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莲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市200125
摘要: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对先兆流产保胎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9年1月到12月时段内就诊的先兆流产保胎患者,对50例予以分组。常规组选取2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选取25例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展开观测,对患者的SAS得分、SDS得分展开对比。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的SAS得分、SDS得分相较常规组,均呈更低显示,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对先兆流产保胎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先兆流产保胎;心理情绪改善
先兆流产是指孕妇处于妊娠时长低于7个月的阶段,妊娠发生自然的终止,此时胎儿的体重低于1kg。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孕妇出现先兆流产的可能性较大,可达10%~15%,同时患者会伴随出现腰腹下坠感、疼痛感以及阴道出血等症状。先兆流产主要是因患者高龄怀孕产子、使用试管进行妊娠或是习惯性进行流产而导致的[1]。给予先兆流产患者特殊护理关怀可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人文关怀护理主要是依靠医护本身的责任感,体现出了医护对于患者的负责以及对于新生生命的尊重,保护患者的人权与孕育能力。故本文主要是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对先兆流产保胎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并进行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抽取我院于2019年1月到12月时段内住院就诊保胎的先兆流产保胎患者,对50例予以分组。先兆流产出现原因:22例习惯性流产,10例试管妊娠,18例高龄初产。
常规组的患者年龄28~36岁,平均年龄为(31.6±1.5)岁,孕周8~19周,平均孕周为(14.6±2.3)周;观察组的患者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为(31.2±1.6)岁,孕周9~21周,平均孕周为(15.1±2.4)周。
比较观察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孕周等其余资料,组间观测信息经检验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常规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包括:患者生命体征观测、对症治疗与护理、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包括:(1)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与妇科医生、护理人员组成特殊先兆流产患者人文关怀护理组,所纳选组员需满足本科以上学历,且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组内人员需进行护理培训,掌握人文关怀的理念,并将理念主旨落实在对患者的日常护理与治疗中,提高护理组内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组内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2)由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特殊先兆流产患者人文关怀护理的方案,并为患者建立人文化的护理档案,由专项小组制定关怀评估表,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与护理服务建议3个方面,由患者定期进行评估,便于对患者做到更具针对性、更加人性化的护理干预。(3)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在患者入院治疗时,安排床位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空间,需保证病房的温度、湿度、阳关、通风等因素处于适宜范围内,尽力营造出温馨、家一般的病房氛围。(4)患者因出现先兆流产的迹象难免会出现不安、焦躁等情绪,不利于病症的治疗与胎儿的健康成长,故可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对患者的言语举止的观察评估,设身处地感受患者的不安心情,引导患者进行憧憬希望,对于患者的负面情绪给予合理疏通,可通过举出过往成功保胎的病例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5)患者在住院期间,责任护士需将其住院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更新至其人文护理档案中,在患者出院时,告知患者产检时间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将患者的护理档案归入患者以后的产检档案中,便于患者的后续孕期管理[2]。
1.3疗效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进行评定,由患者根据自我意志进行填写,患者所得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将常规组和观察组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当P值小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SAS评分与SDS评分
相较常规组,经对观察组进行观测,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所得结果均呈更低显示,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png)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人文关怀护理主要是为突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与爱心,关怀是指关心、关爱以及关护,是人文关怀护理的护理核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病患对护理的质量愈加关注,心理-生理-社会的新型医学模式的建立,证明患者对护理不再是只注重于最后的护理结果,对护理的整个过程的关注越来越高,此突出了患者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性质的“人”,健康或是疾病不只是治疗方式的好坏所决定,与自然、患者的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关联。护理的中心从以往的“以疾病为主”向“以病患为中心”转变,这种形式的人文关怀护理与现今的医疗模式相适应,并受到了临床护理的广泛关注[3]。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护理对先兆流产保胎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况,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静,黄亚青,颜惠琴, 等.特殊先兆流产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0):65-68.
[2]万晓盼.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特殊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005(035):161.
[3]刘燕芬.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早期先兆流产 患者的保胎效果、负性情绪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4):1961-1963.
作者简介:奚莲华(1971-10月-26日),民族:汉,性别:女,籍贯:上海市,学历:大专,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