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机制思考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5期   作者:   梁晓秋
[导读] 本文主要论述了城乡规划环评一体化的思考,提出了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的方法。
        梁晓秋
        身份证号:45213019860314****,广西南宁
        摘要: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的一体化实施可以促进城乡规划发展。不仅如此,目前城乡规划环评中存在的问题也将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机制可以使城乡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不断提高,从而给规划和管理和实施提供便利。本文主要论述了城乡规划环评一体化的思考,提出了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环评;一体化
        
        城乡规划作为城乡建设和发展的总纲,是城乡各种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统筹与协调,其编制与实施的目的在于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有序进行,从而实现城乡在复杂环境下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环评一体化的实施不仅能够解决现在规划环评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依据性,提高城乡规划的实施效率。城乡规划环评一体化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工程,它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才能将其不断的规范。
        一、城乡规划环评一体化的概念
        城乡规划环评是指在规划实施之后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这些不良影响提出对策进行预防或者减轻,制定检测的方法和制度。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根本上预防生态破坏和污染,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乡规划环评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通过系统化的评价结果制定报告,将报告成果具体实行在政府领导决策上。为什么要促进两者一体化的实施呢,因为,城乡规划和规划环评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评价是为了保持规划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城乡规划环评是为了从环境方面加强规划内容,从资源方面降低规划对环境风险的影响,使规划环评的决策更加具有实效性和合理性。
        二、城乡规划环评现状
        1、介入时机滞后
        目前城乡规划环评多是在规划方案确定之后才指定评价单位开展规划环评,早期介入原则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由于介入时间晚,一方面评价技术人员没有参与到规划过程中,接触规划的时间十分短暂,对规划理解不够深刻,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另一方面,评价技术人员难以充分参与规划方案的形成和优化过程,只能在已有的规划方案基础上提出调整建议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对规划方案进行大的调整已不大可能,规划环评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2、城乡规划环评实施体制的片面性
        在现行实施的城乡规划环评一体化中,由于体制的原因,很多的评价反映属于反映型评价,就是已经完成的规划成果很难进行再评价,很多的技术人员根本没有参加到规划的实际过程中,技术人员对于评价项目接触的时间太少而得到结果具有片面性。但是由于规划已经完成了,评价人员也很难进行规划上的调整,所以说很难全面的从环境方面去否决一些规划,只能进行后续补救措施。
        3、规划环评体系不完整
        从理论角度来讲环境评价有三个作用,第一个是可以使项目规划的责任明确,并且可以规定对环境保护行动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二点是可以在环境保护方面对项目规划设计人员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第三点是可以在环境保护方面为管理者提出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依据。
        国内外的学术人员对于环境评价的功能有两种观点,第一点是基础在环评发展规划的方法和模式对项目的环评向规划深层次的扩展。另一点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环评规划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它的最终有效性不是体现在报告书质量怎么样,而是最终的评价结论能不能促进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行实施的规划环评对于理论的依据是基于第一个观点,这就使得规划环评太依赖定量方法去研究规划方案,这就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使最后的结论不能让人信服,同时规划环评的方法太复杂使最后编制的时间太长。
        4、成果应用得不到保障
        很多规划体现的是部门和领导意志,更多的规划只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本来规划的实施性就难以得到保障,再加上一些规划编制审批部门的环境保护观念淡薄,更多从部门利益考虑,将规划环评工作的成果束之高阁,仅仅把规划环评作为一道手续,使得在环评工作中提出的削减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及跟踪监测的方法制度无从落实。


        5、编制主体单一
        由于多数环评机构缺乏城乡规划人才,对城乡规划体系、内容要点等缺乏足够认识,同时,对于一些保密性要求高、不确定性较大的规划,由环评技术机构评价不太适宜,导致了沟通环节所花费的成本增加,且容易出现工作脱节等问题。而对于环评内容要求相对简单的专项规划,由环评技术机构评价又显得未尽其用。
        三、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的方法
        1、推行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环评工作程序
        在进行成像规划环评编制的过程中,应当促使环评过程的一体化,使得这一过程更加具有连续性,实际上就是将早期介入环评工作进一步的推进,并且在城乡规划编制以及实施的过程中,要将规划环评工作落实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贯穿。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要保证评价人员与规划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对规划方案的每一个进程及其可行性都要严格的把关,并且将其他技术方法作为重要的参考,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表达规划环评成果的实时,不应该将环评文件独立在规划方案之外,应当在规划编制的过程当中,综合考虑各种环境要素,保证将环境保护内容充分融入到规划内容当中。
        2、完善城乡规划环评一体化的管理制度
        在我国,规划环评意见的审批和采纳取决于城乡规划审批部门,这就代表了城乡规划环评管理制度的不合理。使我们对城乡规划环评的结果能否发挥真正的作用产生了怀疑。
        现在我国的城乡规划审批已经有了明确分层次的审批体系,但是规划环评的结果还是取决于城乡规划的审批,为了促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的管理制度的完善,所以要建立将以前规划环评的结果鉴定转变成现在的过程鉴定,从横向发展采取多方面替选方案去补充过程中的环境评价结果,这样也就避免了城乡规划在过程中随意变化、调整,而且也可以避免政府为了短期利益去影响环境做出大牺牲的行为。
        3、建立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环评组织机制
        在进行规划环评工作的过程当中,建立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环评组织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在对规划编制工作委托的时候对规划环评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成立规划编制与规划环评两个小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在进行实际的操作的过程中,对于规划编制单位可以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使得规划编制与环评工作能够切实落实。
        四、城市规划环评一体化的工作程序
        在城市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中,制定的工作机制有其相对应的工作程序。而在城市规划环评一体化的工作中,其主要实施程序是:将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与规划环评工作两者融合的过程,通过将规划环评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尽早融合,使其贯彻于规划编制与实施整个过程。
        在规划编制工作的展开中,规划环评工作人员与规划编制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对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阶段工作与阶段方案实施环境进行全面考察与保管,在过程中通过多种学科知识的借鉴能够确保城市规划工作整体实施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相符合,且将生态原则充分体现。
        规划环评工作成果的表达不仅仅需要通过环评文件的文字体现,更应该将其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对环境环保工作相融合充分表达。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工作的展开需要加强对环境影响的工作重视度,开展跟踪评价模式对环境进行监察与审核,确保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落实。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城市规划与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中,对其工作的有效落实与机制的制定需要从多方面深入建立。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就需要对城乡规划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对其进行环境评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规划环评体系的应用对于环境保护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对社会、经济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参考文献:
        [1]韩金枝,付腾飞.城市规划与规划环评的发展方向[J].能源与环境,2011(03):56-57.
        [2]代欣召,肖荣波,刘云亚.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机制思考[J].规划师,2010,26(08):82-86.
        [3]訾凌寒,张晨.城乡结合部过渡型社区空间规划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中国名城,2017,(03):31-38.
        [4]杜锡权,杨晓明.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0):73-74.
        [5]白梅.基于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机制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7):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