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前期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 谢玉芝
[导读] 目的:研究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前期的护理效果
        谢玉芝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一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深静脉血栓前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患者情况。结果:入院当天以及患者手术当天,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差异不显著(P>0.05);患者术后6h、3d,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深静脉血栓前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情况,减少患者手术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护理效果
        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在术后容易发生静脉血栓,由于患者血液不畅,凝集在患者的深静脉腹腔内,使得血管堵塞,造成静脉血液回流[1]。而该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救治,可导致患者更严重的后果,如影响栓子脱落,堵塞心、脑等器官,给患者造成较大伤害,本研究分析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深静脉血栓前期护理后患者的预后情况。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7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0.81±5.91)岁,骨折类型有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胫腓骨骨折,分别是15例、8例、7例、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01.11±5.52)岁,骨折类型有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胫腓骨骨折,分别是16例、9例、6例、6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检查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术中做好患者手术,术后时刻记录患者体征。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深静脉血栓前期护理预防。(1)术前护理:对患者全身身体状态进行评估,结合患者凝血功能,明确采取深静脉血栓护理以防止患者病情高危,实施个性化护理方式,指导患者饮食上的禁忌,进食食物应以维生素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的食物为主,平时多注意饮水,促进患者排便通畅。向患者讲解该疾病的手术必要性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让患者充分了解该治疗,缓解患者紧张情绪。(2)术中护理:积极观察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体征变化,如体温、心率等,如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3)术后护理:为促进患者静脉回流,帮助患者下肢体位高于心脏,对于进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可协助患者下肢摆放到功能体位;待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后,帮助患者进行翻身、调整体位等,对患者下肢体进行按摩,不时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密切观测患者的引流情况,若患者出现引流不适,如肢体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情况时,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动态监测患者体征情况,对患者的体表温度、颜色、静脉情况进行仔细观察,防止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情况;为保障患者肢体正常的血液循环,采用气压血栓预防系统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同时,根据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情况,适当情况可使用低分子肝素,用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入院前、手术当天、术后6h、3d查看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采取患者的静脉血,使用多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使用全自动血栓分析仪采用双向测流测量两组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前、手术当天、术后6h、3d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入院前以及手术当天,D-二聚体水平变化无差异(P>0.05),而术后6h、3d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两组患者入院前、手术当天、术后6h、3d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比较。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情况
        护理后,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两组患者护理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3.讨论
    临床常见的创伤性骨折多见于老年人,而创伤性骨折手术后出现的深静脉血栓给患者带来不便,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引起人们关注。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多样,患者长期缺乏肢体锻炼,手术并发症,应激等[2]。根据研究报道,深静脉血栓在左下肢较高发可能与左髂静脉解剖相关,同时,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时期往往与患者术后2周左右的关键期有关[3]。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和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以及手术当天,D-二聚体水平变化无差异(P>0.05),而术后6h、3d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D-二聚体水平变化,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品质。
        实施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是老年创伤性骨折在围术期的有效干预,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护理成效。护理人员根据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机制,患者临床表现,存在的危害因素等全面评估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确定患者的危险程度。术前,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强调患者应从体位、保护静脉等方面加强预防,实施个性化护理,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促使血液静脉回流,避免形成静脉血栓。
        所以,在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实施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缓解患者身体不适,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静,王剑桥.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前期护理的措施[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9):95-96.
[2]李洁.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前期护理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0):248-249.
[3]万玉清.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前期的护理干预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31):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