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及航空摄影测量中的新技术探讨 肖忠伟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肖忠伟
[导读] 摘要:使用遥感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4
        摘要:使用遥感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采集空间数据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基于遥感数据处理平台建立了一个先进的、科学的卫星遥感影像地面处理系统,从而促进了我国独立的地面观测数据服务系统的建立工作的开展。我国开发了各种类型的地球观测卫星系统,例如气象卫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科研卫星等,并建立了一个先进的对比观测平台系统,对地球表面的光学图像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监测和采集。
        关键词:遥感;航空摄影测量;新技术
        1遥感及航空摄影测量中的新技术特征
        首先,分辨率高。遥感的应用优势在于高分辨率,在无人机遥感基础上可获得分辨率非常高的图像,最高可以达到分米级,在显著提升大比例尺地形图精确性的方面有着显著意义价值。也正是因为遥感技术的高分辨率特征可以促使单张影响的像幅控制到非常小,所以相片数量也会相应提升,某一个地区的相片可能就会超过上千张,这也间接提升了测绘工作量;其次,应用范围广泛。遥感技术本身具有诸多的技术优势,作为一种新型的测绘技术适用于多个工作领域,遥感技术最早被应用在航空事业,为我国航空事业提供精尖的技术服务,随着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技术优势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关注。近些年来,遥感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测绘工作中,传统的测绘技术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遥感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测绘技术工作中的不足,并且有着传统测绘技术无法比拟的技术优质,在推动我国地质勘测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通过遥感测绘技术,改变了人们以往传统观察世界的方式和途径,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宽了测绘研究的视角,给我国测绘工作领域和相关科研机构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技术支持。目前我国遥感技术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很多潜在的技术特点,仍然有待开发,在遥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良,同时也应该对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思考方式进行转变,与时俱进,尊重科学,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自身特点,挖掘遥感测绘技术更多层次的潜在功能;最后,数据传输快且稳定性高。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中的部分新技术应用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数据的处理速度,同时数据的质量也非常高,稳定性较高,可以满足各种工作所需。
        2遥感及航空摄影测量中的新技术
        地形测绘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也是确保有效利用地形资源的基本技术。随着遥感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地形资源的管理工作质量也有所提高。因此,遥感和航空摄影测量新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1无人机数据采集数据应用
        在建设项目中,始终必须依赖数据,因此必须保持数据的准确性,但是要确保数据准确性,必须保证提供的测量和制图数据精准,以确保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可以看出,数据收集工程对于测量和工程制图非常重要,并且是制定工程决策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数据分析将导致全面的项目计划和设计优化。在研究和绘制不同项目的过程中,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有效地收集不同类型的数据使用相关技术来分析和汇总数据,并有效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速度。在特定的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使用计算机输入命令,划分相关的测绘区域,有效地设计无人机航线,并在相应的环境中指导无人机执行相应的命令并在无人机的设计航线中飞行。在此过程中,可以分析相关的数据信息,以便可以得出工程图和测量研究的结论。在目前阶段,技术创新正在不断发展。定位系统的应用可以保证无人机机载GPS的准确性。结合坐标系,可以保证在相关区域进行测量和制图的能力。对于无人机获取的信息,有关人员应优化监控调查工作,有效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对其他数据进行补充。


        2.2相片控制测量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的生活品质也显著提升,同时也推动了城镇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例如,交通项目、水利项目等都属于较为常见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镇的经济、民众的生活影响也较大,因此在正式建设之前,做好地形图的测绘自然成了关键的工作。而为了进一步保证此项工作的成效,就需要借助无人机测量技术,进而对测绘相片的精准程度予以控制。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时,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借助GPS系统与相片相互结合,并在地图上生成测量距离的地理坐标,这样就可以达到利用无人机采集的相片信息来完成数据转换的目的,借助无人机摄影的优势获取高清相片,来帮助相关单位更好地明晰该地区的形态特性,在开展后续建设活动时,总体品质便能够更进一步提高。
        2.3机载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载激光扫描技术得到广泛的使用,基于激光测距和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的机载激光扫描技术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地理信息数据,例如土壤高度和三维坐标等,机载激光扫描技术比传统的摄影测量技术更先进,激光扫描技术已成为地形和绘图的主要趋势。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超越了传统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允许非接触地获得更精确的三维坐标信息技术,并对许多复杂的景观进行24h扫描和监测。总的来说,机载激光扫描技术的优点包括扫描高效、高准确性、可实时、主动性和完整性,可减少扫描工作的成本,使用更加便利,可广泛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更广泛地用于制图测绘工作,可以通过惯性导航技术和扫描、全球定位系统等获得高精度城市三维建模的当地地理信息,从而补充和优化改进遥感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不足。目前,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工程、环境监测和城市现代化等领域广泛应用,例如大规模测绘、终端面三维测绘、远程测绘和远程测绘、灾害评估、三维城市建模等。
        3遥感及航空摄影测量中的新技术应用
        倾斜摄影测量模型的建立主要是运用专业的3D模型软件,结合采集到的真实影像密度点云以及地形纹理,以此生成具有较高分辨率的三维模型。专业三维建模软件可以接受无人机中各种硬件采集到的原始数据,然后将这些倾斜测量出的数据还原为具有连续性与真实性的三维模型,并将各类地物比例精确到毫米,最终输出符合各种要求的图片格式。与此同时,内业处理出的模型以及各类数据应无遗漏、无冗杂,以此确保三维模型内部各处精度与编码要素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属性项、属性值、存储格式、空间位置等与系统拓扑关系要相符,避免不真实的三维模式对工程实际建设造成影响。例如,在电力工程施工中运用倾斜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后,工作人员可根据无人机采集到的地物信息,构建起与工程实际位置、地面坡度、平面坐标等相符的三维模型,使得工程施工选线工作变革高效且便捷,确保工程建设能够根据地理位置实际走向进行行走线路以及行走数据的调整,以此提升工程设计方案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将EPMapper与遥感技术、倾斜测量等技术相结合后,还能够生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三维建模一体化平台,进一步提升电力工程线路铺设的科学合理性,也为后期设施维修与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航空摄技术所涵盖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受到摄影和成像技术发展的影响。数字技术的发展带动传统的航空测量技术逐步信息化。现阶段,利用高清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已经被用于进行大规模的国家地形图的制作工作中。航空摄影测量新技术将朝着高准确性、高分辨率和高便利的数字化方向不断地创新优化,从而推动航空摄影测量工作的开展和进步,并减少用于获取采集地形图像的时间。
        参考文献
        [1]何业骏,钟良,甘拯.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涉河建设项目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20(07):124-126.
        [2]万余庆,江晓光,徐凯磊.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煤田火区调查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20,32(06):78-85.
        [3]常闻.浅论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卫星遥感影像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9(12):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