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 王洪超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王洪超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交通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道路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各种病害的发生对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
        北京路桥瑞通养护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交通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道路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各种病害的发生对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论文在概述常见的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基础上,就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有效预防病害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以提高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质量。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运输道路的使用率在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道路所承受的荷载量在不断增加,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道路路基与路面病害情况的发生。目前,相关部门在道路建设中已经投入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但是在施工工程的实际进行中,对路基路面的危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使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危害,对工程的后续使用和价值延续造成不利影响,降低道路的使用价值,出现了较多安全隐患。
        1道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路基路面病害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1.1路面不平整
        路面不平整是指路面出现凹凸不平等不平整的现象。在实际的道路施工中,路面不平整的问题主要出现在采用沥青材料施工的道路中。如果道路路面出现不平整问题,会对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而造成路面出现不平整的原因主要在于道路施工过程中沥青材料混合比例控制不合理。例如,当施工使用的沥青中油石材料过多,就会出现路面凸起的情况,而如果油石材料过少,就会导致路面出现松散,产生凹陷。另外,如果沥青中水的含量控制不合理,也会引起路面出现不平整的问题。
        1.2路面蜂窝
        路面蜂窝是指道路施工结束交付使用后,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麻面或者蜂窝状现象。路面出现的蜂窝现象,会导致道路整体的承压能力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会因此而缩短。从施工情况看,路面蜂窝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施工过程中沥青材料配置不合理、路面填充材料中的加水量计算不准确、路基填料搅拌时间过短、路基填料搅拌不均匀等操作,导致路面的填充材料内部留有空气,路面的结实度和紧密度不够。
        1.3路基翻浆
        路基翻浆是指由于路基湿软、强度下降等情况而出现的路基弹软、裂缝、冒泥浆等翻浆现象。一般来说,造成路基翻浆的原因主要有2种情况:(1)季节性天气原因,即在冰冻春融时期,因为地下水位升高、路基排水不畅等导致路基或路面的基层含水率过高,路基路面的强度急剧下降,引起路基变湿变软,在行车的反复压力下,路基出现翻浆情况;(2)道路处于土质比较松软的诸如湿地等区域,由于路基土质差,容易形成积水等情况,进而造成路基路面松软,在行车等外力的作用下出现翻浆等情况。
        1.4路基变形
        路基变形是路基基底因受巨大填方土的压力及车辆运营过程中的动荷载而产生的路基变形现象。路基变形不仅影响路基自身的稳定性,同时也对整个道路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经过处理的路基会处于比较平坦的状态,但在施工车辆的碾压以及投入使用后的交通车辆压力作用下,道路的路基就会出现荷载量过大等情况,进而造成路基变形。总体来看,路基变形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1)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施工过程中的分层控制施工不够准确,造成路基中的含水量偏大,引起路基变形;(2)是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道路路基在处理结束后因为受较大的压力作用而出现变形的情况。
        1.5路基滑坡
        滑坡是指位于高陡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自然或者人为力量的作用下沿带或面滑动的现象。对应的,路基滑坡是路基的上边坡或者局部自上而下的滑移。造成施工中的道路出现路基滑坡的原因主要有底层岩性活跃、地质构造复杂、不合理开挖和水的渗透等。


        2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病害的治理措施
        2.1对路面的不平整,麻面和蜂窝现象的治理
        首先,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择原材料,尤其是沥青路面,应选择好沥青的品种,并针对沥青的入度、延度和软化点等指标进行检测,符合要求便可使用。其次,在沥青加热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在沥青搅拌的现场进行质量控制,在摊铺前应检查封层质量、控制沥青的使用量。在摊铺过程中应保证连续均匀、平整度,在碾压过程中要做到轻起慢停,保证对混合料碾压的密度。严格控制路面的施工质量,改善路面质量,提高工程质量。
        2.2对路面出现的裂缝进行处理
        首先,通过路面养护明确路面出现的裂缝,再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出现裂缝的路面展开细致的清理工作,将裂缝中的残留物清除干净。治理人员应对该路段的裂缝进行灌缝修正,灌注材料基本为乳化沥青,在灌注过程中要反复进行,待裂缝的表面显示均匀后,应恰当地覆盖薄层干燥米石,最后用压路机或橡胶锤进行碾压。
        2.3对边坡的防护和塌陷的治理
        对边坡的防护,首先,结合当地环境,不同的地域应采取不同措施,护面墙的防护、锚杆防护、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等手段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其次,注重工程治理的情况下还应注重植被的防护。植被的防护是一种长远的措施,其可以改善环境、美化道路、固结和稳定边坡,强有力的保护路基稳定性。对于在道路工程中边坡塌陷的治理。首先,应对该道路进行加固,可以采用石头防护、墙体防护等材料,对存在安全隐患较大的路基旁的坡土进行处理。其次,采取植物加固的方式进行处理,使用植物作为加固材料,可抑制道路周围水的流速和雨水对道路的冲刷力度,改善雨水较多地区的水土流失的地质情况。对于路基塌陷的现象进行治理,如果塌陷深度在10m以内,可以用科学的应用粉喷桩进行改善,但须明确材料的含水量和固化剂的用量等。
        2.4车辙
        车辙即车辆通行后于路面上遗留下的凹槽,属于永久性变形,恢复的概率极低。路面车辙有失稳型、结构型、压密型与磨耗型之分,前两种类型较为常见。路面车辙病害通常是多种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包括原材料、级配与施工工艺等,温度、车辆荷载是常见的外部因素。
        2.5注重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质量是否合格,以及施工材料使用方法是否规范,直接影响道路施工中路基路面的质量。施工方要结合道路工程施工的相关情况和要求,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的管理。在施工材料采购、运输和现场管理过程中,施工方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择、验收和管理,确保材料质量不存在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要按照施工标准规范化地使用材料。在应用水泥稳定碎石的路基施工方法时,应采用振动试验法进行密度测试,以确保水泥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对于采用混合料的施工来说,考虑混合料中细料、矿粉等会对混合料的收缩产生较大影响,应对混合料中的各类物质的含量进行必要的控制,以确保混合料的收缩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结束语
        道路工程使用及使用过程中,路基、路面经常会出现病害,若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妥当,病害不断发展、恶化,对道路工程运营安全性将会构成严重威胁。故而,在现实工作中,应深度分析各类型病害的成因,予以针对性的治理方法,将病害对路基路面形成的侵害降至最低,为我国交通行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庞海宗.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6):161-163.
        [2]熊杰.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及应对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50):276-277.
        [3]马雪松.浅谈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运用的病害治理对策[J].科技视界,2016(15):222+2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