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星悦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风景园林工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在城市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能够打造出具有地域特点的景观效果,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城市建设发展。本文就风景园林施工的植物选择和配置展开了分析探讨,以期促进我国风景园林施工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植物选择;配置;风景园林;施工
近年来,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对风景园林建设有了更高的追求,想要充分发挥出植物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就要重视植物的科学选择和配置,避免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出现,打造别具一格的景观效果。由此可见,探究风景园林施工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是十分必要的。
一、目前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选择与搭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植物选择中不够重视乡土树种
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普遍存在不够重视乡土树种有效运用的问题。相较于乡土树种,工程单位更加重视外国树种或者植被的选择,没有结合实际工程情况盲目使用国外树种,忽略了乡土树种的运用。实际上乡土树种具有价格亲民、适应性强、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等优势特征,在生物学和生态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有效运用乡土树种可以大大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经济性,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会让人们感觉到亲切温馨。
(二)植物搭配上园林植物结构传统单一
很多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单位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景观设计井然有序的效果,孤立种植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虽然一定程度上使得景观整齐划一,却造成景观植物结构十分传统单一,这与社会多元化发展特征相悖,没有体现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同时也导致景观植物不能稳定和谐的发挥自身生态价值和效益。除此以外,由于每个城市的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所适合城市种植的植物群落也具有一定独特性,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将适合城市的植物群落科学规划到风景园林植物搭配设计中,才能够彰显城市独特的地域性魅力,让园林设计更加有特色,更加别致新颖[1]。
二、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的选择
(一)重视乡土植物的有效运用
风景园林工程单位在实际施工前,要加强对工程当地情况的了解,进行充足的实地勘察,掌握本地土壤条件和气候特征等,以便选择的植物可以更好的种植生存,保证植物选择的科学合理性。在选择植物时要重视乡土植物的有效运用,发挥乡土植物的优势特征,使其可以与其他植物、自然环境一起构成良好的生态系统,科学搭配各种植物,合理运用乡土植物提高园林设计的生态均衡性,让乡土植物成为园林中一道标志性景观,彰显地域特色。
(二)确保与植物多样性相适应
想要实现园林景观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发展,就要注重自然环境的系统性,综合考虑园林植物形态、生长习性等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保证植物的选择不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在选择过程中依据植物的多样性和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宜的植物,避免出现人为割裂自然地形和文化景观现象,为接下来的植物配置提供不同色彩感、层次感的植物,从而构成丰富的季相景观,增添园林景观美感。与此同时,工程单位要充分保护植物群落,防止植物群落整体性遭到破坏,保障植物景观能够达到多样化发展的效果,更好的协调园林景观和工程周边自然环境,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起到防止病虫害大面积出现的积极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相处,让园林周边整个生态群落能够在科学合理的景观植物选择下得以稳定生长。
(三)遵循生态学原则
近年来,生态问题成为国际上高度关注和重视的热点问题,直接关乎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形势背景下,园林景观的植物选择必须要遵循生态学原则,不同的植物对环境适应性也大不相同,生长习性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
植物的选择要在生态学理论知识指导下有效进行,针对园林附近有居民区或者工厂的情况,尽可能选择悬铃木、侧柏、青铜这类能够有效吸收粉尘优化环境的植物;针对园林附近有化工区等排放有害气体多的情况,选择广玉兰、海桐等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植物;针对城市人口密集地区的园林工程,考虑到空气污染较为严重,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绿地面积,通过树林充足的氧化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氧气。
同时,植物选择还要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考虑南北方温差问题,在南方地区尽可能选择热带植物种植,比如棕榈类植物,在东北地区尽可能选择紫丁香、红松、白桦等耐寒性较强的植物;二是在一些沙漠造园的园林景观植物选择上,可以选择梭梭树、胡杨树等抗旱性良好的植物;三是海边区域的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可以选择臭椿、旱柳、刺槐、椰子等耐盐碱性良好的植物;四是注重反季节种植,在这一方面可以优先选择成活率较高的移植品种,尽可能选择没有病虫害、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生长旺盛的苗木,为接下来的移栽和苗木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
由此可知风景园林的植物选择需要注重很多因素,科学有效的植物选择能够及时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有效吸收有害气体与尘埃灰尘,发挥植物降噪的功能作用,在提升景观效果同时,创收更大的生态效益。
三、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配置
(一)凸显地域特点
风景园林的植物配置工作要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和地域特点进行,不同的地区配置出不同的园林景观植物构造,做好因地制宜,保证植物配置可以凸显地域特点。运用乡土植物提升植物配置整体的协调感,体现当地自然风光和独特魅力,创造美不胜收的景象[2]。比如,在城市烈士陵园景观的植物配置上,可以配置常青树和柏类树,挺拔坚韧的植物象征着烈士高尚品格,给人以肃然起敬的景观特色感觉。
(二)科学合理配置
1、混合配置
在采用配合配置时,使用多种品种的植物,根据其不同的颜色、植物形态、花期混合搭配。主要运用小品、花镜等混合搭配形式,采取片植、孤植、列植、对植的配置方式,让园林不同的场景能够在植物搭配下有不同景观效果,发挥出植物配置的形式美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植物是有生命的生物,所以配置过程要全面掌握植的观赏价值和整体形态,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实现长期绿化的配置目的。
2、分层配置
所谓分层配置就是指结合植物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从高到低、由内而外科学的规划搭配植物,打造出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为了将园林景观组合成不同的空间区域,一般使用草皮、地被、灌木、乔木进行配置,利用不同植物的高度和心态,提升景观效果的层次感,将植物生长速度与特征习性融合在分层配置中,能够在实现景观分层目的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例如,在配置中可以将乔木视作景观的骨架,构建完美的天际线景观;将灌木视为景观中层,做到景观的良好衔接;将花木点缀其间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将地被视为景观的边缘收口,使得景观层次更加明了清晰。
(三)重视配置的趣味性
当代社会对风景园林景观的趣味性有了更高的需求,这就要求在配置植物过程中,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重视配置的趣味性,价格单调的花木山石、植物地被等元素通过有效的设计搭配,打造趣味十足的景观效果。植物配置要提升造型的艺术性,利用植物色彩,融合野趣和乡趣,让景观别有一番韵味,发挥植物不同形态特征有时,构造出具有异国风情的景观效果,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和好奇心。
结束语:
总而言之,植物在风景园林工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吸收有害气体,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风景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过程中要在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和配置,提升景观美感,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出植物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国俊.探讨风景园林施工设计工艺探析植物选择和配置方式[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8):3433.
[2]薛志勇.风景园林施工设计工艺探析植物选择和配置方式[J].建材与装饰,2018(38):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