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容错纠错机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曹璐璐
[导读] 摘要: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容错纠错机制更有利于令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激发大家的干事热情,更是对一些干部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消极心态的一个鞭策,有利于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推动形成想做事、敢做事的良好风气。
        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市  230000
        摘要: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容错纠错机制更有利于令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激发大家的干事热情,更是对一些干部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消极心态的一个鞭策,有利于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推动形成想做事、敢做事的良好风气。
        关键词:容错;纠错;三个区分开来
        1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时代背景与目的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其实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改变“以GDP论英雄”的发展观,取而代之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十八大以来,在转型的过程中,党中央推动反腐工作,一些参与“官商勾结”的腐败分子与民营企业家纷纷落网。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党员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出错、怕问责”等思想包袱束缚,认为“不做事就不会出事”,出现了一些“不作为”与“懒政”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为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广大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打造宽松的政治环境,让那些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干部排除后顾之忧,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创新伟业中去。
        2容错纠错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
        2.1相关制度不健全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后,明确了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但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部分单位没有将容错和纠错有机地统一起来,只有“容错”,对“纠错”缺乏配套措施,不能有机的统一起来,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也让一部分人有了漏洞可钻。
        2.2宣传引导力度不够
        容错纠错机制仍处于探索试行阶段,部分人民群众对容错纠错机制了解不足,甚至很多纪检干部对此也没有系统性了解,很多知识都是从网络方面获得。导致在适用容错纠错机制时,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更无法获得有效的群众监督。
        2.3容错纠错尺度不明晰
        容错纠错机制用好了是对广大敢于担当干部的保护,用不好则容易滋生腐败,成为“挡箭牌”,因此,必须明确其适用条件,严格程序规定。因实际情况复杂,容错纠错机制难以列举穷尽,因此,要把握一定的原则,鼓励改革,实事求是,容纠并举。
        3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运行措施
        3.1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要想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首先要健全制度保障,通过法定程序,真正实现容错纠错有法可依。同时也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让容错纠错具体制度更具刚性,真正实现让奋斗有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对改革创新中出现的失误错误,进行宽容并改正。

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时,要严格把握“三个区分开”,明确是“有意”还是“无意”,“为公”还是“为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容错纠错机制是一种事后的处理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倘若过分倡导宽容试错,可能会降低部分干部的责任心,因此,要充分发挥好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愿意去做、敢于去做,必须健全完善事前防错、事中纠错等配套机制,做好各类机制之间的协调配合,在鼓励探索创新的同时,进行合理追责。
        3.2把握容错免责尺度
        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在改革发展中为敢作敢为干部“撑腰”值得叫好,但也应当把握好尺度,不能过分解读,否则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好容错纠错制度的作用,反而会释放错误信号,造成部分人员对内容的误解。
        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挑战的过程,在此期间,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那么多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直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各单位结合实际,在把握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动机、态度、程序、影响等因素,精准把握好容错纠错尺度,既不让敢作为的干部受到伤害,也不做违法乱纪人员的“保护伞”,明确“错误”细则,让纪律和规则的刚性得到彰显,确保容错纠错机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现在是一个网络信息时代,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让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容错纠错机制,并通过群众监督,切实让容错纠错制度落地生根。
        3.3完善容错纠错流程
        “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的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容错纠错机制的实现,也应该遵循程序正义,谋定而后动,从申请、受理到认定和反馈都要进行流程细化。
        ①申请。责任人认为其错误行为是容错纠错范围的,可以在接受问责任追责调查之日起,经相关责任人审批,向调查机关或部门提交书面容错申请。这是一个前置条件,可以附相关证明材料。
        ②受理。自收到申请之日起数日内,实施问责的机构进行形式审查,符合程序规定的,启动容错调查程序,不符合条件的,反馈申请人,可以补充提供材料。
        ③调查。实施问责机构对是否符合容错情形及容错必备条件进行调查核实,全面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分听取有关单位、个人的解释说明,形成调查报告。
        ④反馈。调查核实后,实施问责机构应该形成是否认定容错的初步意见,并经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后,书面反馈给申请人。
        整个流程结束后,要进行材料归档,除涉密资料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公开,便于后期的监督管理。
        结束语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意义重大,在执行的过程中,更应该从实际出发,为广大干部更好的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争当实干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爱华;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构建与策略分析[J];学理论;2018(04):133-135.
        [2]周正泉;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有责任担当[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8(09):79-80.
        [3]孙增余;浅议容错纠错机制对基层党员干部担当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8(S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