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7期   作者:张新宇
[导读]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张新宇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承担着交通组织、人员集散等一系列功能,各种车辆和行人作为城市道路的使用者,在满足其通行需求后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成为影响其设计成败的诸多因素。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也多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提升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舒适性来作为设计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使用需求;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当前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对城市道路设计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因为在以往城市道路建设中,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给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带来一定影响,人们在道路设计中更主张务实,一般会结合人们的出行要求来确定设计方向,缺少对人性化设计思考。而随着经济形势发展良好,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道路设计理念和标准发生变化。道路设计不仅要给人们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更应该从以人为本来考虑,应对不同的车行、步行交通与停留活动,从安全、舒适方面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1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1.1遵循发展的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给道路建设带来了新的动力,而道路的大规模建设,必然会对道路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尽快对道路设计工作进行调整,保证其合理性,才能解决过去设计存在的问题。换而言之,设计人员必须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后续施工乃至于投入使用时的一系列情况,在保证设计质量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保证道路建设可行性。另外,还需要参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考虑以人为本的理念保证设计的舒适性和观赏性,为后续投入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满足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要确保社会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保证居民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在城镇不同地区之间要有确保整个交通运行活动顺畅的道路网,在道路设计规划工作中要以能够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需求为根本原则,确保所设计出的道路能够实现城乡之间的顺畅沟通和联结,保证人口的流动需求得到满足,确保城市道路顺畅有序。
        1.3美化城市环境
        美化城市环境作为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最重要的价值,从客观角度来说,道路作为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将城市各个功能区域进行连接,因此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功能性特点。针对现代城市来说,道路建设不但要满足城市群众日常出行要求,还要符合各个区域功能要求。通过科学设计,改善城市发展面貌,提升城市美观度,对城市建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2.1非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策略
        非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侧重于降低降雨、烈日、雨雪等不利自然条件对非机动车的影响。我国城市道路通常采用边坡排水的形式,降雨期间道路中央机动车道上的降水将通过路面坡度逐步向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排放,一旦道路出现排水不畅,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将会飞溅大量的水花,洒到非机动车道上。针对这一情况,可适当增加非机动车与机动车道之间隔离带的宽度,并在隔离带中种植枝叶浓密的绿篱植物,从而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同时,可沿着机非分隔带设置一套纵向排水沟,来提前收集机动车道上产生地表径流。部分路面较宽的城市快速路,可利用分隔带建设下沉式绿地或植草沟,进一步起到消纳地表径流、减少雨水飞溅的目的。

非机动车由于缺乏遮阳设备,如其在道路交叉口等候红绿灯期间被烈日暴晒,极易造成驾驶员中暑,部分交通事故案例表明夏季烈日暴晒下少数非机动车驾驶人为了躲避烈日的烘烤,而悍然采取了“闯红灯”的违法手段。为此,可在非机动车的道口设置遮阳棚,部分有条件的区域还可在遮阳棚中架设喷雾装置,进而起到降低等候区环境温度的作用。在道路交叉口由于机动车需要一定的转弯半径才能完成转向,而在转向的过程中车辆的反光镜存在一定的视野盲区,车辆体积越大则盲区越大,这便给停靠在非机动车道内的车辆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大量实践测算,在非机动车道口前方采用塑料反光柱围合成一片机动车转弯导向区,即能够提醒转向的机动车驾驶人不得超越安全线,又可对非机动车驾驶人起到警示作用。
        2.2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策略
        城市道路中的机动车道由于机动车流量大、车速快等特点,在对其进行人性化设计时应当更加侧重于车辆与人员的安全性,无论是道路断面还是附属设施方面都必须紧密围绕安全性这一要素进行设计。确保机动车驾驶员的视线安全。由于夜间行车时车辆通常会打开车灯进行照明,但由于当今车辆的前灯照度越来越高,使得其对于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车辆产生一定干扰,尤其在深夜人眼在突然受到强光照射后会出现短暂的视力模糊,无法看清前往的车辆与行人[1]。因此,通过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一定高度的绿篱作物可大大减少车辆前灯眩光对对向车道驾驶员的干扰。同时,交警部门为了对城市道路交通违章行为进行抓拍,而在道路交叉口设置了摄像装置,其在夜间进行拍摄时也会产生瞬间的强光照明以便得到更加清晰的图像,从而对驾驶员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故在安装交通监控装置时可将闪光灯的安装位置进行优化,如从自前向后面向本车道驾驶员面部照射改为自后向前面向驾驶员背部照射,或是采用夜间微光摄像器材进而彻底消除监控眩光污染。虽然在对向机动车道中间或机非分隔带上设置绿篱可提高机动车道行驶的安全性,但如在道路交叉口设置高度较高的绿篱也会对驾驶员的视线进行遮挡,使其无法及时地发现交叉口的行人或非机动车,此类情况在城市快速路的交叉口尤为危险。在设置分车带绿篱时应适当在交叉口处降低绿篱高度,并根据道路车辆行驶速度大小来决定绿篱高度降低的起点位置,速度越高则低绿篱长度越长。
        2.3保证细节设计人性化
        道路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设计人员往往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细节问题,才能取得更加人性化的设计成果和广受认可的设计质量,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推敲,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妥善处理,比如说要确定不同建筑材料的种类和型号、要关注排水设备的安装位置等,从一个又一个细节入手,最终达到提升道路设计质量的目标。另外,还可以参考一些同类型道路的设计思路,从而对细节之处进行有效调整,比如交叉口区域实施人行过街零高差设计,拼花式设计人行道铺装,精细化、人性化设计道路家具,匹配活动人群,落实设计的人性化、精细化要求。
        2.4要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为了确保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最主要的一点是保证不同区域之间有提供各种车辆顺畅通行的道路网,以此保证客货运输的正常进行。因为不同地区的居民出行时间和货物运输需求各有不同,另外城乡之间的流通交流人数不断增多,很容易造成道路拥堵的状况。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道路的功能设计上有所侧重,断面组合和红线宽度应该有所区别,以此来满足交通事故和规划中对于流量、流向和性质的预测要求,确保实现人车分离、车车分流,进而提高整个道路运输体系的系统化发展。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不断进步,市民势必会对于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满足安全性和舒适性后将会对城市道路的景观性和生态性产生更多的期许,这也要求城市道路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进一步提升设计和管理水平,从而满足市民的殷切希望。
参考文献
[1]张艳丽.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9):157.
[2]卢娜.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的渗透[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06):81-82.
[3]唐亮,蔡景毅.浅谈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05):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