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凯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5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迅速,基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对此,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建筑工程实用性,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多样化需求,就必须要提升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水准,实现建筑的实用性与美观性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框架结构的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要想确保后期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必须要提前打好稳固的基础。对此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设计进行了充分且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工地建筑物的高度在增加,对框架结构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建筑物中楼层数的增加,建筑物的垂直结构和承载能力需要相应地改善。因此,必须科学设计建筑物的内部框架结构,以确保其支持建筑物的设计。同时,除了自身因素外,外部因素也影响着建设项目。因此,有必要确保框架结构的承载力满足抗震和抗风的要求,并最终使工程质量达到标准。首先,我们要分析施工现场的地震荷载。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与地板高度成正比,随高度增加而增强。因此,项目内的框架结构必须严格遵守技术施工要求和相关的设计标准,以确保结构质量一致。二,技术进步钢框架支撑系统正在逐步完善,施工人员需要在设计阶段计算其承载力,以确保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建设工程入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这是有效解决问题并实现其控制目标有效性的唯一途径。这使得建筑更容易承受更大变形的框架结构,并提高了侧向承载能力。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的主要特征
近几年,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对此,建筑工程中的竖向构件所要承受的外在荷载也在逐年增加,所以,施工单位要不断加大建筑工程的墙体尺寸与柱体尺寸,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其承重力的目的。另外,建筑工程中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外界风力与地震带来的荷载,不管是哪种荷载都是以竖向方式分布的,对建筑工程的总体高度有较高的敏感度,如,地震荷载。在建筑工程的总体高度较低时,对于荷载的设计只需要考虑部分动荷载与恒定荷载,并且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柱体以及墙体等结构都没有太高的要求。在进行框架支撑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在没有特殊的承载要求时,就可以不用增加梁以及柱体的尺寸,一般只增加板就可以了。在进行高层建筑的墙体、柱体以及梁等结构的设计时,要对其结构布局以及特殊性材料的应用进行综合考虑。在进行框架结构的施工时,可以采用刚接方式以及铰接方式来连接工程中的柱与梁,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高层建筑的承重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抵抗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
2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框架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准备主要包括材料准备与焊接施工两个部分,将散装材料采用绑扎固定的方法放置于安全位置,再将绑扎好的散装材料固定于钢架结构上;做好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工作,地面堆放的钢筋材料要符合材料管理规范,用油布妥善覆盖,并在油布上放置重物,避免油布滑落;做好安全管理,在堆放钢筋的位置放置安全标识,避免对现场施工人员造成安全威胁。焊接施工准备主要是在焊接作业前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焊接试验。其次,做好放样与下料施工控制。完成焊接施工后焊缝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线性收缩现象,因此施工前要控制好放样与下料作业的余量,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根据规范要求抽查钢筋尺寸及允许偏差范围,保证钢筋结构的质量。
2.2 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半现浇式、全现浇式、装配式框架结构均会在施工现场进行模板施工,且现浇混凝土施工结构主要采用多层模板支架体系作为自身重力荷载及施工荷载体系,通过多层模板支架体系可将荷载均匀传递至每个楼层,由于模板施工工期较短,且每个楼层可承受的荷载会受到限制,因此施工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无疑增加了模板施工的难度。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模板的垂直度,误差不超过3 mm,为避免漏浆,施工时要在模板与垫层中直接填充较细的水泥砂浆;支撑模板时要保证立杆竖立于坚固的平面上,因为立杆是提高上层模板及支架承载能力的主要结构。具体工程中,模板的施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垫层施工。先进行模板安装,安装时要做好基础测量,详细标记每个边线,根据边线位置确定材料的固定位置,以保证模板的强度、承重能力及稳定性。测量垫层的水平性能,注意各个边线细节,要标注好暗柱角,以为后续的固定模板安装提供支持;安装模板时找到各个暗柱角标记,材料支柱固定好,保证整体模板的硬度及稳固性。其次,做好主体结构的施工。主体结构施工时要将立杆竖立固定于平面上,以保证下层支撑构件顺利拆除。注意安装基础模板时要合理设置安装角度,只有保证角度垂直才能减少安装误差,提高模板的抗压能力。最后,模板拆除。拆除模板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拆除顺序与应力顺序相反,支架模板先拆除重力小的部分,再拆除重力大的问分;方木模板则要先将支撑部分拆除。注意模板全部拆除完成后,要及时清理所拆除的材料,避免对后续施工产生影响。
2.3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是框架结构施工中的重要一环。首先,要科学、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一方面要合理控制水泥用量,水泥过少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水泥过多则会增加结构内部的流动性,从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合理控制水石灰的比例。水石灰添加过多,会使水泥变得黏稠而影响其聚合性,水石灰添加比例过小,则会导致水泥过稀,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凝固,导致结构内部形成大量气泡,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此外,还要注意用砂量的控制,用量过少会直接影响到水泥的成型,导致工程施工进度受到影响;用量过多则会导致水泥的透水性、透气性受到影响,同样会降低施工效率,因此要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合理控制用砂量。其次,混凝土的浇筑。上文提到混凝土配合比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质量,除配合比以外,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不合理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搅拌时间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中的空气进入石子之间的孔洞形成空腔,出现混凝土蜂窝问题。因此要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搅拌混凝土时严格按照配合比操作,并由专人监督执行;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搅拌时间,使得混凝土能够均匀、充分搅拌;合理控制浇灌混凝土的高度,浇灌高度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压力增加,结构内部易出现裂纹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最后,混凝土的养护施工。框架结构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混凝土的养护,具体工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然养护或加热养护两种方法,其中应用最为广泛、成本最低的是自然养护,所谓自然养护是在施工现场用塑料薄膜覆盖构件,再浇水或用保护液保护混凝土结构表面;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加热养护,由于该方法应用较少,故此处不再赘述。混凝土养护工作完成后要避免人员踩踏混凝土表面,也严禁在混凝土结构上搭设支架及其它设备,直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准为止,否则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强度,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混凝土结构报废。
结语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人员需明确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要求,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加强对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保证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从而增强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给其他环节的施工创设良好条件,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危代贵.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0,42(1):245.
[2]李剑峰.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9(11):150-151.
[3]黄郑凯.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6(1):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