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川东南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38
摘要:在当前建设行业中,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岩土工程的勘察和建设工作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特别是地下水问题,是影响岩土项目工程架构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有关建设企业要想提升自身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要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抱有高度的重视,从而在确保岩土工程建设品质的基础上确保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然后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优化策略
1岩土工程勘察中关于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1潜水位上升问题
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和当地降水量有直接关联,潜水位上升问题的出现会对区域地质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会破坏地面建筑物的地基,使地基内的含水量不断增加,在置换作用下会降低建筑物地基强度,导致建筑物出现形变、裂缝等问题。第二,在潜水位上升的过程中,会对周围土壤产生较大的挤压力,土壤会在挤压力作用下出现土质疏松的情况,降低了土层的基础强度,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第三,潜水位上升会对岩土层产生侵蚀,使结构本身的耐受度受到影响,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第四,如果地下水量比较丰富,会对土质理化性质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沼泽化、盐碱化,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1.2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包括人为过度开采、区域降雨量减少等,如果地下水水位下降过大,会导致以下应用问题:(1)地下水位的下降,使水位和含水层顶板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失去了地下水的分压作用,土壤的密实度会在上部结构自重影响下注浆增加,地面上的建筑物会出现连接裂缝、凹陷、沉降等问题。(2)建筑物内使用的一些木质结构、混凝土结构,会在拉伸作用下出现形变或破损,加快了结构的老化速度,缩减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影响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3)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下降,承载力会受到相应影响,降低结构的稳定性和应用安全性。
1.3地下水位不规律波动
在地下水位不规律波动的原因中,气候条件占有很大的比重,该情况的出现会导致以下问题的出现:第一,地下水位的不规律变化会产生顶升、挤压等作用力,地上建筑物中的木质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会在该作用下出现形变或破损,加快了结构的老化速度,缩减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第二,会影响周围土壤的基础情况,在置换作用下会改变土层原有的理化性质,使建筑物原有的承载力逐渐下降。在上层建筑中,建筑物由于基础强度不足而出现形变、裂缝等问题。
2水文地质问题解决提升路径
2.1明确勘查要求,提升勘查质量
建设企业要想在开展岩土工程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高效的解决水文地质问题,就一定要在建设工作开始之前明确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有关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勘察工作的品质。在建设企业具体开展勘察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开展岩土项目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有关部门一定要事先召开专题会议,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必要性开展分析工作,从而确立高效的勘察手段。其次,勘察人员在勘察过程中,一定要对建设区域中的相关地质情况、水文情况等历史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工作人员更为便捷的管理建设区域中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除此之外,在相关人员结束对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之后,分析人员一定要及时把新获取的数据信息和以往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比较,进而获得最为精确的勘察数据和信息,这样不仅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勘察工作的成效,而且还可以为后续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通常状况下,建设企业的管理者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就一定要明确安排勘察工作的权利和责任,并且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在实际勘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首先,建设企业一定要在建设工作开始之前和勘察部门进行有关合作协议的签署,进而以此为基础来管理勘察企业,使其可以高效的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并且协议的签署还可以高效的降低水文地质问题对整个岩土项目进程和品质所造成的影响。其次,勘察部门还要及时完备自身的勘察管理制度,从而对勘察的权利和责任进行准确的安排和标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高效提升勘察人员的责任感,使其缜密的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勘察。除此之外,勘察部门还要定期定时的对勘察人员进行考核,对于考核成绩不达标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这对于勘察人员提升自身的勘察技术水准有着很关键的促进作用。综合而言,勘察部门一定要及时明确勘察职责,这样才可以高效提升勘察人员的责任感以及勘察工作的成效。
2.3对勘察内容进行细化
对不同形式的地下水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可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程建设质量,并能够及时的对问题进行解决,所以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相关的水文地质工作内容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工作人员需要对勘察工作报告进行准确的编写,第二,对地下水的初见水位以及稳定水位及时的进行记录;同时对地下水的实际流向以及水层所处的位置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关系;第三,对于工程建设所在地区地表水可能的变化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第四,对后续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进行评估;第五,对岩土体的渗透系数进行计算;第六,通过对有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解。第七,保证岩土体冻融情况的准确性,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日后可能对地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第八,对岩土工程地基开挖方案进行确定,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降水措施进行合理地规划,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周边的负面影响;第九,对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准确的预测,然后对其中的参数进行计算。
2.4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对水文地质的评价是其中的重点工作环节,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提升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质量。在进行水文地质评价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者需要对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对工程所造成的影响进行重点分析,并针对地下水位的升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将地下水位波动所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二,地质勘察人员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为施工设计人员提供专业的勘察报告,以便以工程地基处理方案的制定,例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基基础施工前需要进行排水处理或进行抗浮设计;如遇到软土地基,则需通过强夯、土层置换或堆载预压等方法进行处理,进而提升地基工程的稳定性。第三,地质勘人员需要对工程的基础地质进行重点评价,及时发现基础地质存在的问题,如存在管涌或流沙等现象,要及时与工程设计和施工部门进行沟通,并为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提供必要的勘察数据。
结语
总的来说,在岩土工程开展勘察工作的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其对于岩土工程建设工作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开展勘察工作过程中,有关人员一定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确保水文地质的勘察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为后续的岩土工程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建设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叶熊.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3):232-233.
[2]伦忠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析[J].价值工程,2019,38(3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