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改革方向与目标探索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第4期   作者:拓慧芳
[导读] 本文就将从改革创新的必要性角度入手,探究其改革创新的基本方向,以供参考。

        拓慧芳
        鄂尔多斯大路煤化工基地建设局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0300
        【摘要】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规划管理,而规划管理在新时代之下也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不仅需要针对理念进行改革创新,还应当针对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基于此,本文就将从改革创新的必要性角度入手,探究其改革创新的基本方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改革与创新;新时代
1 城市规划管理中改革的重要性
        1.1和谐社会的创建需要城市规划管理的改革措施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要牢牢跟随党的前进步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涉及城市规划对社会资源的配置。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城市规划管理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重新定位城市规划管理的目标,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来自城市规划工作的力量。
        1.2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城市规划管理的创新变革
        城市规划管理的顺利进行首先是要规划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这是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AI的普遍应用,城市规划管理也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下进行改革,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城市管理,创建智慧城市,保证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目前百姓对城市规划不是特别了解,参与度也比较低,对城市规划的一些公示项目很少关注,对城市规划的认知普遍停留在土木工程项目、建设项目以及建筑物之中。城市规划管理改革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市民对城市规划更加了解,自觉准守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公众参与性,为城市规划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公众的力量。
        1.3改革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社会全面合理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都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其中较为常见的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噪声污染,例如这几年雾霾天的出现较多空气污染比较严重,且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资源的使用情况也不是十分乐观,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前些年粗放型的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换取来的,导致了这些城市问题的出现。经济的发展应该建立在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前提下进行,“十九大”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建“美丽中国”。这些理念的实现需要得到城市规划管理的支撑,旧的城市规划管理缺乏相应的支持,城市规划管理的改革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合理发展。
        2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逐渐贯彻落实到我国的每一个角落,而城市规划建设也逐渐从单一目标转换为多目标,正是由于这个局面,让社会的转型逐渐实现了协调发展,尤其是计划经济的转变,让众多投资方式的出现对城市规划管理产生了重大改变,目前的城市规划水平已经逐渐完善,但对于适应这种新局面,还要继续做出改革。
        2.1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阻力
        城市规划管理往往涉及很多大型的建设项目,其中很多项目是权利或资本的体现。在上级领导的指示或强大的资本的压力下,往往需要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做出一些并不情愿或者不合理的妥协。
        2.2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与相关部门信息的重复或不同步
        现阶段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部门信息有很多是重复和不同步的,很多情况下各自为政,造成了工程报建和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反复和不顺利,需要多方协调,报建和审批程序比较繁琐、周期较长。现在城市规划管理在探索“多规合一”,为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3改革和创新方向
        3.1从单一管理转为综合管理
        一方面,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本身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各方利益相互竞争的过程及结果,在这之中往往会因为整个竞争规划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以及公共利益协调的困难性,导致其最终结果失去公平性。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重视起公众和政府的力量,在可持续发展以及公平公正的基本管理目标之下设定管理措施。
        另一方面,注重改革创新的系统性、制度性及结构性。原先城市管理制度当中存在大量结构性缺陷,在法理上均有不合理性。对此这就需要在改革传统行政管理理念、体制、流程、法律法规等;同时对外强化行政便利性,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促进创新改革,在云计算、大数据及互联网等技术下强化办公和服务效率[2]。
        3.2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
        第一,管理主体实现多元化。具体的管理职能已经从传统住建部划至自然资源部,但相关细节的划定、实际运作等都还不够明确;城市规划和国土规划等多项规定统一化要实现法规化和常态化;城市规划管理之中的各项职能逐步要实现分化、精细化和多元化,并渐渐转到其他职能部门;同时将其各项管理内容都统一到一个平台上,统筹兼顾[3]。
        第二,管理职位、职权和职能实现有限性。新时代下为了使城市规划管理存在于真实的现实之中,还要对其持以客观态度。在这之中为了促进管理职能转变,应当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同时界定好具体管理职能,注重规划审批、规划监管以及公共服务质量,真正实现管理精简化、服务完善化。
        3.3从封闭管理到开放式管理
        第一,更新封闭式管理。在城市管理规划当中,其管理方法创新应当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向出发进行完善和调整。在宏观方面更应当注重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比如所管理的问题种类、工具、方法等等;微观当中则要重视起为实现规划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方式及手段。在新时代下,该项管理工作还应当重视起事中和事后各项方法的创新与建构,服从中央对其规划管理的总体要求,并在实践方式上实现制度改革和调整。
        第二,在优化管理方法基础上重构管理制度。对于城市规划管理方法来说,其本质主要在于顶层制度,因此对其制度进行重构已经变得十分迫切。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管理制度应当更加重视管理主体及对象的选择性、允许性及禁止性制度规范。一方面及时更新方法,建立起高效透明的服务体系,改变原先单一的管理限制;另一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多项管理规定统一化,实现管理开放性和共享性,促使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4]。
        3.4从重批前管理到全过程管理
        第一,实现规划管理开放、共享、智慧、多元集成。一是推动管理主体实现多元化,即除了要有政府之外,还应当有个人、社会组织等,由此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良好管理体系。二是管理运作模式从强制、内向转为复合和合作,动员起全体市民参与到这一工作当中,真正使管理走向多目标、多元化、协同化和包容化,进而实现法治、和平的管理模式。三是注重审批管理和批后监督。
        第二,建立便利、高效、共享、公开的服务平台。一是要全面推动“多规合一”的实现,这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原先规划管理当中各自为政、相互矛盾及标准不一的問题导致行政审批效率低下,群众感觉不便利,所以这就要从顶层设计着手推动“多规合一”建设。二是要全面推动综合管理体系运行,降低各项管理制度的重复性,实现并联审批和限时办结,以此提升办公效率。三是在规划方面建立新法规保障体系,推进系统立法,强化监察力度。针对先证后照、后补前置审批等新问题加快制度改革、制定应对措施,避免出现一些不到位的情况,尤其是要推动批中、批后的监管细则制定,防止产生顾此失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薛小川,王静.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改革方向与目标[J].绿色环保建材,2018(1):75-75.
         [2]张洪巧.关于城市总体规划改革创新的研究进展与思考[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市总体规划).0. 1481-1482.
        [3]赵民.论新时代城市总体规划的创新实践与政策导向[J].城乡规划,2018,000(002):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