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抑郁症护理中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5期   作者:娄静娴
[导读]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
        娄静娴
        武汉市优抚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9月13日-2020年9月13日期间,接收并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的72例,根据治疗先后顺序将入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HAMD与SSR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且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个性化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以使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效果理想,值得推荐。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抑郁症;护理效果
        抑郁症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类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在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的同时,工作与压力的增加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郁情况,发病率逐年上升[1]。抑郁症不仅会对患者自身的工作学习等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而且会加剧家庭与社会的负担[2]。为使如今社会中的抑郁症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本文针对个性化护理在抑郁症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13日-2020年9月13日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干预用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干预用个性化护理)。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批文,患者与其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5.12±5.13)岁。观察组36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5.24±5.1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数据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等等。
        观察组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抑郁症患者的特点大多为心情压抑、内向自卑、具有较强依赖性,独立性与主动性较差。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讲解抑郁症自相关知识,令其正确认识自身疾病,表示出足够的关心与尊重,提高患者认知程度,建立良好护患关系。(2)防范护理。因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厌世、自责自罪等心理,常会在心理干预下做出自残、自杀等行为,使自身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情况受到影响。基于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查房力度,并且需要确保病房内不存在可以造成自残、自杀行为的物品。(3)生活护理。入股患者存在食欲不振情况,护理人员需了解其基本情况并进行针对性劝解,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鼻饲法、静脉营养支持等方式,保证患者摄入足够营养。如果患者睡眠质量并不理想,护理人员需分析影响其书面质量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疏导,使患者焦虑、不安等情绪得到缓解。此外,护理人员可以鼓励患者多多进行户外活动,改进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分数0-68分,得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
        通过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分析部分用SPSS22.5进行,计量资料表示用(±s),检验用t。将P=0.05作为标准,若存在P<0.05,则表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HAMD与SSRS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细如表1:

        3 讨论
        抑郁症又被叫做抑郁障碍,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抑郁症患者主要护表现出悲观厌世、情绪消沉、自卑抑郁等等,甚至护出现妄想,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3]。受到精神状态影响,患者的食欲也会减退、睡眠质量变差,日常工作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4]。根据相关调查我们了解到,抑郁中患者中大约有15%的人死亡原因为自杀,抑郁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问题。因此,为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生活状况,需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HAMD、SSRS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知,个性化护理工作的实施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效果更加理想。个性化护理需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开展相应护理工作。一般来说,抑郁症的产生与患者的经历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每个人的病因、病情并不完全相同,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就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健康、环境等方面,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5]。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在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在重视临床症状是否得到改善的同时,更加注意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而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中心,制定全面、科学的护理计划,从心理护理、自杀防范护理、生活护理等方面着手进行个性化护理,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在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效运用个性化护理,可以使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显著缓解,进而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积极临床意义,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袁丽洁、武卓、李敏、雷涛、祝婷. 基于深度学习情感分类模型的个性化抑郁症护理策略[J]. 护理学杂志, 2020, v.35(22):89-92.
        [2]高静, 冯浩江. 综合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对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 2020, v.26(03):145-146.
        [3]邓晓娟.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抑郁症护理中的效果[J]. 长寿, 2020, No.396(01):175-176.
        [4]王真. 个性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HAMD、SSRS评分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038(003):422-425.
        [5]王洪霞. 个性化护理在抑郁症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09):230-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