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工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1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创新环境,相关技术理论的进步推动着建筑施工以及建材检验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全新建材检验观念越发清晰,并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国内建筑领域材料检验工作进行论述,具体从现存问题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拆分探讨,结合我国建筑材料检验发展现状以及其他相关文献,发现问题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帮助我国建筑材料检验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验工作;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基于全新的时代背景,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开始不断发展自身施工技术以及建材检验质量。结合当前建筑材料使用现状分析,混凝土与钢筋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种建材,而这两种建材也是构成混凝土结构形式的主要材料,多数建筑施工中仍在沿用混凝土结构,因此结构简单、坚固牢靠的优势在混凝土结构上发挥到了极致。现阶段,国内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基本是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制成,而钢筋则是由钢材厂统一生产。两组材料生产时所使用的原材料对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材料检验质量成为了建筑施工中最为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一、简介建筑材料检测
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材料检验是基于开发与设计,以职业活动作为导向,以培养检验人员专业能力为目标,以建筑施工项目作为载体而生成的重要技能。相关检验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每一种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与技术指标要求,并且具备建筑材料检测试验员以及见证取样员的职业素质与岗位技巧,此外,检验人员还需要熟记建筑材料与检测基础知识、砂石技术指标检测、水泥主要技术指标检测以及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和料性能检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执行必须依据国家现行检验标准,实施规范化检测操作,将全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促进建材检测发展,提高建材检测质量的最终目的[1]。
二、建筑材料检测现存问题
现阶段,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多数现存问题都是出自第三方检测单位,实际检测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取样不合规、检测手段较为落后、检测人员专业水平较差、管理不够完善等各式各样的问题。
(一)取样不合规
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进而使得国内房屋购买率越来越高,因此第三方检测单位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现阶段,第三方检测单位在执行检测工作时往往会倾向于主观意志,从而忽略了依据国家相关检验标准。如此一来,第三方检测单位的检测工作往往未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从而降低了我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整体质量。此外,现场随机取样的比例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少,多数情况下都是施工单位或委托单位从施工现场直接将样品送至检测单位,基于此,随机抽检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无法保证检测工作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如果检测人员缺乏责任心,随意轻视取样工作,并未对代表性部位或材料进行取样,以偏概全,则很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最终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2]。
(二)检测手段落后
较之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材料检测,国内现行检测手段相对滞后。近些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稳定发展为各个国家的建筑施工提供了相对平稳的发展环境,对于我国建筑施工领域而言,良好的社会经济与全新的知识理论是推动自身前进的两个重要因素,发展国家自身科技力量是推动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创新改革与质量改善的首要前提。在检测建筑材料的过程中,相关检测设备与检测仪器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国内多数检测单位在使用检测仪器的过程中,除非仪器出现较重的性能问题或者设备损坏程度较重,并且毫无修理价值时才会申报检测仪器的报废,由此可见,我国建筑材料检验工作对于检测仪器的引进方面投资较少,检测仪器性能的落后使得国内建筑领域中材料检测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三)检测人员专业水平较差
现阶段,国内多数高校并为建筑材料检测相关专业,因此,当前就职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试验员专业能力相对较低,且在试验过程中不能够完全按照试验步骤以及相关参数设置进行对材料的检测。除了试验员不能完全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建筑材料检验之外,少数试验员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以及缺乏责任心等问题,最终导致试验结果缺少真实性,如果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缺乏真实性的试验结果,则很有可能造成后续工作的安全事故,提高风险概率。
(四)管理不够完善
当前建筑施工项目整体运行过程中,缺乏相对合理的管理体系来约束工作人员,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统一检测人员的工作思想。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与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第三方检测单位在施工现场完成取样后,必须及时带回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待检测完毕后,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保存,避免样品因受潮、暴晒以及未正常养护等原因而受到损坏,严重时有可能导致产品变质而影响试验结果。举例来说,在检验水泥材料时,主要针对空气湿度与潮湿度对水泥的影响,以此保证水泥材料自身的良好性能,若材料因客观因素或自身因素影响而导致试验结果存在偏差,则极有可能影响施工企业的投入成本。
三、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措施
(一)确定检测项目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相关试验时,必须完全按照工程项目合同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对实际测试结果与材料参数进行对比,以此为依据,准确计算出实际与预期的差异值范围,再次将差异值与规范值进行比较,若差异值保持在偏差标准范围内,则予以合格标准出具检测报告。混凝土材料的检测对于整体建筑施工过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基于混凝土材料检验的重要性,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必须重视对混凝土强度、抗渗透、防潮湿等多方面性能,只有满足现代建筑领域对建筑材料相关标准,才能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检测的强制性
以明确检测数量为前提,第三方检测单位必须完全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抽检,并保证达到标准抽检量,应当坚决抵制因委托单位控制造价而降低抽检量的规范要求。结合当前相关法律规定,与施工单位以及项目承包商签订检测合同,按照合同上的规范要求对建材样品进行抽检,确保检测结果能够达到合同规范要求,以此促进持续发展。
(三)提高检测取样的规范性
前文提到,规范且统一的取样操作是保证建筑领域施工项目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不合规的取样操作是降低建筑施工整体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我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存在取样操作不合规的负面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当局应该组织取样员、试验员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以此提高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国内建筑检测取样工作,切实提升取样、试验等环节的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
(四)提高检测人员业务素质
针对检测人员专业水平较差这一问题,当局应该从根源杜绝,在各大高校设置相关专业,牢牢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教育体制发展趋势,为建筑材料检测提供良好的发展渠道。相关企业应当深入了解国家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趋势,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达成合作共识,设立建筑材料检测专业课程,基于此,为国内建筑材料检测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建筑领域中建筑材料检测的现存问题与质量控制措施,首先,笔者对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建材检测工作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由于建筑相关理论知识的发展,国内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得到了良好的进步空间。其次,笔者结合国内建筑材料检测发展现状,论述材料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以及对建筑施工整体的影响。最后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探讨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谨以此篇,供试验员参考借鉴,以期为我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田晨曦.“零缺陷”理论的探究[J].价值工程,2019,38(32):89-91.
[2]李明超.浅谈电网建设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方法[J].技术与市场,2019,26(11):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