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中测绘技术运用研讨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张大方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农业灌溉的多种需求,还可以对旱涝灾害等做到预防及切实有效之应对,在发电方面也展现出其促进效用。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30094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农业灌溉的多种需求,还可以对旱涝灾害等做到预防及切实有效之应对,在发电方面也展现出其促进效用。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而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工程测量阶段是重要的施工环节,科学合理的测量技术运用,四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与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保障工程的整体性能的重要基础。因此,文章对几种常见的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进行多角度探讨,通过切实有效的分析来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测绘技术;应用;分析
        在当前的建设发展趋势中,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必须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做好相应的基础建设,为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其中,水利工程建设中,测量环节是重要的施工环节之一,通风分析精准的测量数据,为后期的建设施工建设方案的设置提供数据参考保障。水利工程测量作业不仅工作量极大,并且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传统的测量技术已经不能达到工程的建设需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必须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与水利工程测量技术的有效融合,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测量的效率和质量,满足水利工程实施中的多种要求,使建设在新时期下做到高质高效。
        1、水利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
        虽然近年来,各类新型水利工程的测量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之,现有的测量人员在进行测量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依赖依赖测量技术,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比较有限,导致应用现代测量技术在进行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水利工程是一项大型的综合性工程,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很多部门来推动工程的整体进展[1]。因此,工期比较紧张,施工的相关管理也较为混乱,会导致在实际的测量中测量数据不准确。如果水利工程的前期测量数据不准确,在进行相关施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就没有准确的数据基础,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对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更会对工程的质量、性能等造成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中,测量技术是水利工程质量和性能,以及水利工程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
        2、水利工程中测量技术的应用分析
        2.1遥感技术应用
        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职责也包括对水域及岸线的保护。随着水利工程数量不断增多,非法占据水域岸线的问题日渐凸显,使水资源受到严重影响[4]。因此在将现代测绘技术应用在实际工程中,也需选用正确测绘手段切实提升水域岸线的保护质量与效率。遥感技术主要就是从高空或太空接收来自地球表面的各类地理信息,将此些信息进行扫描与分析,从而对更好实现表面地物远程控制与识别目标。以水利工程水域岸线管理为例,通过对遥感监测图像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快速地发现违法时间,针对所监测到的现场内容进行核实,制定出相关处理方案。
        2.2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在信息存储和后续使用等环节有着一定促进效用,使水利工程测量迈向数字化,通过多种不同测量技术对所需数据进行切实有效采集,为保证珍贵测量信息及资料的长久保存,技术人员巧用数据库技术使信息存储更为安全,同时也能减少重复收集和整理的情况。在水利工程施工测量中,对于数据库的引入,能够使冗杂数据进行有规律的整合,在后续使用时可以更准确的被调用,减少查找和记录等的操作时间,将精力放在数据分析及多种决策之中 。该技术还可以在“互联网 + ”背景下将检索、分享和运用等环节做到切实有效的融合,对整体管理和数据应用带来高效化,使工作效率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得到极大程度提升,满足工程建设多样化的需求,对所遇到问题也能及时且准确的解决。


与此同时,GIS 技术可与数据库技术配合使用,借助三维全景来将施工总布局转换为清晰且极为直观的可视化模式,对后续统计计算及全面化的整体分析有着一定的促进效用,还将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化演示,在动态化模拟中探究空间与时间流逝下可能带来的后果及运行缺陷等,让原本复杂操作变为直观化并对施工动态进行准确描述,借助数据化的分析手段,使工程管理更为高效并呈现新时期的科学性。
        2.3GPS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运用
        GPS 技术是数字化测绘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角度对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加以分析,可将其分为静态定位和 RTK 实时定位 2 种。而这 2 种定位技术都可以在测量工作中进行应用。首先,GPS 静态定位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有下列优势:(1)GPS 系统具备很强的稳定性,可以有效避免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并且可以解决传统测量中自然环境影响下点与点间不能通视的缺陷。(2)RTK-GPS 技术是结合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测量方法完成测量工作,在水利工程户外测量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保证厘米级的测量精度。RTK-GPS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原理为:通过基准站对调节器进行调整,精确地把观测数据和站点坐标的电磁信号传送到流动站。而流动站不但是基准站的接受点,同时也是 GPS 观测数据的接收站,可以同时完成对 2 个站点所传送的差分观测数据进行处理
        ,为水利工程的有序开展提供高精准度的数据。该定位技术适宜在规模不大的水利工程中使用,能发挥出较大的优势,确保测量工作的精度,提升整体测绘水平。
        2.4 地面地形测绘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发展中,所使用的测量技术也在快速发的发展中,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结合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应对水利工程中的测量需求,衍生了测距仪、全站仪、陀螺仪等多种测绘仪器[6]。这些仪器的出现对水利工程的测量技术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改变。在这些测量仪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全站仪,全站仪的出现,使我国的水利工程测量,从传统的人工结合肉眼去测量,变成了使用电子仪器与电子地图相结合进行测量的新型测量方式。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是一种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与微处理器结合为一体的新型测量仪器。在测量时,首先需要确保仪器瞄准相应的测量目标。在这一基础上,使用微处理器对仪器进行控制,自动完成相应的测距,还有水平方向、天顶距读数、观测数据的显示,并将数据存储在内存卡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站仪的各项性能也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而在全站仪的基础上,科研单位又研发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型全站仪,该仪器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用于测量的机器人。
        3、结语
        总之,我国水利工程呈现出数量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等特征,随着水利工程中测量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以及各项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融合,先进的现代测绘技术逐渐普遍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中,有效的保障了水利工程测量是的高效、精准,为工程施工方案的完善提供重要数据依据,对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的保障。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发展中,应不断加深测量技术的研究,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精度等,为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伟杰.水利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四川水泥,2019(06):155.
        [2]吴钧辉,徐欣来,沈盈涵.水利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0):41-42.
        [3]任坚.水利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2):66.
        [4]郑 祥 龙 . 水 利 工 程 测 量 技 术 的 发 展 与 应 用 [J]. 现 代 物 业 ( 中 旬刊),2018(10):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