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建(构)筑物现代化管理探索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方春
[导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钢铁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小小的钢铁厂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服务公司  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钢铁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小小的钢铁厂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不合理的结构产业导致我国钢铁消费与产量双双进入峰值弧顶区并呈下降态势,钢铁行业整体产能过剩,钢铁主业从微利经营进入整体亏损,行业发展进入"严冬"期,尤其是2020年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对钢铁行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走出困境,部分钢铁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如合并重组、瘦身健体、低成本高质量运营等,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工业建(构)筑物的日常维修、维护资源,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费用的缺乏导致工业建(构)筑物的管理力度减弱,尤其是建设于50-60年代的工业厂房,结构状态严重老化,部分结构即将达到寿命周期,再加上日常使用、维护和维修管理不到位,工业建(构)筑物存在较高风险隐患。
        因此钢铁企业企业想要加强工业建(构)筑物管理,提高风险隐患管控能力和有效性,就必须借助现代管理技术,建立适应本企业的工业建(构)筑物管理体系,完善点检与维修、维护机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体系建立,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管理重心和技术力量聚焦高风险、重要的建筑物,从而确保工业建(构)筑物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高风险隐患可控、可治。本文将对加强工业建(构)筑物现代化管理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工业建(构)筑物管理;点检;维护和维修;全生命周期
        1.引言
        工业建(构)筑物作为钢铁企业生产工艺的重要部分,不仅起到维护作用,为设备、设施和操作人员提供“遮风避雨”场所,更重要的是工业建(构)筑物结构完整性、合理性会影响生产工艺、影响产品质量、设备设施寿命及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尤其是对于进入生命周期中后期的工业建(构)筑物,经过多年以来高温、蒸汽、酸碱腐蚀、超载、冲击碰撞等恶劣环境考验,工业建(构)筑物构件出现各种开裂、变形、腐蚀及渗漏等安全隐患。随着钢铁行业产品过剩,钢铁企业降本增效运营,同时点检、维修和维护不能全面、及时到位,各种事故频发,部分事故造成生产线停产和巨大经济损失,可见工业建(构)筑物管理是生产能够顺利进行根本保障。因此,完善工业建(构)管理体系,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危险工业建筑物提前预判和控制,消除工业建筑物安全隐患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工业建筑物绪论
        2.1工业建(构)筑物概念
        2.1.1工业建(构)筑物:直接或间接用于生产及生产指挥、生产人员休息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2.1.2建筑物:各种生产厂房(不含工艺钢结构,如各类平台、走桥、栏杆等)、辅助厂房、各类库房、变电所、泵站、办公及休息用房等;
        2.1.3构筑物:烟囱、水塔、水池等(不含通廊、转运站及地下隧道)。
        2.2工业建筑物特点
        工业建筑生产工艺复杂多样,在设计配合、使用要求、室内采光、屋面排水及建筑构造等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⑴厂房的建筑设计是在工艺设计人员提出的工艺设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建筑设计应首先适应生产工艺要求;
        ⑵厂房中的生产设备多,体量大,各部分生产联系密切,并有多种起重运输设备通行,厂房内部应有较大的通敞空间;
        ⑶厂房宽度一般较大,或对多跨厂房,为满足室内、通风的需要,屋顶上往往设有天窗;
        ⑷厂房屋面防水、排水构造复杂,尤其是多跨厂房;
        ⑸单层厂房中,由于跨度大,屋顶及吊车荷载较重,多采用钢筋砼排架结构承重;在多层厂房中,由于荷载较大,广泛采用钢筋砼骨架结构承重;特别高大的厂房或地震烈度高的地区厂房宜采用钢骨架承重;
