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宝坤新建安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钢筋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取得到较快的发展和进步,各类建筑不断涌现出来,由于房屋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质量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当前国内房屋建筑还存在许多混凝土裂缝问题,所以,这就需要针对裂缝问题加以研究和分析,切实找出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而具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和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目前,伴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推进,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大力推广和积极应用,它既有助于改善工程质量,也能够增强建筑物的安全性。不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专业性比较强,相对较为繁琐和复杂,较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唯有持续改进和优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加强对施工作业的全面化、严格化控制,方可全面改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率。
1房屋建筑工程发生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探究
首先是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从房屋建筑工程来讲,其混凝土材料主要有骨料、水泥、水以及外加剂等,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所使用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无法满足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及规范,那必定会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而对整体工程建设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如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骨料粒径不符合相关规范、且掺有杂质等,均会对骨料与水泥二者的粘合度造成影响,并最终致使整体工程的抗裂性能受到影响而有所下降。其次是施工不到位的问题。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类因素干扰而引发混凝土裂缝,具体体现如下:第一,在实际施工时未能根据有关规定来进行作业,从而引发混凝土裂缝。不少施工单位为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工或是提前完工,就容易凭借主观经验开展作业,施工不够规范进而引发混凝土裂缝。第二,没有进行科学振捣,导致混凝土没能均匀分布以及收缩不均匀,进而致使在交界部位产生裂缝。第三,没有做好后期养护管理工作,部分管理人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没有意识到养护的重要作用,导致后期因为养护不到位而引发混凝土裂缝。
2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2.1设计文件质量
一要按照不同地区住宅建筑特点和使用环境,探索出台地方性规范标准,进一步明确卫生间、阳台、外墙和地下室外墙等特殊使用功能或区域混凝土板厚度、材料强度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同时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房屋后期装修使用因素,完善住宅使用功能,避免出现后期二次装修随意开洞、开槽。二要重视对项目区域及周边的地质勘察,特别是对地下水位高度、地下土质和地下水酸碱程度及化学成分尤其cl-含量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设计单位科学选取住宅地基基础类型。三要明确混凝土原材使用的相关指标,设计文件中要根据当地混凝土原材实际情况,明确施工混凝土原材和添加剂的酸性氯化物及cl-含量、骨料的碱集料含量情况。
2.2强化混凝土施工设计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讲,施工作业人员在对混凝土施工进行设计时,应当结合当地气候、地质等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对混凝配合比加以选择,不断提升整体工程抗应力的平衡性。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施工时,还需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加以选择,确保其完全满足工程设计施工的实际要求和规范,有效地避免由于其厚度过大而发生裂缝问题。此外,在具体的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还需科学合理地设置一定的后浇带及伸缩缝,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增强整体混凝土结构,使其水化热的散热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从而有效地避免由于混凝土内部结构温差过大而发生裂缝问题。
2.3混凝土拌和原材料的合理选择
确定好原材料后,就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处理,一般情况下,为保证搅拌质量,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有序操作。尽管混凝土搅拌由机械装备完成,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干扰与影响,就难以保证搅拌质量,对此就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领掌握及操作的规范性提出了高标准要求。整体来看,混凝土搅拌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流程: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即有序投放各种原材料,在现场施工中,只要投放顺序出错就很难保证搅拌的均匀度,同时还会生成大量气孔,导致混凝土不能正常使用。正常情况下,需按照铺垫石子—覆盖水泥—撒砂子—加适量水的顺序来操作,务必要保证材料投放顺序的高精准性。接下来就进入了实质性搅拌阶段,在搅拌时需注意三个细节操作,一是搅拌方向一致,不可出现多方向搅拌;二是要合理控制力度和速度,以保证搅拌质量。除此之外,既要密切关注水原料的投放时间和用量,也要加强拌制时间管理,尽量将搅拌时间控制在90s上下。但在特殊环境中,考虑到混凝土的拌和程度,可将搅拌时长延长至180s。
2.4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并筋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靠混凝土和钢筋这两种材料之间的黏结应力确保其共同工作。黏结应力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混凝土结硬体积收缩将钢筋裹紧所产生的摩擦力;②水泥颗粒的水化作用形成的凝胶体对钢筋表面产生的胶凝力;③由于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咬合力。并筋布置时,钢筋与混凝土界面不能完全发挥锚固作用,为此各国规范普遍针对并筋作出专门规定,目的是保证其锚固性能。在工程实践中,一般7度或8度区以上的乙类框架及框剪结构和8度区的一般框架及框剪结构,常出现梁柱配筋根数较多的现象,导致柱子配筋形成类似芯柱的现象,或梁配筋需多排布置,均会给施工带来困难,而密集的配筋混凝土区极易出现空洞、振捣不密实,这对结构构件极为不利,存在安全隐患。美国、欧洲及日本在80年代采取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几根钢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钢筋束,并且要求延长钢筋搭接长度,但是国内外规范都没有对于梁并筋承载力作出规定,也没有对于柱、板的并筋做过规定。”并筋等效直径的概念适用于现行规范中的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裂缝宽度验算、钢筋锚固长度等有关条文的计算及构造要求。二并筋取倍单根直径做为等效直径,其布置形式有纵向布置、横向布置、斜向布置三种。三并筋取倍单根直径作为等效直径,宜按品字形布置以并筋的形心做为等效钢筋的重心并筋后的受力钢筋与握裹层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面形成三角形、卵形或者长圆形。其中弧段主要是钢筋带肋接触面的咬合力承载,直线面主要是混凝土界面上的摩阻力承载。单个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要比并筋的接触表面积要大些,钢筋与混凝土构件之间主要是咬合力承载,而同等截面积的钢筋采用钢筋束后,混凝土与钢筋接触咬合面则会显著减少,混凝土与钢筋产生滑移后主要为咬合力承载。其中承受抗拔力的面积为钢筋面积,而有效锚固面则应基于等效钢筋的外轮廓周长计算。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实际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力情况复杂,所以和试验的结果会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所以未来有望去施工现场采集更多的现场数据,进行更加符合工程实际的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田小娟.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以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为例[J].四川水泥,2017(12):143-144.
[2]孟子轩.浅谈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业,2018(05):109+111.
[3]祝大儒.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8,(09):68+70.
[4]梁洲.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9(15):32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