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翔 王宝进
江苏正飞建设有限公司 邮编:225300
【摘要】混凝土是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中的主用材料,因此混凝土的最终质量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且影响力很大,说明要保障工程质量达标,就必须做好混凝土施工。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最终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工程施工组织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有充分、正确的了解,本文也将对此展开研究,从技术的准备、实施、后期三个阶段对技术正确应用方法进行论述,介绍各阶段的技术应用要点。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工程质量
0.引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涉及环节多、技术要求严格,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而只要混凝土技术存在质量问题,那么房屋建筑工程基本上也会出现质量问题,诸如结构开裂、力学关系不对称等,使得工程寿命、安全性大幅下滑,也导致工程经济价值下跌。说明从任何角度出发,施工组织都应当正确实施混凝土施工技术,因此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1.混凝土施工技术准备阶段
1.1选材
混凝土选材与混凝土最终质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准备阶段要做好选材工作,这是混凝土施工技术实施中的一大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选材要注重三个要点:(1)必须依照设计要求选择对应强度的混凝土,在保障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再考虑成本等次要因素,诸如设计要求强度为C30混凝土,那么就必须选择C30混凝土原材料,否则出现任何问题都要选材人员负责;(2)混凝土选材时,除了要关注混凝土原材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外,还要注重原材料的性能,一般建议选择使用寿命长的混凝土原材料,这有利于工程质量;(3)在特殊情况下要注意所选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诸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有较高的防水要求时,所选混凝土原材料就要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1]。
1.2实验
在混凝土选材之后必须抽取混凝土样品送往实验室接受实验,实验目的是为了确认混凝土原材料之间的配比等,同时也确认该混凝土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实验中必须对样品展开三项实验:(1)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主要确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静力受压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圆柱体劈裂抗拉强度等;(2)混凝土耐久性实验,主要确认混凝土的慢冻、缩短、抗渗、碳化表现是否达标;(3)混凝土配比实验,主要确认混凝土拌和时的最佳配比。
1.3储存
因为房屋建筑施工中需要的混凝土数量较大,一次性无法全部用完,所以混凝土施工中存在混凝土储存需求,而被储存的混凝土原材料有可能受环境影响而变质,这可能威胁到混凝土最终质量,因此在混凝土施工技术准备阶段要预先做好储存方案。通常建议将混凝土原材料储存在干燥环境中,同时远离地面至少1m以上,并安排专人管理即可。
2.混凝土施工技术实施阶段
2.1拌和与运输
首先混凝土拌和有两种方式,分别为人工与机拌,各种方式的操作方式略有不同,主要为:(1)若采用人工拌和,则需要先依照实验确认好的配比定量称取对应原材料,再按照顺序投放,随即拌和,正确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水→添加剂。完成后人工需要匀速搅拌,搅拌方向应当始终一致;(2)若采用机拌,则同样依照配比要求与顺序将原材料放入搅拌机,每一次放入数量不可过多,否则可能会导致拌和不均匀的现象发生,同时在投放之前应当先洒水湿润搅拌装置内壁,这有利于拌和质量。正式拌和时要保障拌和速度均匀,不能过快或过慢,且在搅拌过程中也要定量补水,否则可能出现过度搅拌,使得原材料不能很好的混合。
其次拌和后需要进行运输,运输过程要注意量大要点:(1)运输之前应当先确认运输路线,路线选择时要尽可能避免坑洼道路,否则会加大运输时车辆的晃动,导致混凝土离析,这种现象对混凝土质量有较大影响,极易造成混凝土开裂;(2)运输过程中运输车要保持匀速,同样是为了避免过大晃动,防止离析。同时还要用布遮盖混凝土,以免杂物混入[2]。
2.2灌注与浇筑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主要应用于桩基建设与结构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分别要用到的施工技术就是灌注与浇筑,施工人员必须依照规范要求来实施。首先在灌注方面,该项技术主要用于桩基建设,实施中需要先依照灌注桩孔的规格构建钢筋笼,并将钢筋笼垂直吊装至孔内,完成后加固即可开始关注,灌注时要由下至上作业,直至灌注水平面达到孔口位置,这时封孔养护即可,同时灌注过程必须一次完成,否则很有可能造成断桩。其次在浇筑方面,该项技术主要用于结构建设,实施中要注意两个要点:(1)在建筑基层结构浇筑中需要依照规划路线开展工作,过程中要重点控制浇筑厚度,且在浇筑过程中要同步展开压实工作,目的是尽量的消除质量缺陷。同时基层结构浇筑(其他浇筑环节也一样)也要尽可能一次完成,如果因为不可抗因素导致中断,那么中断时间不建议超过2min,若超过2min就可能要重新浇筑,否则会出现混凝土凝固过程不对称现象,该现象一定会造成裂缝,所以要在浇筑之前做好相关准备,避免中断发生;(2)浇筑完成后要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全面振捣,振捣必须匀速开展,同时严格控制振捣深度,否则可能会伤及预先架设好的钢筋骨架(混凝土浇筑是在钢筋骨架上完成的),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振捣过程中要不断的撇去浮沫,操作是要遵从垂直插入、快插、慢拔三大要求。
3.混凝土施工技术后期阶段
3.1养护
在混凝土灌注或浇筑完成之后都要进行养护,其中灌注养护比较简单,上文(2.2)已经提出,此处不多加赘述,而浇筑后的养护相对复杂,也更加重要,具体包含四个要点:(1)浇筑完成后应当埋设测温管与冷水管,以便于养护管理人员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判断,若发现温度过高需要开启冷水管降温,否则混凝土的水分会过快蒸发,使得混凝土干裂。同时如果是在寒冷季节施工,则将冷水管更换为热水管即可,以防混凝土被冻裂,但热水管的使用必须配合表面保暖设施,否则防冻裂效果并不足以应对低温影响;(2)一般气温条件下需要在浇筑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草席或塑料薄膜,目的是保障混凝土表面温度不会过低,同时养护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混凝土表面洒水,保障表面湿润,避免干裂;(3)严格控制混凝土养护时间,一般情况下保持在7d~12d之间即可,特殊情况可以上调,但不建议超过15d。
3.2测试
在各阶段混凝土养护后混凝土终凝形成了固体结构,这时施工人员必须对混凝土进行测试,测试项目有二:(1)缺陷测试,主要采用超声波设备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这样利用超声波的特性能够确认混凝土表面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具体规格。超声波具有紧贴表面进行球形扩散的特性,因此当超声波接触到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其波型会出现明显的下凹,并根据下凹情况能知道缺陷具体规格;(2)抗压强度检测,主要使用回弹仪获取混凝土结构表面的硬度,再根据表面硬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根据结果判断混凝土结构抗压强度是否达标。值得注意的是,回弹仪适用于10至60MPa抗压强度区间,但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抗压强度通常不会超过这个区间,因此可以放心使用。通过两项检测,施工队伍如果发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处理,诸如用混凝土填补缺陷,或者尽早重新建造混凝土结构,以防质量问题与更大损失发生。
4.结语
综上,根据本文对混凝土施工技术三个阶段的论述,依照各阶段技术要点,能够保障混凝土施工技术正确实施,充分发挥技术效用。在技术效用得到充分发挥的条件下,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使用寿命等将得到有效保障,有利于房屋建筑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雷勇.试论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居业,2015(06):52-53.
[1]代鹏国.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6,000(005):P.30.
(1989-07),男,汉族,江苏泰州人,大专,研究方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施工
王宝进
(1978-1),男,汉族,江苏姜堰人,研究方向: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所在单位:江苏正飞建设有限公司 邮编:225300 单位所在地: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迎春东路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