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教育教学工作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李明宝
[导读] 圆梦教育教学工作要从 追梦、课改、学习、科研做起。

                                 
        李明宝
        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五中学
        摘要:圆梦教育教学工作要从 追梦、课改、学习、科研做起。
        关键词:圆梦、教育教学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情的岁月于凝眸回首间无声地逝去,回首走过的三十一年从教路真是苦辣酸甜,百感交集。有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寻觅,也有过更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充实与欣慰。
        1989年7月,满怀激情与梦想,我踏入伊春铁力市年丰中学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后转入铁力市第五中学工作。从教三十几年里,我觉得教育科研促进了我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神圣的师爱是圆梦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一、植根教育沃土,开启追梦之旅
        保尔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由此我开始了一段如何做一名好老师的奋斗历程。如何圆梦教育教学工作。“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 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句温馨的问候,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人格的形成与接触到什么样的老师有莫大的关系,这使我坚定了探索如何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的决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凭着这番感悟,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做到尽量用鼓励和微笑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学生的评语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句子:“您是我们见过的最具活力的老师”。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篮球,增进沟通,愉悦身心;“您是特别开朗特别喜欢笑的老师,同时也能让我们开怀大笑,这样快乐的课堂,我们喜欢,老师,没有您不断的鼓励和加油,就没有我们的奇迹”。我也真正感受到了身为人师的幸福。平时在课下,学生向我问老师好,我都会微笑回应。学生的文具不小心掉了,我会很自然的帮他捡起来,与学生做思想沟通,如果我坐着,绝对不会叫学生站着。正是我乐此不疲的这些小的细节,赢得了家长、学生和同仁们的欣赏,也获得了尊重。我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会把这样的风格坚持下去。,努力工作下去。
        二、搏击课改风云,强健梦想羽翼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全面的教学基本功。因此,我一方面在教学上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钻研教材、教参、课程标准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开始向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虽然直到现在我还不能拿出一套全面的理论,但我明白了一堂课必须要做到的几点: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挖掘;二是对教材结构的分析和整理;三是精选材料;四是锤炼教学语言;五是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有了这样的经历,我不再满足听老教师的课,而是邀请同行听我的课,由最初惧怕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变成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几年的锤炼,我的羽翼日渐丰满,开始了新一轮课堂实践水平的检验。2009年,在全市中考复习研讨会上,我所作的语文学科观摩课《孤独之旅》受到了参会领导的好评。在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中我的教学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引导,巧妙点拨,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曲直,最终使学生从消极走向积极,使认识模糊走向清晰。1999年被评为铁力市骨干教师。03年获得伊春市书画大赛一等奖。在铁力市区域教育研究会撰写的《浅谈新教材中的素质教育》论文获一等奖。2014致2015学年度和2016致2017学年度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三、立足教育管理,奏响圆梦乐章
         作为教育者的我,对待学生一直以表扬为切入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我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例如:王欣怡同学刚来我班时,成绩非常不理想,还经常违反纪律。可是当她被多次肯定后,她劲头十足,也严格了对自己的要求。如今,她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她进步明显。从来都不需要我的督促,中考时顺利考进了高中.又如,姜贯辰同学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学习积极性不高,从来不问不懂的题目。通过我的赞扬也燃起了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喜欢周考、月考后给学生颁发奖状,鼓励他们,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以金子般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下健康的成长,所以我又总会有足以让自己无悔的收获 。每送走一届毕业班便是我的长期付出得到了回报之时。当得知自己的学生接过录取通知书,我就像果农望着满园沉甸甸的果子,心中充满了甜蜜。学生在给我的毕业留言中写道:“老师,感谢您默默的付出,您的辛苦我们铭刻于心,您是我一生中最不能忘记的老师,充满活力和朝气……”这些话语也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四、立志终身学习,持续梦想动力
         现代的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更应该是受教育者,要处处丰富自己的知识,时时为自己“充充电”,要有一种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望,不断超越自己,以“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我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增强自己的阅读量,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赞可夫的《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行为优化教程》、《教师行为访谈》、方明编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等教育专著开拓了我的知识视野,此外,为了紧握时代脉搏,我还定期阅读《青年文摘》、《意林》、《读者》等期刊。遇到特别好的文章,我都会打印出来,利用自习时间,与班级学生一起阅读,我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的学识广博和丰富的教育教学智慧来自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中体验学习的魅力和乐趣,增强自身才干,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学习的乐趣带给我们的学生,让知识的力量世代相传。
        五、投身教学科研,明确梦想航向
        “教而无研,行而不远”。我开始了在研究型教师、复合型教师的成长道路上的跋涉。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所获的经验帮助我对课题的思考渐行渐远,渐行渐细。在培训、交流与研讨中,积累了丰富的思考。带着这些思考反观教学,我对教育教学形成了更为细致深入的体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并没有放弃对教学理论的探索,多次进行教学设计并撰写教育论文。
        教育是需要用爱心浇灌、用热情燃烧、用智慧点亮、用无悔坚持的事业,在这三十一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既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辛苦,更体会到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这几十年的圆梦历程,充满了艰辛和汗水,但真正的教育之花才刚刚开放,真正的梦想之旅才徐徐开启,我将继续以谦虚的态度、执著的精神、乐观的心态,不断进取,在平凡中彰显生命的价值,在奋斗中圆我的教师梦想。
        参考文献: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