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3042419900924XXXX 浙江嘉兴市 314300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增加,对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提升,加之人们日常生活及生产经营活动,极大影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因此,城市发展必须与环保节能相结合,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应用,以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在开展建筑给排水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节能环保设计,更好节约水资源,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节能技术;应用
1导言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整体用水量连年增长,甚至在很多地区水资源浪费情况较为严重,为减少资源浪费,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现代建筑设计中逐渐融入了绿色环保理念。节水技能技术在给排水设计中逐渐得以应用,在很多建筑工程当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加强对于节水节能技术设计的分析和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2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设计的意义
建筑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稳定、安全的场所。然而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这与当代社会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为此,加强建筑的节能减排设计尤为重要。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设计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根据相关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发展中国家中的贫水国。由此可知,加强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设计对于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如今,我国建筑行业对给排水工程的节水节能设计的重视度仍然不够。与此同时,建筑给排水工程节水节能设计缺乏合理性,也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为此,就有必要进一步增强给排水工程设计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提升设计人员的节水节能设计水平,进而增大水资源利用率。
3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
3.1严格把控超压出流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明确给水配件和入户支管的最大压力,该理念的立足点并非规避超压出流,而是以规避给水配件承压过高所引发的损坏为出发点。所以,如果设计方案对压力指标未提出严格的要求,无法严格控制超压出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资源消耗,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情况。为此,在给排水设计中,应依据水系统超压出流概况科学限定给水系统压力。在相关设计标准节中明确指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位置的静水压控制在0.45MPa以下,分区内低层部分也需按照要求设置减压设施,确保用水点的用水压力在0.2MPa以下,若超出该范围,则要科学设置减压阀,该规定立足供水支管压力控制层面,满足了节水要求。
3.2管材科学选择
管材的科学选择是给排水设计中实现节水节能的关键,同时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传统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选用的管材都是以镀锌管为主,但该类管材的抗腐蚀性、防水性较弱,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腐蚀、渗漏等问题,不仅会缩短管材的使用寿命,增加维修成本,还会对管内水质造成污染,增加水中有害物质含量。同时渗漏问题的出现也会加剧水资源的消耗。随着先进技术的完善,研究力度加大,现今给排水设计中可用管材以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PE管、不锈钢管等种类为主,这些管材性能良好,有效规避了镀锌管存在的问题,减少了水污染和浪费问题。另外,在给排水设计中,由于室内外对管材性能要求的不同,管材种类选择也会存在明显差异。一般情况下,室内管材会以坚固耐久、防腐和防噪音性能好、柔性高的铸铁管材为主,室外则会以平整光滑、强度质量有保障,密封性好的聚乙烯塑钢管为主。目的是降低不良因素的影响,削弱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还会选用螺旋消音管削弱水流注入或排除时产生的噪音干扰,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3.3建设消防贮水池,增大水资源利用率
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十分重视消防贮水池的优化设计,在设计中充分展现节能环保理念,设计人员需定期更换消防贮水池。消防贮水池一方面需要提供建筑运行过程中需要的消防用水,另一方面也需要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
消防用水的主要用途是扑救突发的火灾事故,使用率始终处于较低状态,故而长期消耗水中的余氯,会最终影响到水质。所以为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生活用水要求,就需要全面更换贮水池的水源。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使用量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为此,设计人员要结合实际采取分拣贮水池,要在满足不定期更换消防贮水池水源的同时,也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活用水的水质要求。另外,在日常工作中也可采取一水多用的方式,在植被绿化时应用消防贮水池中的闲置水源,以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4应用二次供水设备
传统的建筑供水多以水箱和水泵两种方式为主,容易污染建筑水源。改善这一问题,必须合理应用新兴技术。目前,我国建筑排水系统能源应用以高频高速供水、水压变量供水及变频气压供水等形式为主。因此,在建设给排水系统过程中,通过分析设备应用情况,从能源优化角度出发,在系统中应用二次供水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般情况下,水资源如果处于低谷状态,其应用效果将与设计质量存在偏差。为缩减二者之间的差异,低谷时期要合理测量水压,将小流量泵设计为小流量环境自动切换方式,以保障水源供应的正常化和低谷时期的用水量。
3.5雨水和中水回收系统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为达到节水要求,在控制地下水使用量的基础上,还应通过雨水和中水回收系统的设置,加大雨水和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损耗的产生。在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可借助专用管道设施的安装,对屋面、地面中的雨水加以收集,再经过回收系统净化处理,清理掉雨水中的有害物质,处理后的雨水可直接被应用到灌溉、车道清洗等领域内,降低水资源消耗量,缓解现存的水资源危机。另一方面结合建筑实际情况构建中水回收处理系统,将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实施回收处理,净化后的水源可用于冲厕、道路清洁等方面,达到节水目标。
3.6利用太阳能加热
建筑给排水节能环保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设计。比如,依靠太阳能加热处理建筑热水。如果建筑层数较多,必须分散应用太阳能开展设计,在楼梯及其他公共位置设立管道,确保各个用户的进出水管道能够在楼梯公共间位置,将太阳能集热板设计在多个位置。在高层设计过程中,可以在楼梯顶尖部位建设水箱,依靠太阳能加热水资源,如果太阳能应用效果有限,借助燃气进行辅助加热。
3.7变频调控技术科学应用
用水量多少会受到季节、气候、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根据现有资料数据可知,夏季用水量要明显高于冬季、早晚的用水量明显高于午间。如果按照统一要求对不同阶段、不同时段水资源展开配置,还可能会出现水资源供应不及时、剩余水过多等情况,进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一定的能源损耗。因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需科学使用变频调控技术,按照时段要求,合理规划水资源用量,保证供需平衡,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能源节约目标。一般而言,在变频调控技术的引进中,能够实现20%的能源节约,全面突显变频调控技术节能节水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之,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节能技术应用,需要考虑内容和要素较多,设计人员除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外,还需对现有的规范制度及发展实况加以了解,转变设计理念,利用节能可再生资源,优化给排水系统性能,从而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达到环保节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娜.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21):28+32.
[2]张全堂.论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和节能核心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21):159-160.
[3]周文光.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J].居舍,2019(03):78+95.
[4]欧䶮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节水技术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7,34(10):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