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实名制该如何管理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5期   作者:覃华林
[导读]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人员管理日益成为建筑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覃华林
        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人员管理日益成为建筑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落实建筑工人的实名制管理对规范建筑业用人制度、促进建筑业市场的良性发展和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推进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优化路径进行了讨论,为健全建筑人员实名制管理制度、解决建筑业人员管理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2019年出台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建筑业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实名制的内容作出了具体阐述,实名制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从业信息、诚信信息等[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实行有效的人员管理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现阶段,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和农民工的大量注入,建筑行业中存在用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阻碍了建筑市场的规范化运行,不利于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解决如何落实建筑工人的实名制管理这一问题对于建筑企业顺应市场发展要求、建立规范用工与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建筑企业应当遵循《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强化对工人的实名制管理,规范实名制管理。
        一、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意义
        《办法》的实施是指导建筑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建筑业发展应当遵循实名制管理的基本原则,指明了建筑业改革方向和发展目标[2],实行建筑工人的实名制管理对保障工人合法权益、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深远意义。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能够理清工人基本信息、从业信息以及诚信信息,优化建筑企业人员管理和分配,针对性开展生产培训和技术培训,做到技术到岗、用工有依据,促进各项施工环节的有序开展,推进建筑劳务精细化管理,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建筑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能够加强建筑企业对工人的监督,通过实名制登记规范用工、上工和对账流程,让人员管理可视化,避免劳务纠纷,既能维护工人的劳务权益也能充分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建筑用工需求大、门槛低
        因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庞大,施工需求带来用工需求,且建筑业本身具有时间上的不确定性,用工常以建筑项目为单位而不以企业为单位,吸引了大批的农民工,逐渐形成以农民工为主体建筑工人体系,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人员管理实行困难。且施工单位通常以人情为纽带,很多建筑工人都是通过介绍获得工作的,实名制管理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缺乏信任的表现,导致建筑工人不愿意配合实名制登记。此外,建筑工地的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用人门槛低,导致建筑工人的素质普遍不高,对实名制管理缺乏理性的认知,担心信息泄露等问题而对实名制管理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实名制管理的有效推行。
        (二)实名制管理落实不到位
        由于建筑工人的流动性,导致建筑企业实行实名制管理需要根据人员流动不断更新数据、工作量较大。很多建筑企业缺乏对实名制管理的正确认识,认为实名制管理对企业发展效益不大,为了追求施工效率、节约人员管理成本通常对实名制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实名制管理落实不到位,用工流程不规范,容易出现劳务纠纷,反而影响了后续施工项目的正常开展。此外,实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核心是要建立诚信制度[3]。建筑业由于房价的不稳定性存在较大风险,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拖欠建筑工人工资的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工人与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很多工人认为即使实行实名制管理也拿不到工资,不愿意配合企业,实名制管理无法落实到位。


        (三)实名制管理手段单一
        由于施工环境的恶劣性,建筑工人的实名制管理手段比较单一落后,由包工开展建筑工人管理工作,通常是通过纸质登记进行信息的录入、现场考勤管理等工作,管理效率低下,容易出现人不对账、工数不对的问题;且企业与工人之间缺乏联系与沟通,当用工问题出现时,包工与企业之间容易相互推脱责任,引起三方的劳务纠纷。此外,落后的实名制管理手段缺乏有效的用工依据,存在有些工人恶意讨薪的问题。
        三、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优化途径
        (一)提高工人素质和技能
        为了解决用工门槛低导致的工人流动性大、素质低下等问题,建筑企业应当切实加强对工人的岗前生产培训和素质培训,在培训中强化建筑工人的维权意识、强调实名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和对实名制管理的科学认识,减少建筑工人对实名制管理的抵触情绪,为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推行打好人员素质基础。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了提高建筑用工效率,建筑企业应当对建筑工人实行分级分类的岗前技术培训,推进工人的持证上岗制度,按照实名制管理落实工种的合理分配,提高建筑工人的专业技能和生产效率,构建起工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逐渐形成稳定的企业用工体系,弱化用工环节中的人情纽带,为规范人员管理提供重要基础。
        (二)完善实名制管理体系
        体系建设问题历来是提高管理质量的核心考量,建立健全实名制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人员管理质量、提高企业发展效益。首先,建筑企业应当建立起诚信制度、承担起企业的诚信责任,量力而行地开展施工项目,从制度层面防止工资拖欠问题的发生,让工人能够基于对企业的信任向企业交付个人信息。其次,要完善企业用工管理制度,与建筑工人签订劳务合同,对实名制登记提出明确规定。设置专门的劳务管理人员,基于实名制信息登记开展现场考勤,并完善考勤存档机制,在工人确认信息无误并签字后建档入档,当发生劳务纠纷时可以提供有效的凭证,确保企业和工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再次,要规范工资发放流程,落实按劳分配、按月发放工资的制度,统一工资发放方式和形式,细化落实实名制管理,确保工资发放到人,提高工人收入的稳定性,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实名制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为了提高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效率,建筑企业应当以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实名制管理方式,将建筑工人的实名制信息同步到云端,与相关政府公安机关对接[4],保障实名制信息的安全和确保实名制信息的有效性。此外,实名制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体现到用工的全过程,利用考勤APP,不仅可以确保现场考勤信息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也可以帮助建筑企业管理者同步掌握工人基本信息和工种设置、工时分配、工资发放情况等信息[3],实现建筑企业的一体化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益,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业的市场化发展,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是推动建筑企业长久平稳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强化建筑企业的人员管理机制,加强企业与建筑工人之间的信任纽带,确保各项施工环节的高效、有序开展,提高建筑企业施工效率,促进建筑企业的一体化、科学化运行。建筑工人实名制如何管理的问题随着社会和建筑业的发展也会不断更新,建筑企业应当始终保持对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重视,将实名制管理常态化、精细化,为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员保障。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出台[J]. 中国招标, 2019(11): 35-36.
        [2] 张海东. 智能化推动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J]. 建筑, 2019(10): 12-17.
        [3] 刘卫东. 科技化和人性化是主旋律[J]. 施工企业管理, 2019(07): 89-90.
        [4] 张海东. 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实施现状及解决思路[J]. 建筑, 2019(24): 26-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