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510010
摘要:线路终点站延伸方案的确定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的基础,需要通过多因素综合比选得出最终线路延伸方案。此外,本文结合案例进一步说明线路走向比选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轨道交通;终点站延伸;方案比选
1研究背景
锡士路站作为4号线二期中车站长度较长、规模较大的车站之一。从线路优化角度结合土建投资、配线功能、商业开发及周边控制点等方向,研究该站折返线方案思路。并对该站远期延伸预留条件及接口等方案从土建、机电系统、建设投资等方向进行研究[1]。
2研究目标
通过对线路不同的平面延伸方案从客流覆盖、地块开发利用、工程可实施性等方面进行比选研究,分析得出远期延伸较优的线路方案[2]。
3延伸方案
3.1延伸方案一(通过无锡硕放机场方案)
(1)线路经由
该段线路全长约15km,线路主要途径新吴区。该段线路共设9座车站,均为地下站,分别为:新梅站、硕放机场站、奥特莱斯站、梅育路站、泰伯大道站、锡贤路站、东园站、新坊路站和映月湖公园站。线路平均站间距1.62km。
(2)沿线道路
线路主要沿规划机场路-锡协路-新华路敷设,锡协路现状双向6车道,路侧有辅道,有中央分隔带,道路规划红线宽50m,新华路现状为双向6车道,路侧有辅道,有中央分隔带,道路规划红线宽60m。
(3)延伸方案优缺点
优点:(a)在新梅车辆段附近设置新梅站,有利于新梅车辆段上盖项目客流吸引及区域结合站点整体开发利用。(b)设置硕放机场站,可以加强新区城际站、硕放机场两大交通枢纽相互联系,并增强硕放机场的客流集散功能。
缺点:(a)线路较长,线型较曲折,有一处350米小半径曲线。(b)线路需要切割1处居住地块与1处商业地块。
.png)
图3.1-1 4号线二期平面延伸方案一示意图
3.2延伸方案二(沿新华路敷设方案)
(1)线路经由
该段线路全长约11.4km,线路主要途径新吴区。该段线路共设8座车站,均为地下站,分别为:锡兴路站、锡锦路站、梅育路站、泰伯大道站、锡贤路站、东园站、新坊路站和映月湖公园站。线路平均站间距1.43km。
(2)沿线道路
线路主要沿新华路敷设,新华路现状为双向6车道,路侧有辅道,有中央分隔带,道路规划红线宽60m。
(3)延伸方案优缺点
优点:(a)线路较短,线型顺直。(b)全线沿主路新华路敷设,道路条件好,工程可实施性较好。(c)线路无切割地块,对周边地块的建设与开发基本无影响。
缺点:(a)无法照顾新梅车辆段的开发利用。(b)无法照顾硕放机场远期增加的客流需求。
.png)
图3.2-1 4号线二期平面延伸方案二示意图
4线路延伸方案四站三区间研究
4.1延伸方案一(通过无锡硕放机场方案)
.png)
.png)
图4.1-1 4号线二期平面延伸方案一四站三区间方案示意图
(1)四站三区间线路方案介绍
线路出菱湖大道站后线路继续沿震泽路向东北方向敷设,在震泽大桥东南侧下穿京杭大运河后,沿新华路向东北方向敷设,线路在下穿京沪铁路及沪宁城际铁路后至珠江路口东北侧地块内设无锡新区站,线路出无锡新区站后,向东北方向沿新华路敷设,线路下穿机场快速路高架后,在锡士路口设锡士路站,并于大里程端设停车折返线,出站后转向规划道路向东南至新梅车辆段前设新梅站。
(2)沿线现状与规划情况
本段沿线规划以居住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为主,沿线分布有无锡软件园、朗诗绿色家园小区、宝龙世家小区、正大万物城、无锡新区创新创意产业园、无锡普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尚德广场、乐星机械有限公司、普利思通轮胎有限公司。
(3)与地块的关系
线路需下穿尚德厂房与乐新机械厂房。
4.2延伸方案二(沿新华路敷设方案)
.png)
图4.2-1 4号线二期平面延伸方案二四站三区间方案示意图
(1)四站三区间线路方案介绍
线路出菱湖大道站后线路继续沿震泽路向东北方向敷设,在震泽大桥东南侧下穿京杭大运河后,沿新华路向东北方向敷设,线路在下穿京沪铁路及沪宁城际铁路后至珠江路口东北侧地块内设无锡新区站,线路出无锡新区站后,向东北方向沿新华路敷设,线路下穿机场快速路高架后,在锡士路口设锡士路站,并于大里程端设停车折返线,出站后继续沿新华路敷设,并于新华路与锡兴路交叉口设置锡兴路站。
(2)沿线现状与规划情况
本段沿线规划以居住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为主,沿线分布有无锡软件园、朗诗绿色家园小区、宝龙世家小区、正大万物城、无锡新区创新创意产业园、无锡普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尚德广场、贝贝帕克公司、科特拉、久保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博世汽车柴油系统有限公司。
(3)与地块的关系
本区段无切割地块与下穿既有建筑的情况。
5线站位综合方案比较
5.1 平面延伸方案比选
表5.1-1 锡士路远期延伸方案比选表
.png)
线路延伸通过硕放机场的方案可以在新梅车辆段附近设置新梅站,有利于新梅车辆段上盖项目客流吸引及区域结合站点整体开发利用;同时设置硕放机场站,可以加强新区城际站、硕放机场两大交通枢纽相互联系,并增强硕放机场的客流集散功能。推荐线路平面延伸为通过硕放机场的延伸方案,同时延伸预留也能适应线路继续沿新华路延伸到锡兴路的方案[3]。
6 结论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线路专业作为所有设计的龙头专业,具有总体性和阶段性等特征。线路走向研究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专业开展的前提条件。线路走向的研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深入仔细研究线、站位方案,并积极与相关市政部门及其他专业对接,逐步稳定线路走向,最终确定科学、合理、可行且经济的线路方案[4]。
参考文献:
[1]叶霞飞,顾保南.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M].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2]陈剑伟. 广州地铁二八延长线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研究[D]. 中山大学,2008.
[3]李曦欣. 面向城市建设规划的地铁线路设计方法研究[J]. 科技资讯,2011(19):33-33.
[4]张文正.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设计内容及方法[J]. 隧道建设,2016,36(4):42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