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 刘是新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刘是新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持续推进高标准节水农田建设为目的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黑龙江省绥化市城市节水指导服务中心  黑龙江绥化  152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持续推进高标准节水农田建设为目的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人们生活质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变化,节水灌溉技术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组成部分,在农田生产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运用
        引言
        水资源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农业作为水资源使用量较多的行业,做好节水工作十分必要,建设高效节水工程能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仅为干旱区域的农作物灌溉提供了帮助,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干旱区域的农作物可以健康生长。在当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关人员以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特点和区域优势为基础来全方位的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创建优良的水利循环系统,不但可以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而且还可以在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同时防止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这对于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通过全面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后期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建造打下优良的基础。其次是农业规划更加合理。节水灌溉技术在现阶段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其同时也是有关部门和国民重点关注的对象。农业部门通过应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但可以对农田开展合理的规划工作,而且还可以在明确区域农业发展路线的同时促进农业的结构调整,这对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落后。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能够为提升农田水利灌溉质量提供重要支持,但从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发展实际来看,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每个管理机构缺乏自主权,每个单位的收入只能依靠区域灌溉,无形中加大了对水资源的浪费。此外,在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还会引发水价失衡问题,水价定位长期达不到运行成本,水价经济杠杆的作用无法发挥。其次是节水技术自身的适应能力较弱。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发展到现在种类已经十分繁多,不同种类的节水灌溉技术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和适应能力。但同时,我国的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域情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在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时候必须做好全面的了解和研究,才能够让所选择的节水灌溉技术适应本地区的发展。比如在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可以使用投入成本大但是节水的喷灌,而在经济发展低下的地区可以采用成本低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都是忽视了实际的情况,只追求高技术能力。这种情况就会使得需要投进去的成本过高,农民无法接受,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再加上部分部门不考虑实际情况,不听取意见,使最终的效率低下。
        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
        3.1完善节水灌溉技术管理
        在当前的农业发展历程中,有关企业一定要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施工后期管理工作抱有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因为其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有着直接联系。首先,有关种植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对管理手段和规范的完备,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制度问题而影响灌溉工作成效。其次,工作人员还要对管理制度保持客观的态度,进而在确保实现灌溉目标的同时,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3.2喷灌灌溉技术
        所谓的喷灌,就是喷洒灌溉,其主要是利用专门的设备来灌溉农作物,其中包括动力设备、加压设备以及管道等。喷灌技术在管道之中可以通过地形高差利用压力对水资源开展输送工作,接着使用喷嘴喷洒水源,从而对农作物进行全方位的均匀喷洒,为农作物提供更为充足的水分。在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中,喷灌技术已经得到非常普遍的利用。当前喷灌技术主要可以分为固定式喷灌、移动式喷灌和半固定式喷灌等三种形式。其中可固定除了喷头外的其他部位称为固定式喷灌;未固定喷头即支管并固定其余部位的称为半固定式喷灌;所有部位都可以移动的称为移动式喷灌。
        3.3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将电力和农业机械融入节水灌溉技术之中。此种方式不仅仅提升了灌溉的移动性能,而且其可以和配套的灌溉设施结合使用。总的来说,此项全新的灌溉技术是将机械化技术和节水技术的优点全方位的融合起来。其所利用的配套设施不会过于繁杂,而且其还具有移动性能优良、适应能力强以及可拆卸的优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其可以对不同地形下的农作物开展灌溉工作。综合而言,此项灌溉技术不仅仅具有高水准的性价比,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灌溉成效。
        3.4输水过程的具体节水措施
        以前农田的输水方式,通常是靠人工挖掘水渠,然后由河道连接到田间。由于渠道都是由泥土构造的,所以存在渗漏现象,而且水是不断流动的,会出现水分蒸发,造成水资源的流失。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这种水利灌溉方式最后到达田间的水量只能占到总水量的一半,造成水资源出现大面积浪费,这时需要尽量减少在输水过程中水分流失。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应用,防渗材料也出现了很多种,在建设引水渠道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泥浆砌砖石、制作混凝土石块等措施,改变饮水区的建设途径,保证水渠的防渗效果。在农田水利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多数应用“三面光”的渠道设计,在渠道两侧和渠底都利用了光面材料,有效降低了输水的资源损失。对于断面较小的渠道通常利用U型预制混凝土进行建设,不仅可以降低输水的损失,而且可以保证水流直达田间。水源在渠道运输过程中,会出现蒸发现象损失部分水量。所以,在很多地方已经使用了塑料管道进行输水,大大降低了管道输水的能源消耗,这种方式水资源不存在渗透和蒸发,因此水流量可以最大程度上到达田间。
        3.5培养水利灌溉专业人才
        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水利建设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水利建设队伍素质。同时,要求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了解农业对水资源的实际需求,结合区域气候条件、地形地貌采取最合理的水利灌溉技术,保证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人员应采取先进节水措施,通过信息手段调节供水流量与压力,保证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应用节水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保证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要。因此,应该不断完善节水技术规范体系,重视培养农田水利工程专业人才,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水资源供给问题,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琼娟.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其措施[J].湖北农机化,2020(12):50-51.
        [2]付晓双,荆燕燕,陈文蛟.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0(3):8-9.
        [3]吴楠.探究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价值[J].科技风,2019(10):192.
        [4]魏利鹏,雍鑫.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1):94.
        [5]严小利,郭智旭,严小龙.加强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对策探讨[J].河南科技,2014(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