站一般会设置四个或者是多个出入口,与地面道路之间形成连接,方便乘客能够快速的出入地铁车站,地面的出入口包括有楼扶梯,地面和地下人行车道等几个部分,出入口的布置形式分为敞开式、半封闭式以全封闭式等几种,可以单独进行建设也可以与其他的建筑物之间融合,或者是与车站地面通风亭之间结合。车站出入口的设计规划应该与实际的地面环境之间结合,出入口的数量设置应该综合考量车站的建设规模、车站的置埋深度、车站的平面布置、周边的地形地面以及道路规划等因素,车站出入口的建设规模应该以长远发展的线路通过能力为依据,与车站建成远期的客流、地面空间规划等之间进行综合的考量。
        车站出入口的最佳设置位置是在道路旁或者是城市广场等位置,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流量,便于乘客识别以及进出车站,同时还需要设置足够乘客进出的通道,在吸引大量乘客的同时,便于乘客的进出。风亭的位置应该设置在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并且不会造成交通应力人行空间开阔,车流通畅,空气流通的地方。不仅要充分满足车站通风条件、面积以及流畅性的要求,还要确保通风亭的设置位置是在空气清新,舒适的满足环境控制专业要求的位置。排风风亭要有足够的排风空间,车站的内部空间要有清新、舒适的空气。地面通风亭可以独立修建,也可以与其他的地面建筑之间组合进行修建,如果是独立修建的通风亭,需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地面风亭与地面环境,城市规划,物业以及现有的建筑物等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地面风亭组的设计需要与周边地块的建筑物之间融合,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满足环境评价要求、单独修建的地面出入口与地面通风亭的位置应该与当地城市规划部分的规划要求相融合,需要设置在建筑贡献之内,如果有困难不能设置在红线之内的,应该与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协商,征得他们的同意之后,选择适宜的位置进行建设。
        冷却塔
        地铁车站冷却塔为空调系统热交换设备,担负地下站空调制冷系统与室外热交换,是地铁重要的地面附属设施之一,车站内空调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水散热,热水流入冷却塔,让空气与热水在塔内交换,水被冷却后,又回到车站,再重新带走车站内的热量。车站内人员、设备、新风的热量经过4次热交换,最后由冷却塔散发到室外大气中。冷却塔的布置形式基本上有4种: a、 地面安装冷却塔; b、基础下沉安装冷却塔; c、与周边建筑结合安装冷却塔; d、地下封闭式安装冷却塔。设在地上的冷却塔,如果需要设置在道路旁,需要将其布置在道路红线之外,在与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协商,征得他们的同意之后,可以将其设置在红线内适宜的位置,同时还要满足人们出行通道的要求。冷却塔的位置应该设置在靠近车站冷负荷一侧的位置,使用集中供冷方式的车站冷却塔,应该将其设置在比较偏远的位置。冷却塔的建设同样也需要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城市道路、地下管线以及地下构筑物等之间的关系,避免对这些设施的运行造成影响。冷却塔的总体设计与规划应该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要求相符,因地制宜的进行冷却塔的设计,减少体量,规避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与车站的出入口,风亭组等建设风格向协调,与城市总体布局和规划相融合。
        结束语:在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进一步加强文件中,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作出了详细的部署与规划,该文件中明确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与三中全会的精神,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的理念,根据新的发展要求,编制科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项目,关注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与规划的影响与融合。
参考文献:
[1]毕媛媛. 城市轨道交通过渡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20.
[2]王仕春.浅谈城市规划对轨道交通建设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6):11+6.
[3]李娟,张馨,郭飞,乔建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附属设施规划用地控制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04):1-4.
[4]李昀松.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相互影响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6.
[5]陈鹏. 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交通换乘衔接研究[D].长安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