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明
湖北五建建设有限公司 湖北省 随州市 441300
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是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本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一、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前提
第一,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使用的水资源尽可能达到城市饮用水标准,其中水质内关于PH值、氯离子、碱含量等应该符合标准。第二,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建设时,必须要对混凝土施工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施工条件、工程目的、建设任务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选择符合建设标准的原材料,使各种原材料的使用既能满足混凝土施工建设的质量标准,又能帮助施工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三,混凝土质量必须要建立在骨料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好的砂石骨料才能够生产出优质的混凝土材料,所以骨料质量会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造成直接影响。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1、配比技术
在对混凝土混合配比设计时,施工人员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要求与成本,保障施工的经济性与合理性,设计出性价比高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混凝土中的含水量与理论上的差距较大,所以,在搅拌混凝土前,施工人员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比,计算各个材料的用量,尽量减少使用各种材料时出现误差。一般情况下,对于集料误差来讲,要将其控制在±2%之内,对水的用量误差控制在±1%之内,对水泥与外加剂的用量则控制在±1%之内。并且施工人员要检测集料中的实际含水量,确定最合适的配合比,合理调节水的渗入量,保障在混凝土制作中所有的配比都符合实际需求,提升混凝土的使用质量。例如,在某建筑施工过程中,从保障整体性能和有效控制建筑成本两方面入手,利用先进的配比技术实现对混凝土的合理配置,大大提升了该工程的经济效益。
2、混凝土制作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把控,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混凝土的制作中,通常需要用到砂子、石子、水、水泥、粉煤灰以及外加剂等,为保证原料的质量,材料管理人员需要检验砂子和石子的含水量和含泥量。如果含泥量比较高,必须在混凝土搅拌前进行清洗,然后再使用。而最重要的水泥材料,必须选择信誉比较好、实力比较强的水泥生产厂家合作,让他们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按时送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水泥需求量的稳定,还能保证水泥的质量。外加剂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必须保证外加剂的质量。在进行混合时,一定要注意到各个原料之间的比例,避免因为比例不当,而使最终的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只有在原材料方面做到层层把关,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进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浇筑过程中施工处理技术
在混凝土的浇筑阶段,首先要把握好卸料的高度,同时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材料离析现象,卸料的高度一般以2m以下为宜。溜管和串筒是浇筑混凝土最为常用的两种方法,竖状混凝土搅拌材料在浇筑时,高度不能超过3m,并且在浇筑之前,搅合混凝土、砂浆以及水泥等材料在底部进行填充,厚度以50~100mm为宜,根据实际浇筑高度,科学分配水、灰配比,以提高混凝土质量,保证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把控。
对柱子和墙壁间连接的梁板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避免因混凝土下沉而产生的混凝土裂缝,这一情况施工处理的正确方法是先对墙壁及柱子浇筑混凝土,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之后,再对之间的空隙进行浇筑,这种浇筑方式有利于混凝土与柱体或者墙壁的附着,且不容易出现因混凝土体下沉而产生的裂缝。对于梁板的浇筑,应当保证浇筑作业的同步性,对于长度超过1m的梁板,需要单独进行浇筑,才能确保混凝土浇筑工程的质量。
4、混凝土拆模时的关键技术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会进入到拆模环节,而混凝土拆模时有两个关键技术点需要我们加以重视:第一,必须有效控制拆模的时间。时间既不可过短,也不可过长。拆模时间过短会导致混凝土施工效果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拆模时间过长又会导致混凝土定型受到影响。所以在定制拆模计划时必须要对拆模时间进行合理规划,按照项目的任务要求以及混凝土的硬度、耐久度标准,结合项目所处的区域环境、气候特点等对时间进行有效控制。第二,拆模的顺序也要科学合理。目前所实行的拆模顺序是:先做好支架,后进行拆除;也有先进行拆除,同时跟进支架的建设。拆模顺序选择的方式主要是根据混凝土结构的承重能力来进行设定,承重压力最小的最先拆除。但是需要注意每一项施工项目所处的施工环境、技术条件以及任务要求都各有不同,所以拆模的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行业标准来进行科学规划,这样才能够确保拆模顺序的科学性。比如当混凝土强度已经达到行业标准,且具备良好的承重能力,即便提前进行拆除也不会对整个建筑项目造成损坏,更不会出现裂缝问题时,就可以根据项目施工建设进度来进行拆除。而一些混凝土浇筑部位由于承担了整个项目大部分重量,是结构的核心,在进行拆模时必须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已经达到标准才能够进行拆模。
5、养护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后,需要在12h内对其进行养护,定时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对部分塑性较低的混凝土来讲,需要在浇筑完毕后进行喷雾养护。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合理的养护工作,更有利于发挥混凝土的性能,从而在有效时间内实现良好凝固。建筑工程的养护一般维持在14d以上,在养护过程中,要保障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坚决避免出现不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养护现象,要保证养护过程中每天都按照既定流程进行相对应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养护的真实效果。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施工人员要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湿润的草帘与麻布,保障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减少因水分蒸发带来的裂缝等问题。或者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及时监测各种天气环境,更好地发挥自然状态下混凝土良好的凝固效果,提升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与效率。
结束语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种基本材料,其自身地位一直都是不可动摇的。深入分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影响因素是应用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工程施工实际,准确应用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是解决混凝土施工问题的重要手段。广泛普及应用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施工中的困境,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可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宋新光.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居舍,2020(05):55.
[2]张志钦.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4):13+16.
[3]陈立军.建筑混凝土裂缝主要因素及施工处理[J].居舍,2019(17):4.
[4]马乐许.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