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2.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广西地质勘查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我国地质工程勘测技术发展比较迅猛,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出现,能够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本文主要探讨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以及常见的几种水工环技术,并分析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实际应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治理;应用策略;分析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逐渐扩大,不仅在自然生态环境层面表现越加明显,还突出表现在地质灾害层面的问题上。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地质灾害的问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治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保证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地质灾害常见类型
1.1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一般是由于地壳运动作用产生,作为一种明显带有较为显著的突发性、破坏性等特点的地质灾害,对发生地及其周边区域的地质产生比较严重的破坏性危害。此外,由于地震灾害本身难以精准预测,即使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涌现高水平的地质勘测技术,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但是,地震灾害的预测难度仍旧较大。
1.2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
由于人类社会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或者采用不合理的措施进行工程建设等行为,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1]。这种地质灾害很容易对地质结构的变动产生较大破坏性的作用力,并且使发生地的地质出现比较显著的破坏性,使该地的土壤结构呈现松弛不紧密的现象,从而导致土体出现崩塌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安全隐患的概率。因此,必须加大对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的监测力度。
1.3地面塌陷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社会在工程建设方面操作的不恰当性,必然会引起当地发生区域性的地质结构损坏,内部结构出现严重的损坏,必然导致地面出现塌陷问题。我国的工业生产比较发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较大,矿产资源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恢复地质结构层,某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通常对其进行过度开采,从而让导致地质结构出现损坏,特别是岩溶地区,如果对其工程建设的维护操作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必然会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1.4地面裂缝
地面裂缝问题作为地质灾害常见的类型之一,一般表现为区域性的地质断裂现象。主要是与发生地地下水系统有着直接的关系,某些企业或个体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就会大量抽离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结构出现不稳定的因素,使地质层面出现断裂的问题,再加上严重的作用力的影响下,进一步加大其破坏性[2]。
2.水工环地质技术
2.1GPS技术
在我国水工地质的勘测过程中,经常会采用GPS技术以保证地面勘测的整体效率,并促使勘测形式在实践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和有效性。GPS技术通常通过地面系统处理无线电信号,并借助无线电测距交汇的原理,对所要勘测的目标进行精准定位,一般进行勘测的卫星需要在三颗以上,才能有效保证位置定位的有效性。将GPS技术应用在水工环地质勘测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显著的有效性以及精准性,能够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提高地质灾害的治理效率,为环境治理工作与地质灾害防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做好这些工作的落实提供相应的指导,避免出现治理偏差失误的情况。
2.2地质雷达技术
在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借助地质雷达可以进行短距离的探测工作,并且保证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应用这项技术的阶段,一般将电磁波传递到地底下,如果在电磁波传递过程中,一旦遇到障碍物,这些电磁波就会立马传回地面。
借助电磁波的数据对地质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电磁波频率、振幅等因素全面掌握地质的实际情况。在应用地质雷达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勘测技术的自动化,确保勘测结果的合理性、准确性。此外,这项技术还能够有效处理地面裂缝以及地面塌陷的问题[3]。
2.3水质勘测技术
水质勘测技术一般分为物理分析和化学分析两种方式,其中,化学分析主要通过建立在各种化学原理、化学试验的基础上,开展水质分析过程,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从相关的测试结果对水质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如:酸碱度、沉淀等。根据分析反馈结果判定当前的水质情况,一旦出现水质情况不达标的问题,必须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处理这些问题。物理分析主要是采用光谱分析仪勘测水质,技术人员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对光谱分析仪进行合理操作,避免出现勘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3.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3.1滑坡、泥石流治理
采用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滑坡、泥石流等问题。当前阶段,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主要是针对地质灾害的防控方面进行治理,一般来说,技术人员需要在开展工作的前期阶段做好地质勘测预警工作,并在发生地的重点区域内进行全面化的预警监测工作。在监测区域内要设置相应的水工环地质勘测设备,从而对发生地区域内部的地质结构的相关变化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并根据监测的数据对地质情况进行评估,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活动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维护,尽量避免出现过度开采的问题。
3.2地面裂缝与地面塌陷治理
一旦某些地区出现地面裂缝问题,通常会伴随着地质结构出现断裂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地质灾害对地质构造和运行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技术人员需要对该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管,并采取有效的水工地质技术全方位监督和管理地下水的运行、变化等情况[4]。此外,一旦地下水的开采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地面裂缝问题。对于出现异常数据的区域,技术人员需要对该区域的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等问题的原因、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根据地质结构的变化状况对该区域的塌陷程度进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对治理过程进行加强[5]。
3.3地震灾害治理
地质灾害的治理是当前水工环地质勘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极具破坏性的,甚至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灾害,如:泥石流。在此基础上,技术人员在治理地震灾害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原始的地质灾害的数据,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管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地质结构和监测的数据对地震等级进行判断,并分析该区域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收集以往的地震灾害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此外,借助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对发生地震灾害的相关区域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区域在地震灾害的具体表现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管理,避免灾害问题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质灾害处理的效率,保证地质灾害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我国的水工环地质技术发展较晚,当前仍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在技术应用层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技术人员应该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当前的水工环地质技术进行改造和优化,从而提高我国地质灾害治理能力和防控能力,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晋爱民.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J].居业,2020(11): 6-7.
[2]姚学军.探究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20,10(08):65-66.
[3]秦闯龙,林亮.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浅析[J].居舍,2020(12):50+71.
[4]伏勇强,姜倩倩.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1):216-217.
[5]马甜.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运用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 2020(06):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