        ⑹厂房多采用预制构件装配而成,各种设备和管线安装施工复杂。
        3.创建和完善工业建(构)筑物管理体系,建立点检、维修和维护合理机制
        为提升工业建筑管理水平,掌握工业建(构)筑物的技术状况,保障公司生产稳定运行。根据钢铁企业工业建(构)筑物管理现状,急需对工业建筑进行专业化统一管理,全面排查建构筑物的安全隐患,掌握技术状况,及时进行加固修复,保持建构筑物良好的技术状况,从而完善工业建(构)筑物管理体系。因此,完善工业建(构)管理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
        3.1明确工业建(构)筑物相关各方职责和规范标准化作业流程
        工业建(构)筑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点检、维护与维修并重”的原则,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为此创建和完善工业建(构)筑物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工业建(构)筑物相关各方管理职责,厘清点检单位、管理单位和使用单位具体职责和工作内容,建立合适的监督、检查、评价、考核体系和标准化作业流程,确保工业建(构)筑物各相关方各司其责,使点检、维护、维修和使用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开展,避免出现推诿扯皮,都不管现象。
        3.2梳理工业建(构)筑物信息,建立统一的点检、维修和维护台账
        随着钢铁行业体制改革,部门钢铁企业将工作重心放在生产上,注重生产效益,工业建(构)筑物管理面临着专业技术人员调整岗位、新老交接无中间力量,出现专业技术人员断层现象,由于工业建(构)筑物缺乏全面管理,造成部分竣工图纸、改造、维修和维护记录缺失,对于工业建(构)筑物的管理非常不利。为此需要对工业建(构)筑物进行建档管理,并将档案管理对象分为二级单位、工业建(构)筑物、结构系统、构件几个层次,并对工业建(构)筑物、构件进行分类统计编码、并赋予其唯一、独立的编号,可以采用二维码实现。档案内容包括建筑物使用、损坏及修缮历史,如建筑物的改造、维修、用途变更、使用条件改变以及是否受过灾害等情况、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条件、使用环境、荷载等。


        3.3对工业建(构)筑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完善点检机制
        点检作为工业建(构)筑物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完善点检机制对工业建(构)筑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健全的工业建(构)筑物点检机制要具有高效率、全覆盖、及时性,同时按照“分级分类、重点管控”原则,将工业建(构)筑物点检分为七大系统,主要是地基与基础、柱子系统、厂房吊车梁系统、维护结构系统、屋面系统、高耸建筑系统、电气室系统。另外根据建(构筑)物的重要程度、维修频率、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又将工业建筑物管理又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级别进行点检管控。将工业建(构)筑物、系统、构件进行分类、分级评定,此分层、分类、分级为动态管理过程。对于重要的建(构)筑物,如处于重级工作制吊车梁、高温、腐蚀环境的建(构)筑物,优化点检周期,加强点检管理,从而形成以日常点检为基础,结合专业点检,精密点检,在线检测,专项检测评估等检测手段的管理模式。工业建(构)筑物点检通常涉及到检测手段主要有目测法、实测法和在线检测等。通常点检工作开展需要做到“六定”,即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巡查路线。具体点检工作包括点检标准的编制,点检计划的编制和实施,点检实施的记录和分析,建立工作台账。目前工业建(构)筑物的点检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日常点检:指的是生产线一线职工在过程中按照日常点检标准(包含具体的点检方法、点检周期、点检标准等)开展的检查工作。日常点检重点需确定责任人,每一座建(构)筑物都有具体的责任人,日常点检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向相关人员汇报,并做好记录。
        (2)专业点检:按照规定的点检周期,点检人员采用目测法或借助于简单工具、仪器等手段,对同一座建(构)筑物的变形、裂缝、腐蚀、劣化程度等按照专业点检标准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并掌握工业建(构)筑物劣化趋势,为判断其是否维修和调整提供依据的检查工作。
        另外专业点检路线规划非常重要,合理的作业点检路线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专业点检人员的安全。目前钢铁企业常规的工业建(构)筑物专业点检路线设置如下:以一个独立厂房为单元由外及里、由下而上点检,对于多跨多层厂房要合理拆分,能在一个点检路线上的电气室、资料室、操作室、泵房、水槽、水池等尽可能归结在一个合理的周期;对于烟囱及水塔等必须合理设置点检周期;季节性对重要机组、库房、主电、主控室进行前瞻性状态点检;对于点检人员提出具体要求,专业点检人员员要根据自己管辖设备的分布范围与点检部位,编制最佳点检线路图,线路图要求全面、合理、快捷和图示化,从而达到安全、高效、防止漏检的目的。
