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马骏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马骏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但是施工过程往往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无法保持原有的平衡和稳定,违背了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使农村经济受到影响。
        新疆鑫通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阿克苏市  843400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但是施工过程往往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无法保持原有的平衡和稳定,违背了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使农村经济受到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生态环境现况、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性,以及主要的保护措施,以作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社会经济大发展,使公共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进而拉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利工程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其良好的抗洪防涝、灌溉运输、气候调控等功能,对社会经济状况表现出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建设数量和规模的增多,使许多劣势因素显现出来,破坏了生态环境,违背了生态环保发展理念。所有,水利工程建设的优劣势更加明确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水生态环境现况
        水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人类生存发展,而人类的发展进步,逐步实现了天然因素、经人类改造后自然因素的有机统一,使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各类建筑物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水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性条件,保障人类历史文明。水利工程建设研究的深入和数量的增大,明显打破了水生态系统的原有平衡,并且逐渐构成为一种新的平衡模式,这两种环境的不兼容性改变了水生态系统,在大量的建设施工中破坏着生态环境,最终也会被大自然反噬。所以,水利工程在施工准备阶段,就必须全面考量水生态环境系统可能遭受的各方面影响,根据实地考察结果编制建设计划、制定项目决策,以水生态环境的实际变化而不断完善方案计划,积极创建环境友好型水利设施。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当地气候和天气
        水利工程建设势必会影响到当地天气,形成局部气候,使当地降水量发生很大变化。水的比热容普遍高于沙石,是陆地、水面之间气温差异大的重要原因。相较于陆地,水面的空气透明度高、气温低、湿度高,两者的气流升降也会存在明显差异,形成气体对流现象,降雨产生。水利工程的大面积蓄水,会改变当地的湿度、温度,增多降雨量,并且降水量会因季节变化呈现不稳定状态,夏季减少、冬季增多。水利工程建设期间设置的蓄水池,会因水路气候差异,造成局部气候的改变,温度的季节性变化也会更加明显。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夏季气温降低,冬季气温升高,这与水体、陆地沙石不同的吸放热能力直接相关,能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为舒适,是农作物生长的更佳条件。水利工程建设会在陆地上逐渐形成人工湿地,在水陆气流的交换过程中,影响到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而使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发生变化。
        2.2水文、水质
        水利工程的选址,要以河流、湖泊等水源为基本条件,但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影响到河流湖泊的水文、水质。水利工程是人们控制河流水量和流向的重要手段,河流变湖泊现象时常发生。河流丰水期,水流量明显增大,水利工程的蓄洪防涝功能,使水流泛滥的消极影响得到控制,维护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河流枯水期,相关人员需要打开水利工程的水闸,使其成为农产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部分水源,扩充河流水量,维护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水流丰水期、枯水期,都需要水利工程的调节控制,使河流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幅度缩小,维持水位和径流的基本状态,保障各个水系和河流网络的正常运行。
        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流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尤其是对上游至坝址进行水流流速的控制最为重要,是维护水体性质的重要方式。河流流速减缓的影响性复杂,一是河流的流速减缓,会对自身的泥沙携带能力产生影响,使其淤积于河床,使河道堵塞,进而拉高河床,增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几率。二是水流减速会增多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在不断地繁殖过程中降低了矿物离子含量,使水华现象更易发生。三是水流减速会减弱河流原有的自净能力,影响到水质。河流的水文、水质会在水利工程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也会在河流污染和水质变化的情况下受到影响。


        2.3土壤
        水利工程建设会因地区差异,土地盐碱化程度有所不同,原有的土壤条件也会受到一定影响。通常,蓄水区浸没土壤会造成内部通气性下降,土壤中富含的微生物会在缺氧状态下丧失活动量,肥力会明显降低,农作物生长状态也会受到影响;蓄水区周边土壤含有大量水分。植物生长在一定时间内的需水量一定,水量过大会抑制根部的呼吸能力,农作物无法保持正常的生长状态,农作物产量也会因此明显降低。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设置的巨大蓄水池,会拉高当地地下水位,使地面水的蒸发作用更加明显,在带走水分的同时降低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使地表的盐分含量大幅度提升。这样一来,土壤盐碱化程度加深,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肥力下降,无法维持原有的生长状态。土地盐碱化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土地资源的有效使用率下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2.4当地生物
        大自然中系统中以生物多样性维系生态平衡。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也会打破生物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特别是道路桥梁工程中征用了大量居民用地,造成一些生物的灭绝。一些只适宜于生活于江河环境的水生动物,水利工程断绝了生物回游繁殖的可能性。水库的蓄水、泄水功能,也会破坏和淹没水体内部大量的鱼虾产卵地,无法维持生存条件。这种自然环境方面的不可逆转,增大了物种灭种的可能性,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工程项目中的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充分认识到绿色、环保的重用意义,生产建设过程中对大自然环境产生很大破坏,也会对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所以,工程建设前的实地勘察十分必要,禁止破坏性建设;选用的施工材料,也要迎合生态环境,减少化学材料的使用量;坚持以河流的自然形态布置堤防线,尽可能地控制施工建设对水体生物的破坏程度。
        3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3.1优化环境设计
        水利工程建设初期,需要完成环境的规划设计,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原有平衡。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对建设过程中可能影响到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量,提升工程保护预案和施工计划的合理性,以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保障土地淹没、居民迁置、河流截流等工作顺利展开。相关人员需要对水流中的水生、陆地生物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的生存和繁殖条件,使施工方案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力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建筑单位需要注意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各种垃圾进行科学处理,以及大气污染的防控工作,降低生态环境所受的负面影响,维护生态环境的原有平衡。
        3.2改善环境承载能力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改良,能够有效控制水利工程的消极影响。一是建设方要对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价值意义明确化,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奠定基础,通过扩大资金投入量等方式,提升保护措施的合理性,控制工程建设过程的消极影响,尽可能地维护自然环境质量,保障经济建设的正常运行。二是基于引流或截流工程对河流水文条件的影响性,以生态环境稳定、水流量充足为前提,能够更好的控制施工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维护生态环境,降低水利灾害的发生几率,使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共同发展。
        结束语
        水利工程是提升防洪抗涝、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是建设过程势必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进而限制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而为制定更加合理的施工计划和保护方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梦佳.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1,19(1):92-93.
        [2]盛奇.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2):47-48.
        [3]宋志琴.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J].居业,2021,(1):157-158.
        [4]何梦佳.水利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思考[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1,19(2):93-94.
        [5]张培.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1,19(1):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