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6期   作者:任昕漫
[导读] 本文讨论了整个EPC总承包模式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适当的解决方案。

        任昕漫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102206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出现了新的建筑采购模式——EPC总承包模式,一般的EPC总承包模式包括业主对整个建筑项目给建筑单位的分配。该项目管理模式仍处于发展推进阶段,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本文讨论了整个EPC总承包模式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适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EPC总承包 建筑工程管理 优化方法
1、引言
        当前,许多大型工程项目都采用通用的EPC总承包模式进行项目建设,以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主要原因是一般的EPC总承包方式可以满足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和大部分建筑项目的需要,并确保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在国际采购项目上,我国总体的EPC总承包模式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在施工管理和施工进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通用EPC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使用,许多大型私营公司都将通用EPC总承包模式应用于大型建筑项目中。但是,在外包工程项目和设计工程项目中,材料采购、施工管理和后期运维的职责是不同的,采购方式也很多,管理方式也有差异。
2、关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2.1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概念阐述
        EPC的总承包模式一般是指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将建设项目发包给总承包商,由总承包商承揽整个项目的总体设计、计划制定、建筑材料采购、设备筹备以及施工管理过程。承包商根据签订的合同进行施工,最终向业主提交一个具备使用条件、满足使用功能并且通过竣工合格验收的建设项目。在整个过程中,总承包商还需全面负责项目的质量,项目的成本,项目的安全性和施工环境的保护。目前,建筑行业从业者对项目的质量是否到位,是否在规定的项目期间内完成,是否在计划的工程造价范围内和在建设项目的安全标准内完成,以及是否在环保方面实现了预期的资源保护都非常重视。
2.2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EPC总承包模式具有很高的项目绩效效率特征,以及明确的权责分离与单一提交特征。总承包商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和程序进行项目的建设,只有业主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质量控制。分担责任、共同管理和进行分包等一般仅进行一次招投标。
2.3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和缺点
        按照EPC总承包模式的一般程序进行的建设项目可以更清楚地区分工作范围、管理内容以及责任范围。总承包商对成本和风险的总控制以及合约价格的把控,确定项目和建设期的进度。在这种情况下,建设阶段的总投资和项目的建设期比较明确,这对于控制和管理施工单位的成本和进度是非常可取的,并且能够确保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提升管理的整体水平。对于EPC总承包模式的总承包商,整个项目的管理和实施需要全面的总体规划、管理合作和计划的项目重组,在建筑结合、设计优化以及建筑采购等方面,它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初步设计、施工、采购和计划中,可以有效地解决连贯性问题,并能够充分了解专业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合理规划施工计划和投资费用,在实践中严格执行项目设计计划,以提高施工质量。
        不足的是通过总合同来监督和管理总承包商的施工方法,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和施工管理中介入较为薄弱,对于一些施工细节的管理和对工程成本的控制影响也很小。由于工程项目的风险由EPC总承包商承担,如果总承包商专业水平、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有任何问题,施工阶段过程和整个建设项目都将会有风险。此外,由于涉及的工程项目比较大,总EPC承包商还必须增加大量投资成本,收入和安全风险增加,因此在EPC项目的子流程下,专业知识的价格通常会更高。
3、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3.1项目初步设计概念和内容中的管理问题
        在当前一般的EPC总承包模式中,由于涉及的建设项目范围广、数量多、环节复杂,因此也存在一些管理问题。首先,许多经理担心EPC项目的整体采购管理涉及的概念和内容不准确或不明确,导致许多人误解了整体采购模式,传统行业的业主也可能难以真正理解和配合总承包商的工作,认为可以消除大型项目并将其承包给小型企业家。

实际上,这样的项目不能实现不同施工间连接的良好连通性,也不能实现质量保证,这对于整个EPC采购模式的管理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而且其管理起来也存在许多困难。
3.2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问题
        我国目前在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中还没有专业的针对一般EPC采购项目的管理组织和管理机制,管理体系和管理政策也存在许多空白。其中,企业在采用通用EPC采购模式时仍使用传统的建筑物管理模式,由于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对多个项目的管理以及各个施工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是不规范的,不能保证工期,也不能合理控制项目质量和资金投入。
4、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现场施工管理难点与对策分析
4.1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现场施工管理难点分析
        (1)多级别管理,导致现场管理困难。当前,总承包模式合同模板的现场施工管理中存在实施不力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许多级别的管理,作为传输和通信层的一部分,其性能和职责正在逐渐减弱。项目总承包商的现场管理主要由总企业家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而总企业家单位根据劳务分包实施管理限制、劳动力和专业分包以及其单位员工和专业工人分包。随着管理级别的提高,无法实现整个分包施工单位的有效管理。
        (2)分包商过多,导致管理困难。建筑单位通常在不同级别上有分包商,这将增加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并增加施工风险。此外,由于管理和收入分配水平的提高,需要多个级别来确保其收入,继续减少下一个级别的收入,从而增加了外包水平。当低层分包商的收入减少时,建筑质量和施工进度管理就变得极为困难,例如在建筑材料、建筑质量、施工技术等方面。
        (3)交叉施工,导致施工困难。EPC的整体业务模式与分包商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而易见的。作为EPC项目整体分包的一部分,专业的交叉集成和交叉施工使现场施工管理更加困难,不同阶段的施工管理还将涉及设备安装、基础施工、协调与合作等方面的深入变化,每个项目的承包量很大,施工单位众多,管理力度不是很大,施工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组成相对复杂,不能保证对现场的有效管理。而EPC模式又通常涉及几个大型工业投资项目的建设,其中大多数集中在化工公司、石油公司、电气工程公司和大型工业生产公司,这更加大了施工和管理的难度。
4.2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现场施工管理难点解决对策
        (1)加强分级管理,严格控制质量。为了在EPC总承包模式管理框架内提高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有必要加强各个单位的分级管理并做到严格控制,把分包方的具体信息一一罗列,进行分包层控制,严格限制管理水平,以提高分包各组成部分的管理效率,提高质量管控水平。
        (2)加强招投标管理和分包管理。对发包分包的合理控制可以用来减少低层建筑单位的参与并降低建筑物管理的难度。为了控制施工成本,必须实现材料成本、施工成本和施工市场收入的相对透明,加强对分业务处理招标的管理水平,并对分包进行严格把控。
        (3)健全总承包市场。通过分析一些正在进行的工程项目的现状,可以得出结论:EPC总承包模式中总承包商的职责包括项目质量控制、项目周期控制、项目成本控制、施工质量管理等,分包商负责在施工环节中设置子命令,并且该子命令必须根据分包商的管辖范围构成质量管理服务、项目管理服务和项目经理总公司的规则和总则。总承包商应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时进行质量管理,并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开展管理活动,此外分包商还必须遵守政府的控制。
5、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此,按照一般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的现场施工管理具有很高的管理要求,其困难在于质量控制、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风险管理和协调管理。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起基于合同的科学、全面的项目管理系统,并将其用作评估项目管理总体的水平和施工质量的标准。

参考文献
[1]苏鉴.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06):87-88.
[2]王振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难点分析及对策[J].居舍,2020(08):172-173.
[3]宋晓刚,吴峥.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15):59-61.
[4]黄超,黎斌,白建勇,等.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难点分析与对策[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14):185-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