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珂 隋蕾 郑娟 贾春红 张连英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7.44%,低于研究组93.02%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治疗;产后抑郁;效果
产后抑郁是发生在产褥期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类疾病,是分娩结束后体内激素的快速变化,以及社会角色变化等导致的心理障碍。产后抑郁近几年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的健康造成影响,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家庭的稳定等都有一定的影响。临床的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但是西药长期的使用会有依赖性,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相关研究表明,产后抑郁于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等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心理治疗为产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打开新的思路。本文主要研究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研究时间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年龄22岁-40岁,平均(34.29±2.43)岁;经产妇17例,初产妇26例。研究组年龄20岁-38岁,平均(34.45±2.11)岁;经产妇18例,初产妇26例。收集两组基本信息,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帕罗西汀片,每日早晨服用20 mg。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心理支持,心理调适及应对措施,引导孕妇宣泄情绪,增加情感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深处的症结,给予理解和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对产妇的困惑给予科学的解释。
②认知干预,患者通常采取回避、自责的方式来回避问题的解决。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的发生,临床治疗等相关知识,让患者认识到其不合理的认知,进而矫正其认知。③家庭关怀,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获得家庭成员的支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鼓励,鼓励患者多与家人、亲戚、朋友沟通,提高患者的自信心。④其他疗法,如音乐疗法、行为调整法、焦点转移法等。音乐治疗以心理治疗的理论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通过专门的音乐,患者经历音乐体验,达到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恢复或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患者借助接受或认同的乐曲,随着音乐的进行,释放情绪,减轻内在压力,使机体保持在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中。焦点转移法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临床开展有一定的阻碍,因此应用的较少。
1.3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入组前评分-治疗后评分/入组前评分×100%,减分率超过75%为治愈,减分率50%-75%为显效,减分率25%-49%为有效,低于25%为无效。
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x±s表示,实施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7.44%,低于研究组93.02%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ng)
3讨论
产后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是常见的女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情绪持续性的低落,意志力活动减少,反应迟钝,部分伴有幻觉,严重的甚至产生自杀行为。目前临床针对产后抑郁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治疗效果会降低。随着临床对产后抑郁的深入研究,认为产后抑郁的发生与心理、生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改变等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心理治疗成为关注的重点。心理治疗主要通过对患者状态的评估,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对婴儿的态度,家庭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全面了解,然后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帮助。通过与患者的接触,给予更多的关心、鼓励、支持,并与家属积极沟通,多与患者接触沟通,多进行家庭活动,积极寻找病因。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引导,改正其以往的错误认知,提高其主观能动性,面对各种不良刺激时可以更积极的应对,针对性地给予识别和检测负性自动想法,从更深层次上改变患者负性认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通过自我的疏导,思想的转变而达到疾病的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7.44%,低于研究组93.02%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弢 . 心理护理干预对帕罗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 药品评价 , 2018, 15(21):49-51, 55.
[2] 杜玉青 , 侯红娟 .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 解放军医药杂志 , 2017, 29(6):107-109.
[3] 许云 . 心理护理干预对帕罗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 2013, 51(9):78-79.
[4] 周永梅 , 巫秋玲 , 张伟英 , 等 . 心理护理干预对帕罗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的影响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3, 51(12):78-79.
[5] 杜玉青 , 侯红娟 , 马晓娟 , 等 .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及对患者五羟色胺及 H CY 水平的影响 . 心理医生 , 2017, 23(10):42-44.
[6] 彭敏 , 李文堃 , 陈燕桢 , 等 . 心理治疗辅助帕罗西汀对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 2017, 14(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