        专业点检是工业建(构)筑物缺陷检测的重要环节,必须要求专业点检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3)精密点检:是指用运用专业的检测工具、仪器及诊断技术对工业建(构)物进行综合性检测,并对工业建(构)筑物技术状况进行整体评价的一种检测方法。常见的工业建(构)筑物精密点检主要有:钢结构焊缝无损检测、钢筋位置测定、混凝土强度检测及吊车梁应力、应变在线监测等。
        目前钢铁企业开展的工业建(构)筑物精密点检主要依靠专业检测机构开展结构性鉴定,对于建设年代比较远的工业建(构)开展精密点检需要投入较多的费用,为了降本增效,建议购买一部分精密设备,如无人机、应变应力系统等。对于寿命周期即将到期的吊车梁和屋面网架系统在关键点和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观测劣化趋势。另外高耸构筑物及大面积彩钢板屋面系统开展精密点检非常困难,精密点检人员安全措施难以保障,建议采用无人航拍技术进行隐患检查诊断。
        3.4实施科学维修、维护机制,进行预防性维护
        目前部分钢铁企业工业建筑物维护、维修模式还为传统模式,工业建筑物维修费用每年年初由设备管理部门下发全年维修费用指标,维修和维护由项目使用单位进行维修计划上报,由招标中心进行统一招标。传统的维修、维护模式对于工业建筑物管理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一方面维修费用不能进行统筹安排,甚至其他支出占用维修资源,另一方面通过维修项目招标,招标流程繁琐,时间长,专业点检发现的结构性隐患不能及时得到处理,给工业建筑物管理造成隐患。
        为了建立科学维修、维护机制,建议钢铁企业对于工业建筑物管理实行资源统筹规划,整体管控,组建专业维修、维护队伍,由专业维修队伍对工业建筑物开展维修和维护。工业建筑物维修和维护管理实行是以“点检定修制”为主的建筑物状态管理。点检定修制是一种以专业点检为核心的专业建筑管理模式,由点检和定修两大部分组成,概括来说即以点检的结论作为分析依据,在掌握了建筑物劣化程度后,在最合适的时间由专业维修队伍实施建筑物维修,是一种预知性的检修。定检定修制度的实施可以及时将工业建筑物隐患得到控制,强化工业建筑物维修管理。
        4.开展工业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管理
        工业建筑物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管理,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工业建筑物使用产生影响,给工业建筑物留下隐患,不能及时处理可能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如在工业建筑物专业点检过程中发现许多项目建设阶段遗留问题,后期维修和维护处理非常困难,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建议钢铁企业对工业建筑物管理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国建筑业协会提出“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项目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本文所指的工业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包括从工程项目的提出、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竣工验收、交付生产与使用,在到项目报废所经历的全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纳入使用,如常见的IBM管理系统智能管理系统。目前较为成熟的有宝钢工业建筑物智能管理平台及包钢目前正在推行的工业建筑物智能管理平台。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业建筑物管理探索是一项长久的过程,需要不断尝试和摸索如何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完成升级优化流程、管理责任划分和落实、合理调度资源、资源共享和实时反馈等需求,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钢铁企业长久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丽娟,骆汉宾,辛宏妍.基于BIM的大型博览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5,32(03):54-61.
        [2]张成杰.精密点检及远程建筑诊断在电厂建筑管理中的应用.[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1-15
        [3]王维,陈海舟,魏波.以点检为核心的冶金建筑管理实践与创新.[J].金属世界,2016,1:72-76
        [4]张海斌,商长春,王宏年.建筑自主管理与维修.[J].机械.2016,43: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