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董海杰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董海杰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
        鲁担(山东)城乡冷链产融有限公司  山东青州  2625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如果对软土地基处理不当,会使路面下沉,导致过往的行人或车辆出现意外情况或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将对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公路工程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土壤压缩性较高、强度较低,常见的软土地基包括淤泥及软粘土等类型。由于软土地基自身的缺陷,使施工人员在施工前需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保证施工质量与效率。但在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对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管力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本文将对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公路施工问题进行简析,并介绍几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1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落实软土地基施工的重要意义
        (1)防止路基沉陷,影响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大众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效率,对于公路工程的社会价值有着关键意义。而软土路基作为公路工程的常见路基问题,对于公路工程的正常运营有着消极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未进行有效处治,易导致公路路基出现沉降等病害问题,对于后期缺陷处治造成不利影响。另外,由于路基沉陷,将大大降低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增加全寿命周期维护成本。基于此,通过落实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公路工程路基出现沉陷,进一步凸显出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大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2)提高路面质量,增强抗压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软土病害且未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处治,将降低路基承载力,并将病害反射至路面结构层,导致路面结构层发生破坏。由于软土地基中富含大量自由水,随着毛细水位上升至路面结构层,在车辆动荷载作用下将对路面产生动水冲刷,造成路面结构层中大量细集料剥落,大大降低路面的水稳定性。如此往复,将造成路面结构层大面积水毁、坑槽、沉陷,难以保证路面结构层的路用性能,通车运营后,将导致运营养护困难,病害处理费用高,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此,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积极制定软土地基处理措施,提高路面结构层使用功能,减少软土地基对于路面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提高公路工程系统的抗压能力,从而保障公路施工正常运行,凸显公路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2软土地基对公路工程施工的影响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其水分的含量很大,让混凝土等化学物质渗透过去的效果并不高,其坚硬程度也不高,如果在软土地基的结构层上进行施工,会使公路表面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路面凹陷的现象的发生。这一现象不利于工程的施工,也会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果产生恶劣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工程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避免软土地基对公路工程造成的损害,要尽可能地减少其损害的程度,并且尽可能避免软土地基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第一点,软土地基的抗剪能力比较差,如果在公路上方有外力施加的情况下,会使路面发生较大程度的形变现象,甚至会导致路面塌陷现象的发生,这样不利于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第二点,软土地基会使公路表面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因为软土地基的组成部分,通常由沙层和粉土沙层,粉土在经受外部压力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下陷现象,从而会使路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凹陷,甚至导致路面塌陷现象的发生,这样不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第三点,因为软土地基的渗透能力比较差,如果软土地基中含有大量的水分,那么水分不能够得到充分的挥发,当公路表面长期浸泡在水分之中,会使公路的表面发生起拱或凹陷的现象,因此会对公路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应该对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这是对公路施工的保障,也是对当地群众安全的保障。


        3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3.1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应对软土地基的重要处理技术手段,其主要是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以此达到预期的施工建设质量。该技术通过相关设备,将胶凝材料注入到软土地基之中,以此来提高软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再通过加压设备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压,以此来改变软土地基层内部的物理性质,提高地基稳定性。另外,在胶凝材料喷射的过程中,可掺加高质量的固结剂,突出固结剂的化学属性,保证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相关工作技术人员在利用深层搅拌加固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开展工作,突出安全性和规范性,将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2通过应用粉煤灰的方法进行处理
        粉煤灰的应用一般应用在混凝土的混合剂之中,其可以让混凝土具有很好的粘结性。粉煤灰的特点是其具有很小的容量,但是其渗透性比较好,能够在高强度的状态下保持物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利用其这一特点,可以让其与相关化学产品进行反应,从而提升物质的稳定性和坚硬程度。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想要处理软土地基,可以利用粉煤灰与水结合,使物质变得稳定和坚硬,这样可以使软土地基更好地被公路工程施工所利用,方便之后在公路上通人、通车。根据软土地基的化学特性,可以利用粉煤灰与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二灰桩。二灰桩能够粘结成坚硬的桩,从而与土质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土质更有利于公路工程的施工。利用粉煤灰的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是充分结合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通过这一处理方法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希望未来我国公路工程的施工和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能够更多地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行业的持续发展。
        3.3土体侧向位移的观测方法
        侧向位移采用测斜仪观测法。在观测过程中,观测起始位置位于路堤坡脚,观测方法如下:首先在垂直路基的中心每间隔2~3m的距离设置5个位移桩,并在移位桩延长线方向布设2个固定桩,固定桩的连接长度控制在20~30m左右。工程技术人员以其中一个固定桩作为经纬仪的安置点,并与另一个固定桩的位置相对应。需要注意的是,布设的5个位移桩应始终处在同一条直线上面,然后测量位移桩由一个固定测量点向另一点移动的距离,与此同时,可以利用水准仪来测定位移桩的垂直位移,并以第一次测定值与第i次测定值的差值作为垂直位移的最终测量值。
        结语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地层厚度及地下水的分布会对公路工程施工造成重要影响,技术人员在进行施工技术应用时,首先需对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勘测,其次根据勘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最后由监管部门对技术应用过程及事后处理等方面进行监管,确保公路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李昊翔.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12):153-154.
        [2]赵向荣.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00095-00096.
        [3]朱飞,赵勇.公路改扩建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3):1612.
        [4]张道杰,葛莹.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及应用[J].冶金丛刊,2020,005(001):75-76.
        [5]赵阳.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