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6期   作者:李华英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注重开展德育教育,

        李华英
        珠海市香洲区北岭小学     519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注重开展德育教育,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内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其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和道德品质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的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正确的价值取向。本文旨在分析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探究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德育;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更替,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更是古人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其内涵具有较强的德育教育的性质,是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优秀品格与良好品质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注重的德育教育的开展,并在此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促进学生优秀道德品质与正确价值取向的建设。
一、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一,能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在渗透的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触变得更多,从中收获的内容也就更多,同时也拓宽了文化传播的途径,有效的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其二,能够促使小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对培养其三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渗透的过程中,学生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领悟了自己国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进而树立起文化自信,教师立足德育将优秀文化改编成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在学习中促进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建立,对其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的影响[1]。
二、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纳入德育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工具,也是文化知识内容的重要载体,对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知识的支撑。就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中,已经有了相对较为完整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其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纳入其中,增强教育意义,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素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并牢牢抓住,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使其明确其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培养其养成讲文明、懂礼貌、讲道德的优秀品质。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德育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时,要注重以家国情怀教育和人格培育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和主要方向,将其贯彻教育过程的始末,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使其肩负起继承与发扬的责任,促进其优秀品格的建立。
(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人智慧与古代历史文化的结晶,历经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所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德育内容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较为丰富的德育内容,二者相互作用、紧密联系。所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传统文化内容还是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文化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将经典文化的学习渗透德育教育中,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可以将历史文化经典进行归纳、整合,以课本教学的方式挖掘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底蕴和道德价值,并将其渗透在德育教育中,开展诵读《论语》《三字经》等经典的活动,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切实感受经典文化的历史魅力、领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涵养道德底蕴,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
(三)开展传统节日活动
        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的传统节日是由古人所创造且一直流传至今,表现了其源远流长的特点。传统节日更是民族精神的历史瑰宝,具有较强的德育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在传统节日来临的时候,开展与之相符合、相适应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更好的促进其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与发展。例如在清明节来临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向其简述董存瑞、刘胡兰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激发其爱国精神,使其可以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学习他们永不言弃、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的优秀品质;在重阳节来临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奉献爱心,帮助院里的老人梳头发、捶肩膀、洗衣服等,以此提升他们的劳动能力,培养他们尊重老人、爱护老人的良好观念,促进其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与发展[3]。
(四)定期开展社团主题活动
        要想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与效率,仅仅依靠教材内容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其自身品格的养成与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社团活动,如:播音社、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绘画社、开展以“礼仪”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古诗社;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诗歌比赛等,通过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积极促性。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强其文化积累、丰富其文化体验,在无形中提升其思想情感与道德水平能力,更好的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人格魅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基。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纳入德育教材内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以及开展社团活动等方法,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有效结合,二者相互作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念与品质的形成,使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备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邱紫香.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71-72.
[2]董锡明.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浅谈[J].读写算,2020,04:27.
[3]王芳.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0,08: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