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涛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土木建筑工程领域中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不仅具有一定的耐久性,还能增强可模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时期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混凝土结构的建设,遵循施工技术标准和要求,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效果和强度、稳定性,充分发挥先进施工技术的优势和价值,为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中相关的混凝土结构非常重要,其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施工建设效果,因此,在具体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领域中应重视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合理使用制备技术、搅拌技术、浇筑技术等等,在应用各种技术措施的过程中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从根本上规避预防相关的工程质量问题,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优势。
1 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优势
1.1 具有一定的可模性优势
对于相关结构来讲,在搅拌完成以后,能够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塑形处理,设置在模具中制作成为设计图纸规格的结构,能够加快结构的成型速度,规格符合设计标准、制造要求,通过系统化、有效性的方式来进行结构的塑形处理,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达到良好的工程建设目的。
1.2 具有一定的耐久性优势
通常情况下,质量符合标准的混凝土结构,应用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的寿命很长,只要不出现裂缝问题、其他的质量问题,就能够确保耐久性,与传统的土木工程结构相比,应用的时间很长,寿命也很高,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预防出现寿命不足的现象。
1.3 具有高效益的良好优势
和传统的钢结构相比之下,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讲,实际应用和建设的成本很低,将其运用在土木工程建筑中能够更好的节约成本、降低成本的支出量,提升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土木工程建筑项目,合理使用混凝土结构,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成本,确保整体工程的效益。
2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为了可以在相关的土木工程建筑中充分发挥混凝土结构的优势,下面提出几点施工技术的应用建议和措施,旨在为增强有关结构施工效果、质量而提供一定的帮助。主要的技术措施为:
2.1 积极采用材料处理技术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水泥材料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目前在土木工程中主要应用硅酸盐、矿渣硅酸盐等水泥材料,其中的硅酸盐水泥材料强度在43MPA左右水化热的参数能够控制在每千克250千焦,对于矿渣硅酸盐水泥来讲,水化热在每千克180千焦左右,所以,在选用材料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预防因为水化热过高而出现裂缝问题。在选用骨料的过程中应该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合理进行选用,主要因为骨料和蒸腾结构质量、收缩度、成型效果等存在直接联系,如果不能保证骨料的质量和强度,将会影响整体结构的质量。因此,在选用骨料期间,应该按照土木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0.38毫米左右的骨料,降低水化热的同时保证结构的建设质量。
2.2 合理采用制备与搅拌技术
为保证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强度,在具体的工作中应重点采用制备技术、搅拌技术,保证制备质量和搅拌效果,满足具体的混凝土结构建设要求和标准。
首先,具体的制备工作中应该按照具体的混凝土强度特点、质量特点与成本特点等,明确所需要应用材料的配合比,同时按照砂材料情况、骨料情况、水泥清理、结构质量影响因素等等,在实际制备的过程中,合理使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材料制备的配比方案处于最佳的状态,在严格控制材料配合比的情况下,保证制备的质量、标准符合标准。其次,重点应用相关的搅拌技术措施,结合混凝土结构的坍落度情况、搅拌时间与设备容量等特点,在施工建设期间选择使用高容量的搅拌机设备,保证其和搅拌时间长度、坍落度参数值等相互匹配,确保结构质量的同时,预防对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稳定性和寿命产生影响。例如:在选择使用自落类型搅拌机设备的过程中,容量控制在500升以上,将搅拌时间控制在持续性60秒左右,坍落度控制在3厘米。在相关设备容量在250升以下的时候,将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以上,坍落度控制在3厘米之内,确保搅拌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从根源上入手规避和预防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问题或是其他问题,确保搅拌的质量和标准相符。
2.3 合理应用浇筑技术措施
具体的浇筑环节中应该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措施,严格进行浇筑厚度的管理、坍落度的有效控制。首先,在设置厚度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结构类型、参数信息等进行处理,如果是进行大体积结构的浇筑,可以利用跳仓的方式进行处理,先将大结构划分成为很多小的部分,利用间隔浇筑的方法,开展分层性的浇筑工作,每个小部分完成浇筑之后,将其组合成为一个大部分,这样除了能够预防出现后浇带的质量问题,还可以确保结构的质量符合标准。其次,在剪力墙结构的浇筑过程中,应该将初期阶段的厚度控制在50毫米,之后结合60厘米的这个标准深入性的进行分层处理。在板体结构、梁体结构的具体施工期间,将初期的浇筑厚度控制在100毫米,按照200毫米的标准开展连续性、系统化的施工活动。最后,在合理进行坍落度控制的过程中,还应该按照结构特点和要求,重点设置参数信息,例如:在开展高密度配筋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工作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坍落度的控制,使其在60毫米左右。在对无配筋结构进行浇筑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坍落度控制在20毫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结构的质量。除此之外,在对土木工程的梁体结构、板体结构浇筑处理期间,需要严格进行坍落度的控制,使其控制在40毫米,这样才能预防和规避结构的质量缺陷和稳定性问题。
2.4积极应用防裂技术
为了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合理的使用混凝结构施工技术,应该合理预防裂缝问题,在防控裂缝的同时,以免出现工程质量隐患。首先,应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延长使用的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增强抗裂性能。实际工作中需要将添加剂设置在混凝土中,有效调整和控制结构的自缩性,以免发生裂缝问题。其次,应该适当应用金属材料、有机纤维、无机纤维等,增强整体结构的抗裂性。最后,还需针对内部所有的材料配合比进行严格的调控,强化测算力度和验证力度,利用合理的配置方式,以此来保证相关结构的质量和强度,从根本上规避和预防出现裂缝问题。除此之外,为规避裂缝问题,应该强化约束力方面的控制力度,在建设期间通过滑动层的结构更好的进行结构的调整处理,在其中建设砂垫层的部分,降低外在约束力的同时,增强建设的灵活性,有效规避预防裂缝现象。具体的预防裂缝工作中,还需进行内在温度的合理调控,使用搭设暖棚的方式、建设蓄水池的方式等,减小温度应力对结构产生的影响,在增强保温成效的同时,保证内外温度的一致性,以免因为温度失衡而发生裂缝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结构抗裂性能,保证结构的建设质量和稳定性、强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合理应用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工程建设的效果,还能保证效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在相关的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应重点采用先进的混凝土结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搅拌技术、制备技术、浇筑技术、质量检测技术等等,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维护结构的稳定性,满足当前的结构建设和施工要求。
参考文献
[1]余永飓.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20,22(5):134-155.
[2]廖建虹.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筑与装饰,2020,12(24):191-199.
[3]张国喜.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写真地理,2020,33(2):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