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背景下探讨博物馆消防安全的动态管理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李洋
[导读] 摘要:博物馆是陈列自然与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在研究、探寻民族历史发展脉络中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川博物院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博物馆是陈列自然与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在研究、探寻民族历史发展脉络中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受修建年代久远、馆内消防设施不健全、人员安全风险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防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严重威胁着馆藏文物的安全。本文主要就在新形势背景下博物馆消防安全的动态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新形势;博物馆;消防安全;动态管理
        在开展消防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相较于静态管理,动态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安全无死角、健全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措施得力等。同时,考虑到馆内藏品历史价值非常高,静态管理往往难以达到显著效果,故以此为前提实施动态管理模式,则可实现对火灾事故的有效预防,为文物安全提供保障。
        1、博物馆消防安全动态管理优势
        (1)动态与静态的有机结合,可明显提高管理成效
        针对消防安全动态管理而言,其主要是在基于统一目标指标和考核标准的前提下,定量、定性考核博物馆日常消防管理情况及任务执行情况,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以往的消防安全管理中,大多是采用静态管理模式,即管理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进行,但此方式往往缺乏科学性及针对性,难以满足长效管理要求,故博物馆就可结合应用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模式,以推动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的改革,提高管理成效。
        (2)避免管理混乱
        以往博物馆在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时,往往缺乏针对性,盲目的开展,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也未明确统一执行标准,从而就直接导致了管理混乱情况的发生,工作成效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动态管理的实施,则可在基于博物馆制订执行标准及消防安全管理目标指标的前提下进行,促使人员朝着统一目标努力,有序的展开各环节管理,从而更快的实现管理目标。
        (3)调动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通常情况下,受人员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的影响,在开展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时,一些管理人员往往是被动的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础性工作,对工作的热情不高,这在制约了工作进程的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安全隐患。而动态管理的实施,通过消防安全责任制的全面渗透,明确人员责任,能够有效调动人员的工作热情及主观能动性,减轻了人员的工作消极情绪,有利于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1]。
        2、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1)博物馆建筑防火等级较低
        现阶段,我国各地很多博物馆馆舍使用时间较长,受当时历史局限及施工技术局限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本身的防火等级往往较低,如若发生火灾,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例如,一些博物馆建筑主体间防火间距设计缺乏合理性及科学性性,防火通道不够通畅等,虽然也有后期进行改扩建,但原有布局及整体框架并没有发生改变,加之改扩建中如若没有在消防部备案,擅自投入使用,就会为博物馆埋下重大消防安全隐患。
        (2)消防器材配备数量不足
        针对一些博物馆而言,存在消防器材配备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甚至很多器材有效使用期已过,但仍然投入使用中,加之紧急疏散通道缺乏醒目标示,安全通道被杂物占用,如若发生火灾,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3)未严格落实消防管理制度
        一般而言,博物馆内是禁止一切明火使用的,包括电焊、吸烟等,不可在馆内展开,但虽然这些都已体现在了消防管理制度中,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阻碍因素。例如,针对进馆参观的一些人员来说,受个人素质差异的影响,就算一再强调不可吸烟等相关注意事项,但其并没有放在心里,行为随意,为博物馆的消防安全埋下隐患。

另外,个别博物馆为达到增加额外收入的目的,往往会将场馆租借给影视公司用于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的拍摄,虽然双方有签订协议,并对各自责任与义务进行了明确,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超负荷用电,抑或是违规使用明火的情况,这也就增加了消防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几率[2]。
        (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我国很多博物馆虽然有制订火灾应急预案及演练预案,但实际工作中却很少的进行火灾现场演练,如若发生火灾事故,馆内人员就会无所适从,且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同时,在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人员往往也是流于形式,并没有严格的进行检查,检查报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从而导致主管领导不能真实的掌握馆内的消防安全情况,这会直接影响领导的决策。
        3、博物馆消防安全动态管理措施
        (1)加强消防安全意识
        在基于消防意识的前提下来说,主要分为两种意识,即安全与消防责任,其中消防安全意识主要是指遇到消防安全潜在隐患时,人员具备较高的警觉性,消防责任意识则是指人员对潜在隐患的认知,具备排除隐患的能力。因此,在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中,博物馆就需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力度,强化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巩固人员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掌握,及时纠正人员的错误认知。在此过程中,可采用讲座、培训,抑或是知识测试等方式进行,促使人员均具备较强的消防安全意识,能够自觉的遵守各消防安全制度,面临火灾隐患能够及时的予以应对,以为博物馆的文物安全提供保障。
        (2)完善消防安全制度
        现阶段,我国各地博物馆都有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在基于静态管理工作理念的前提下来说,该制度要求基本到位,能够满足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人员缺乏对消防安全的认知,故往往会做出不严格遵守消防制度的行为,从而埋下了消防安全隐患。因此,不断的完善消防安全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确保经制度贯穿于人员的岗位中,促使人员能够自觉的遵守相关制度,由被动管理转变成主动管理,且对于消防安全制度的制定也需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修改、完善消防制度。
        (3)及时维护消防设施
        博物馆在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时,消防安全设备是重要构成部分,应用动态管理模式后,就要主动的分析博物馆中的障碍,及时的展开排查并处理,定期落实对馆内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确保博物馆所有消防设施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中。在对博物馆自动报警系统进行维护的过程中,要对探测器的期限进行检测,如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展开维修处理,并及时更换超出使用期限的探测器,从而为报警系统的灵敏性提供保障,避免错误报警信号的传递。在维修保养设备的过程中,可采用每月、每季度等定期检测的方式进行,以不断完善自动报警系统的功能,尤其是感烟探测器,考虑到其时间一长反应速度就会随之变得迟钝,进而就极易发生缓报或不报的情况,而灵敏性过高,则会引发误报现象。因此,就需固定期展开对感烟探测器的检测,及时更换,且对于博物馆的扩建或布置,也要合理的调整消防设备,如调整感烟探测器角度、位置等,避免检测盲区情况的发生[3]。
        (4)构建高素质的消防安全队伍
        博物馆应用在基于上级消防管理部门要求的前提下,构建一支内部消防安全队伍,制定演练预案定期展开消防演练,以不断强化队伍的实战能力。同时,还可聘请当地消防安全部门的专业消防员,让其利用空闲时间定期对内部消防人员展开针对性的培训,促使内部消防人员均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遇到险情时能够正确的应对,以全面确保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展开。
        结语
        综上,消防安全是博物馆的基础性工作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馆内其他各项工作的展开,故加大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可进一步为馆内的文化遗产安全提供保障,避免或减少消防安全隐患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米丁.新形势下对博物馆消防安全动态管理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8(7):185-187.
        [2]王群.新形势下对博物馆消防安全动态管理的探讨[J].环球市场,2018(16):73.
        [3]张伟.新建博物馆的消防安全管理初探[J].消防界,2018,4(1):103-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