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静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咸宁供电公司,湖北省 咸宁市 4371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企业的配网调控也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大运行体系的建设,在该背景下对组织架构、对业务职责等都会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做好配网调控管理水平的提升,下面就进行分析,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大运行体系;配网调控;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高压跨地区的电网应用越来越多,而且现在已经建成了大范围的能源调配网络,引入了智能管理系统.提高了整体的配网调控管理水平.但是在传统的电网调度运行体系中,其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方面还有很多弊端.因此要加以改进。
1 大运行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方面,大运行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有:大运行体系的建设应当遵从科学的整体思路来进行,即应当建立符合地域经济发展需求,并在分析本地区电力生产及供应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满足本地区各项生产生活所需电能供给所需,最终能够进一步提升当地的电力生产技术水平,实现相应的电网产能与绩效。在大运行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绿色化、集约化、高效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在所辖区域相应电网调控的现有运行业务的基础上,对电网体系的功能结构进行重新整合与改进,促进当地电网调控管理方式的创新,优化电网现有的组织人员构架,积极调整改善各个业务流程与环节,最终创新电网运行、调控与管理科学化、完整化的运行体系。
另一方面,大运行体系的建设目标主要表现在:首先,应当实现对电网公司的调度及设备运行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不断加强发送电设施运行和电网调控管理的交融与协作,通过对输变电设施等由专门人员进行集中监控等方式,对电网相关设备运行的状态进行适时的监控和分析,以最终实现设备监测、调控和管理的一体化。其次,通过大运行体系的建设,还希望能够促进电网调控管理层级的扁平化,实现省调电网及配网的规范化发展,通过统一管理,有效促进各层级业务标准化、流程化和一体化,最终有效实现责权明晰、统一协作、标准规范的大运行体系,实现对当前大电网资源的优化整合,挖掘电能潜力,节省调控管理成本。
另外,从电网运行与管理层面来讲,建设大运行体系的过程也是进行资源投入、能源转换和能效产出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有效整合电网公司现有的资源,通过加强运营管理效率来提升电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最终能够提升我国整个电网的生产效能及电网调控与管理水平。
2 配网自动化现状分析
配网自动化的现存优势在于:①提高了电网的风险抵抗能力。以往在电网系统中出现线路故障或设备故障时,都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扩大了故障的辐射范围与负面影响。然而如今借助设备的自动化调控功能,可以迅速有效的恢复其他区域的电力供应,降低大面积停电故障的出现几率,减少对周边用户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②丰富了电网供电容量裕度,缓解了电力供需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杜绝了局部地区电力超负荷情况的出现,有效优化了基于季节变化而导致的用电高峰问题。
③使得变电容载比得到优化,与行业标准相持平,加强城市电网面对高温、雷雨等极端恶劣天气的应对能力,保障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与城市生活的照常进行。④相较于前两个阶段来说,如今电力供应的质量与稳定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与国际发达国家的供电水平已经基本持平。
立足于整个电网行业的发展状况,我国配电网已经基本实现由电网管控向计算机后台调控模式的过渡,然而就现阶段来说,我国配网自动化运行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许多漏洞亟待解决。①伴随如今配电网高速发展,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现有人才数量之间存在不对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电网发展与建设需要;②运行管理的流程过于庞杂,导致故障维修与恢复的速度难以提高;③配电网建设的资金需求量较大,进一步影响到其建设发展的速度;④由于管理经验的缺乏,导致管理规范并无明确规定,进一步影响到管理质量。
3大运行体系建设下的配网调控管理水平提升措施分析
3.1进一步加强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建设
结合前无人值守的变电站建设情况.要重新修订修建和改造计划,针对在立项、改造和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提高这方面的工作效率.对于一些常规变电站,由于其不能进行无人值守操作.因此在规划中就要考虑好不同的问题。最好将其列入到年度大修技术改造项目中,要求总部在技术、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对于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变电站,要积极进行现场管理。提高施工进度.除此之外。在基本完成后,还要进行试运行,因此提前做好设备停电计划,将其纳入到检修计划中圜,当进行电网的停电时.可以予以一定的支持,保证电网、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顺利实施。
3.2对集控站的资源进行整合
很多集控站管理站点较多,为了保证工作的完整落实,要对其增加值班人员。也可以使用少人加集控模式.目的就是保证工作的准确落实。保证集控站的安全可靠性。在管理中还应该考虑集控站的位置,交通条件,重要程度等,选派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运行维护,减少集控站的工作量。
3.3 完善“双确认”的行业标准
完善该工作的时候.必须由电网公司的调度部门主动牵头.然后再联合建设公司和检修公司.按照远方操作”双确认”的要求,组织这些部门人员起草出具体内容,建立切实的行业标准。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可以依照标准操作,避免问题的发生。试点方案也应该及时完善,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操作,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加以利用.形成规范的行业制度,避免工作中出现问题。与此同时,还应该在单位试点进行保护装置、主变GIS刀阐、中性刀闸的远方操作目,从而积累工作经验.针对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对不合理的规程进行修订,从而形成刀闸、保护装置的”双确认”行业制度标准
3.4 监控人员和调度人员要进行轮岗工作
要对监控岗位的值班人员,以及调度岗位的值班人员进行交叉培训.进行轮岗值班的制度。这样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为企业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这样在逐步的发展中.就可以实现监控员和调度员的岗位融合.从根本上提高调控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伟华.供电企业配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1):127.
[2]林晓滨,杨玉燕.浅析供电企业配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5):216.
[3]林紫清.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在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6(5):96.
[4]王俊相. 大运行体系建设下的配网调控管理水平提升[J]. 通讯世界, 2016(9):119-119.
[5]焦海艳. 大运行体系建设下的配网调控管理水平促进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 000(029):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