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刘银河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刘银河
[导读] 摘要: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的经济增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煤炭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有必要增加煤炭开采强度,在开采的过程中,一些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  河南  471832
        摘要:煤炭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的经济增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煤炭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有必要增加煤炭开采强度,在开采的过程中,一些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企业要保证煤炭的长期、稳定发展,就需要高度重视煤炭生产安全事故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这对于促进我国煤炭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分析;预防措施
        1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致灾因素分析
        1.1 生产技术因素
        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煤矿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越高,尤其随着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的涌现,其在煤矿生产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但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依然较为落后,没有积极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例如在云南、湖南以及贵州等地区,其机械化程度较低,主要依据人工完成掘进工作,受到井下生产恶劣环境的影响,容易发生灾害事故,导致人员伤亡。
        1.2 企业理念因素
        现代煤矿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尤其在改革开放制度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煤矿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业的竞争,还要面对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一些企业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势,在煤矿生产中更加重视生产效能,忽视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井下作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尤其在机械化生产下,都需要以完善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作为支撑,如果企业一味的强调经济利益、忽视井下作业安全,则会危害员工权益,为企业发展带来阻碍。
        1.3 人员意识因素
        煤矿生产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从业人员每天都面临着繁重的作业任务,通过相关调查统计显示,截至到2020年,我国煤矿生产人员数量已经突破了700万人,但是其中部分煤矿工人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和教育,自身操作技能不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如果企业在煤矿工人上岗之前没有组织其开展专业的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将导致其自觉性不高、技术能力较差、自救能力不足、防范意识薄弱,例如在瓦斯监控预报声响时,井下人员疏散混乱滞后,一些人员还没有佩戴防护措施,而在慌乱中撤离容易诱发火花出现爆炸事故。
        1.4 企业监管失位
        想要确保煤矿生产安全,企业要充分能发挥监管职能,定期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和问题分析,实现安全监管阵线前移。但是当前,部分企业将管理重心更多的置于生产中,忽视了安全自检的重要性,没有开展重点隐患排查,从客观上导致了事故蔓延和产生。同时,煤矿生产现场管理人员也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岗位责任划分不明晰,也导致了现场监管不力,出现问题存在相互推诿情况。
        1.5 安全硬件因素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头等大事,随着煤矿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各种安全管理新设备和新技术大量涌现,在保障井下作业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当前部分煤矿企业受到竞争压力和企业运营的影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资金不足,其安全硬件设施较为陈旧,难以在防灾、控灾中发挥优势,一些先进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设备更是没有在井下应用。
        2 煤矿安全安全生产事故防控措施分析
        2.1 提高煤炭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
        大量安全事故均和人为操作不当具有直接联系。煤矿企业必须强化对于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提升开采人员的整体读写技能,以充分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如果煤矿企业必须给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教育内容,同时持续提升其安全观念与技能。

在对基地生产工人进行培训期间,应该将培训核心放在采矿技术的学习与机械设施正规操作上。在进到施工场地中时,必须要佩戴相应的安全护具,例如:防护鞋、头盔以及防护服等。另外,强化对于安全生产设施的构建,确保煤矿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开展培训工作时,还需要强化提升安全管理人才的管理水平,同时提升对管理理念和技能的学习,以充分提高安全管理工作中收获的成效。必须提升煤矿工人的综合素养,才可有效缩减安全问题的出现几率。
        2.2 加强职工的安全管理意识
        影响煤矿生产安全进行的关键元素为煤矿工人的安全管理观念,因此,煤矿企业强化对工人的教育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定期组织有关的培训活动,提升其安全监管意识。同时,还可对极易产生的安全问题实施应急方案的编制,如此便能够确保在安全事故出现时充分缩减人员伤亡人数与经济损失额度。另外,还需要提升工人对防治粉尘的重视度,使其能够准确意识到粉尘对煤矿安全采掘的重大影响,以免因为粉尘带来安全事故。
        2.3 优化煤炭生产安全管理
        煤炭所处的地下环境十分复杂,采掘条件非常恶劣,所以,在实际采掘以前,煤矿企业必须针对采掘地区开展详细的勘查工作,降低自然隐患的干扰程度,同时综合煤矿实地情况开展合理的采掘工作。监管工作者必须编制科学的应对措施,以充分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几率。在对煤矿进行规划与采掘期间,煤矿企业可组建专业的安全监管团队,分配各级管理人员来担负采掘场地安全管理问题,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能和责任,针对干扰安全生产的元素进行检验。另外,还能够编制安全生产档案,给安全生产带来重要的参照信息。以便实时发现安全风险进而尽快制定解决方案,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
        2.4 更新安全防护硬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井下安全生产硬件设施不断涌现,并且在生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企业要注重更新安全防护硬件,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例如智能化井下瓦斯监测设备,其可以对井下瓦斯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并且将数据传输到井上控制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瓦斯浓度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在预防瓦斯中毒爆炸事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5 加强监督,彻底排除安全隐患
        在对矿井进行施工掘进的过程中,要求煤矿采掘企业必须具备一定优势。需要可以把生产技术运用于创新活动中,提升矿井采掘企业对于安全监管的重视程度,提升安全检测的范围,缩减违规操作出现的几率,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潜存的不良元素。例如,矿井采掘企业应该编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职责进行科学分配,保证每道工序中的职责均必须落实到个人头上。可提高监督管理水平,保证矿井采掘的安全度。安全隐患指的是矿井采掘过程中,由于采掘工人的不当操作、监管失误以及外部因素,导致出现的安全事故等级监管问题,重点是根据各类隐患来评定,采用的不同级别的监管模式。矿井监管单位应该根据矿井企业的有关信息,进行安全监管记录,根据风险等级对管理信息进行监管,保证风险报表和解决方案可以充分贯彻落实到整个矿井采掘过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作为一个复杂的矿山项目,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安全意识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应积极开展矿山安全管理,严格监督管理规定,确保施工人员能够规范施工,加强对矿山安全人员的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努力及时识别安全隐患,从而实现事故的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焦彦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及管控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14):180+182.
        [2]杨海杰.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管理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04):147-148.
        [3]李文胜.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及实践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21):131.
        [4]王春丽.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致灾因素分析[J].石化技术,2019,26(08):212-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