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塔集镇经济发展和建设局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协调城乡发展,实现美丽乡村的伟大探索,建设特色小镇关键要具有特色,实现人的宜居宜业。但是当前部分地区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着“千镇一面”的现象,照抄照搬,没有产业支撑,缺乏自己的定位和特色,政府的主导倾向作用明显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建设特色小镇应建成独具魅力的当地“特色”、体现区域差异性、遵循规律,突出优势特色产业、注意生态保护环境等。
关键词:特色小镇;城乡融合;产业强镇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体系和城乡融合的发展阶段,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迫在眉睫,培育和发展特色小镇是我国当前面对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不二选择。随着2014年浙江省首次提出“特色小镇”这一名词,很快受到了国内各界人士的响应和推崇,由此特色小镇的建设引发了一股热潮。
1城乡融合发展丰富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全新的城镇化战略是推动城市与乡村结合的两条主要线路。城市与乡村属于相互支撑的关系,缺少了乡村的支撑,城市无法有效发展;缺少了城市的推动,乡村的发展质量也无法保障,无法切实实现农业现代化。只是重视乡村的振兴,忽略了城镇化,将乡村作为基础来推进城乡结合,将没有办法实现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同样,过分重视城镇化作用,将会不断拉大城乡之间差距,城乡融合无法实现。因此,只有城镇与乡村相互补足,才可以有效切实实现二者的融合前进。乡村振兴战略其关键之处在于农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则重点在于城镇化。由此可见,推动城镇与乡村融合就必须将乡村振兴与全新城镇化入手,开展双轮驱动战略,将城乡经济、体制、居民等看作统一整体进行推进。
2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出现同质化现象严重
近几年,全国各地特色小镇的崛起,显然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但是在国内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出现了“千镇一面”的现象,相比国外一些闻名世界的标志型发展小镇,国内的特色小镇没有突出其特色。具体体现在:(1)小镇的建设盲目跟风、照搬照抄经验现象严重。建成的小镇群众参与度不高,缺乏特色小镇的活力和吸引力,部分小镇出现以“新”为美、见“旧”就拆,也有部分小镇仿古造镇、人为造景,缺乏内涵,从而造成投资额巨大、浪费严重的现象。(2)没有突出特色。部分地区把特色小镇等同于一般的小城镇建设,没有突出特色、没有具体规划,方圆几百公里推进,把特色小镇的建设等同于风景旅游区、经济商贸区、文化旅游区和运动综合项目区,只注重单一功能的发展,忽视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功能,忽视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
2.2产业优势不明显
现在的特色小镇都在强调环境、文化、旅游等,而忽视了产业和特色。比如很多旅游小镇,真正形成的其实是消费集聚,集聚不了特色产业,更没有真正的产业优势,所谓的特色小镇其实就是度假小镇,达不到特色小镇的层面。部分地区把原有的产业基础进行简单升级,将类似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装到小镇的概念里,这种嫁接形式强调了产业,但未形成产业规模、缺乏特色,最终的成品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而且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业布局分散、没有发展潜力等问题。
3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3.1坚持特色化发展
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应充分彰显小城镇“专、特、精、小”的独特魅力,打造出一种“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区别化定位”的格局。在打造的过程中,一定要应该尊重历史,保存其风格、要合理的融入自然及文化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彰显特色的理念。
另外在打造过程中一定要在居住舒适度上超越现有都市住宅的休养性产品,注重生态环境,让城市居民感受到来到小城镇可以弥补精神荒芜的文化产品和难以在城市享受到的环境氛围。
3.2产业统筹
想要实现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将现状产业结构作为基础,重新构建出以现代农业和工业为支撑的核心产业体系,对商贸、苗木等产业进行强化,依照城区的实际情况,从东到西依次划分特色养殖区、现代农业区、特色产业区、苗木种植区以及产业融合示范区。应该对城乡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以历史人文和现代乡村作为主题,形成全新的旅游发展体系,鼓励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另外,可以通过“两型社会”建设,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城乡自然生态环境。例如,可以将尧文化和黄庄作为中心,构筑“旅游+产业”新区,通过规划引领发展的模式来落实产业布局,确保其能够与美丽乡村示范片的发展规划形成良好的衔接,推动功能互补;可以将周边多个乡村纳入到特色小镇规划中,实现城乡地区的协调发展。而在产业发展方面,以立足本地区农业的特征,打造高新技术农旅产业园区,积极引入一些新型产业建立并完善集生态、旅游、养老于一体的全新产品体系,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将一些独特的旅游模式体现出来,如乡村休闲、田间体验等,配合先进的技术措施,使城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维度。
3.3从国家政策观察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热门趋势
在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务院强调要积极促进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健身休闲产业等新业态,从各个方面提高健康服务水平,鼓励和培育相关健康产业的发展。2017年党的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发展健康产业。根据数据显示,以康养为目的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金额比普通消费者的消费高出130%,建设康养特色小镇的利润远高于其它产业类型的特色小镇。因此,以康养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背景。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随着国民对健康的重视,以康养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康养产业在欧洲、美国的发展起步早,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在国内,以康养为主的产业发展时间较短,起步相对较晚,相关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理论研究尚处于未成熟阶段,还是开创探索阶段,需要政府、相关企业和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3.4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作用
国内外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基本路径。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专业化产业聚集、可以指导特色小镇建设实践,遴选成功典型的特色小镇作为建设的实例,运用城镇建设标杆,引导和制定城镇建设的评价标准,也可以在规划设计理念、创建目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把好关,还可以及时总结经验并进行推广。
结语
随着特色小镇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多,特色小镇经营发展模式中相关问题而导致其面临淘汰整改的情况不可避免,因此特色小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契机,才能实现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总结典型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和经验,结合大市场背景下以康养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小镇的建设需求,运用创新的发展手段能大大减小特色小镇面临淘汰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周荣光.建设特色小镇不能丢了“特色”[N].湖南日报,2020-07-27(004).
[2]曹硕洋,李天柱.基于“创新”的特色小镇发展再思考[J].科技和产业,2020,20(07):104-108.
[3]周郑.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开发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0,(14):161-163.
[4]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J].浙江房地产,2016(06):4-7.
[5]苏彦.广州市从化区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