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王英权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王英权 纪新虎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管理模式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并在千变万化的预算管理模式中寻找适合自身经营的预算管理模式。
        博州盛源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管理模式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并在千变万化的预算管理模式中寻找适合自身经营的预算管理模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有着预见性、统筹性、纲领性等积极作用,但也有盲目性、束缚性、象征性等消极的一面。文章重点分析企业全面预算存在的困境及对策。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困境;对策
        1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
        1.1预算管理认识不足
        全面预算管理需要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一些企业管理层预算管理意识不足,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预算编制由财务部独立完成,业务部门参与度低,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二是传统预算管理往往只看重业务部门,忽略财务、人事等协作部门的重要性,导致部门之间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产生两级分化矛盾,难以协调,预算编制工作难以有序进行。由此可见,由于企业管理层不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使得全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各部门排斥及不配合,企业全面预算的实施将面临很大阻力。
        1.2预算编制缺乏客观性
        预算编制的水平直接影响企业预算执行的结果,客观、全面的预算编制有利于快速实现企业的预算目标。反之,不科学、不完整的预算编制,将给企业的预算执行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企业管理层不仅需要加强预算管理的认识,更应该重视预算管理的编制。部分企业将预算编制工作交给财务部门独立完成,财务部大多以企业经营中的历年数据为参考,未及时跟其他部门有效沟通,了解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造成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脱节,从而使得企业的预算编制缺乏客观性。
        1.3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重心在于执行,而有效的预算执行需要各部门、各级管理层及员工之间由上至下、协同配合。一些企业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中,缺乏应有的监督,造成预算实施权威性不够,纪律性不强,预算管理形同虚设,管理人员松散,管理力度差,对于各时间节点的预算执行结果不重视、不整理,发生问题时,不分析、不总结,一味盲目调整预算或者改变预算目标,使得企业预算缺乏执行力,无法高效执行预算编制,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难以得到保证。
        1.4预算考核缺乏健全的机制
        预算考核是监督预算执行的重要手段,也是预算目标是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企业预算一旦确定以后,要求内部各部门严格执行,但是,部分企业因预算编制缺乏客观性、未建立健全预算考核机制,在预算执行出现问题时,无法推进预算的有序进行,企业如果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仅仅依赖收入、成本、利润等单一财务指标,不仅容易造成对非财务指标的忽略,更容易忽略长期利益和短期目标考核,从而直接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预算编制流于形式,企业目标无法实现。
        2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一是预算编制制度。企业应明确预算编制的依据内容、程序和方法,加强预算编制的制度要求,确保预算指标各层级能广泛接受,促使预算目标实现。二是预算授权控制制度。根据“权责利分明,相互制约”的要求,企业必须明确各授权控制的机构,完善预算授权控制制度,使预算授权在可控范围内。三是预算执行监督制度。预算执行监督是保证预算执行结果的重要环节,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制度建设,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对业务过程的持续控制能力。
        四是预算考核制度。预算执行结果是需要考核的,未考核的预算执行结果只是流于形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作用不大。加强预算考核制度建设,有助于提高预算执行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2提高业务部门预算管理的参与度
        业务部门对经营管理是最有发言权利的,他们直接与供应商、生产过程、客户联系。全面预算编制的准确合理与否,业务部门起到决定性作用;全面预算执行中市场环境、生产过程等变化,业务部门也是掌握第一手信息。因此,企业应加强业务部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积极鼓励业务部门树立企业预算目标的全局观,要求并推动业务部门预算管理的主动参与度,从而确保预算编制准确合理、预算执行操作性强,最终达到业财融合,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从而促使企业顺利完成预算目标。
        2.3促进预算指标分解的详细性、具体化
        预算指标是考核各预算部门的直接标准,预算指标的分解直接影响着预算部门的绩效考核,也最终影响着全面预算的执行结果。预算指标分解应做到应分尽分,不留死角,保证指标分解的彻底性;责任落实到人,谁控制谁承担,确保预算指标责任的明确性;指标分解与保证措施相互结合,确保预算指标的可落实性。
        2.4尽量减少全面预算的调整频率
        企业全面预算一经批准,便具有一定的刚性,但是当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环境、经营条件、经营方针、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出现了不可抗力事件,导致预算编制基础不成立,预算不适用或者预算执行成为不可能时,预算是可以进行相应调整的。可见,预算调整是具有严格条件的;调整方案应当客观、合理、可行,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调整要经过分析、申请、审议、批准等主要程序。因此,预算调整不单纯是管理层或者相关部门就能决定并调整的,随意的调整预算,将使预算的最终执行效果很大程度上违背了编制预算的初衷,导致全面预算目标难以实现。所以,预算调整应当谨慎,调整频率应予以严格控制,预算调整次数应尽量减少。
        2.5重视预算人员的素质培养
        企业全面预算想取得成效,需要全员的积极参与,如不重视企业的员工的素质培养,难以保证预算的有效实施。企业应加强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可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交流,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方案,解决问题。提升员工的参与感,将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
        2.6加强全面预算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指在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下,运用特定的工具方法,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过程管理活动。绩效考核的过程是寻找差距的过程,通过把每项差距进行分解,努力寻找差异的原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并加以执行,最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绩效考核应遵循“目标性、可控性、动态性、例外性、公平公正、总体优化”的原则。考核过程应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远近,不包庇纵容,不随意调整考核标准,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结果应及时对外公开,并接受相关部门及人员的监督,随时跟踪考核事项,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全面预算的绩效考核才能对关键点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绩效考核不流于形式,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保证企业目标的圆满完成。
        3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和执行,需要与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挂钩、与企业各项绩效结合、有完善的预算组织体系,才能充分发挥预算在事前规划、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作用,并不断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真正的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36).
        [2]刘静静.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2).
        [3]江彬.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2).
        [4]周朝磊.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现代商业,2019(36).
        [5]王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财会学习,20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