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城市景观作为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其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不仅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还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针对当前日益恶化的环境,如何将生态理念融入景观设计工作中,是景观设计师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生态理念;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索;实践
一、城市园林景观的特征分析
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是按照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组织起来的居住区,是该地区或更大腹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心。城市景观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欣赏对象,而是以城市为基础的某一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景观建筑在城市中无处不在,通常具有地域性、包容性和效率性的内在特征,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率的共同特征。
二、生态理念下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设计既要继承造园古典园林的理念,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服务于不同群体的多层次需求,进而形成宜居、可步行、可观的现代城市景观空间。
(二)生态优先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底线,以生态效益评价为重点,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城市景观的生态功能。
(三)因地制宜
设计应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城市特色,因地制宜,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现代城市景观体系,营造和谐的居住空间。
(四)协调发展
景观由多种设计元素构成。科学合理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本着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多要素、不同属性的有效整合,实现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应从保护开始
生态理念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从最大限度地保护优质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入手。设计师只有敬畏自然,才能恪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设计底线。这既体现了设计师对遗址的尊重,也有利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延续遗址精神。比如,将废旧铁轨保留在工地上,对其路基进行设计和处理,再种植多年生花卉,就产生了富有诗意的铁轨景观道路。再比如保留老厂房的钢架,改造成休息场所,既延续了场所的特色,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
(二)顺应场地的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环境条件也比较多样化。在众多工程案例,在所谓的生态景观设计里,忽略了生态元素,从而造成后期的维护工作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从整体出发,综合分析和考虑场地及周边气候、水文、地形、动植物等生态因素。其次,充分利用场地的优质背景资源,将其完美地融入城市景观之中,既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又能提高景观效果的可持续性。此外,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特定的物质结构和生态特征,表现出空间异质性。设计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达到“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的设计初衷。
(三)材料选择与利用的生态性
景观材料的消耗体现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优先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和可回收材料。充分考虑材料在现场环境、施工工艺和工艺上的耐久性,尽可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损失。例如,园林小品可以选择可重复使用的耐候钢和其他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木铺装可选用合成塑料木材,兼顾轻质和抗老化的优点,面层又可以恢复木材的纹理,大大减少木材的使用。PVC、植草格等新材料正在逐步取代原来的混凝土植草砖,既方便施工,又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材料的循环利用。比如废弃的混凝土板设计好后可以重新铺设,缝隙中可以撒上小块碎石,既充分利用了垃圾,又有利于雨水的渗透。
另一个例子是使用废弃混凝土作为填埋地基、路基或集料层。将树皮等小块木材铺设在种植池中,可以形成覆盖层,保持土壤水分。材料的回收利用不仅延续了遗址原有的历史风貌,也体现了设计师对历史的尊重。
(四)认识和利用雨水资源
将雨水资源作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水是景观设计的灵魂”的生态理念的有益尝试。如何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做到保水、储水、净水、用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突破方向。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生态干流和渗水井建设多层次、多序列的雨水收集系统,有效收集道路和建筑物多余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石角碎片可以用来填充和创造视觉质感,不仅可以使雨水迅速渗透,起到过滤作用,而且可以提升景观的线条和表面层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种植灌木、花卉和植物,形成雨水花园,构建集收集、过滤、储存、利用于一体的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为鸟类、蝴蝶等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达到良好的城市园林景观效果。
(五)提高对土壤的保护与利用
土壤是园林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城市景观建设需要大量的回填土和种植土,其中大部分来自山区和农田。大规模的景观土方工程势必对对山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田构成巨大威胁。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下,首先要尊重原地形。布局要顺应边坡走向,尽量就地平衡土方,避免挖湖、堆山等大规模地形改造。既能避免场地设计形式单一,又能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要保护好土壤。表层土壤肥力相对集中。富含有机质和大量微生物,土壤结构良好。这是一个通常需要几万年才能形成的生态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减少对地形的修缮,避免表土流失。我们可以在地形改造前将表土剥离保存,将原有表土作为种植土。在种植工程中,当土壤质量较差时,应尽量利用原土就地改良土壤,如利用豆类固氮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它不仅节约了土壤资源,而且有助于保护土壤生物物种。
(六)提高植物的生态效益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城市景观生态效益的主要体现,也是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所不具备的。乡土植物应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首选,因为它们经过自然演替后已融入当地自然生态系统,能够反映区域植被的历史,有助于创造独特的植物景观效果。结合资源广、苗木多、易栽培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景观的生态效益。
此外,建立物种丰富度高的植物群落是提高景观生态效益的途径之一。设计应坚持复层式混交社区绿化的植物配置模式,在乔木下层选择适宜的灌木和地被植物覆盖地面,不仅有效提高了物种丰富度,营造出层次丰富、季节分明的植物景观,而且改善了植物生长环境,减少地表径流,减少灌溉用水量。
(七)景观视觉设计和生态设计有机结合
城市景观设计生态环境中,景观不仅要传递视觉上的美感,还要实现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本文根据城市景观环境、城市人文特征、土地规划等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而优化景观设计。结合城市园林周边环境的土壤条件和地理信息特征,使景观设计在视觉上达到和谐。在植被选择上,通过移栽合理控制景观设计成本,通过有效培育植被提高景观设计的严谨性。在生态设计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努力将自然景观融入城市景观之中。通过分析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掌握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关系,合理搭配各种植物,选择健康的方式来营造城市生态景观,不仅让人们在视觉上享受美的,而且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要求也有所提高。景观作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生态作用。基于生态理念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缓解城市人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还可以体现现代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陶冶城市居民的情操,使城市景观更具观赏性。
参考文献:
[1]王庆.基于生态理念的居住区绿化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
[2]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篇[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张文英,欧飞燕.基于社会生态记忆的景观更新策略:常德柳叶湖环湖风光带规划设计[J].风景园林,2019(5).
[4]赵文斌,李存东,王洪涛,等.林泉之心:将设计轻轻放入山水自然之中: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规划设计思考[J].风景园林,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