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真珍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摘要:本文主要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进行了研究,文章中首先介绍了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其次从教学内容单一、学生欠缺艺术思维、提高师资力量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本科院校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然后针对本科院校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其中主要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师资力量等三个方面。最后对本文做了总结。
关键词:创新创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引言
“创新创业”是近些年来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最为关注的话题,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有利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在工作中为企业产生更多的价值。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专业,学生在这个领域中能否走的更远取决于其实践能力,而理论知识只能作为学生成长路途中的工具。所以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未来社会的意义重大。
一、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日益变快,企业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激烈,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企业人才之间的竞争,所以企业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综合能力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目前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同时将近一半的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跳槽,充分说明大学生虽然理论知识学习的普遍比较扎实,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却差强人意。同时,根据对目前的毕业大学生职业满意度调查表明,30%的大学生对工作模式不太满意,有30%的大学生觉得企业的工作对其压力太大,有20%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胜任目前的工作岗位。作为一个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对学生教育的效果显然不够理想,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其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高端技术的要求。
一、我国本科院校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单一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校一直提倡对学生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虽然为此高校做了不少努力,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中死板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师教学过程中基本以课本为主,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思维,学习效果不佳。第二,设计专业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专业,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必须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不断的查阅资料,不断从各种渠道搜集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学识才能变得丰富。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太过于偏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缺乏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课外知识的习惯。
(二)学生欠缺艺术思维
设计不仅需要学会技巧,更要锻炼艺术思维,学生的艺术思维是体现其在设计方面的潜能,是影响学生在设计这条职业生涯中能否走的更远的重要因素。欠缺艺术思维是很多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虽然很多学生对设计的理念、技巧掌握的比较扎实,但是设计出来的作品缺乏灵魂,当艺术作品的“美感”到达一定层次之后就不能有新的突破。
所以艺术思维是决定艺术作品高度的一个重要“门槛”,要想越过这个“门槛”,就必须锻炼学生的艺术思维。
(三)教学方式比较枯燥
常言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对其而言就不会成为一种乐趣,而是一种任务。学生如果缺乏学习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不善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这样对教学效果带不来任何好处。很多高校的教师并没能从传统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缺乏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创新教学方法的精神,使得整个教学课堂失去活力。从而“艺术设计”这门丰富多彩的学科在学生眼中却变得枯燥乏味。
三、本科院校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探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社目前的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信息技术在任何行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信息技术是最好的教学辅助工作。通过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可以搜集大量的设计作用为学生展示,并且通过鉴赏名家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同时信息技术具有的快速搜集资料的优点,可以极大的节省了教学时间,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开情景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的学习气氛。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部门教学生的实践环节看做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达到将知识“活学活用”的效果,同时通过实践能够迅速提升学生的设计方面的能力。很多学生之所以在工作中达不到企业对他的要求,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社会实践,所以工作的时候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即便一件难度不大的事情对于他都不一定能完成好。同时通过实践可以弥补理论知识方面的缺,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及时发现不少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在工作中起到的作用甚至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三)提高师资力量
要想教出“高质量”达到学生,就需要配备师资力量过硬的教师队伍,俗话说,“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的思维方式以及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高校的教师最明显的不足是缺乏社会经验,很多老师都是从高校招过来的主要从事理论研究的教师,他们几乎没有在企业的相关领域中有过工作的经历,对社会的阅历严重缺乏,这样的师资力量自然不能够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明显的效果。学校在招聘教师方面一定要重视教师在环境设计领域方面的社会经验是否丰富,尽量招聘一批既有从业经验,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的教师。同时学校应该每年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并且聘请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教师教学方法进行培训。
总结
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这种能力的缺乏主要与高校的教育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一定要从传统教育的习惯中走出来,增强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者祖国伟大复兴的希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对我国实现科技、经济强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寒. 智能信息时代下环境设计专业的变革[J/OL]. 艺术科技,:(2017-11-06).
[2]杨元高. 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交叉教学模式分析[J/OL]. 艺术科技,:(2017-10-27).
[3]陶 涛. 探究艺术设计专业通识教育的课程构建[J/OL]. 艺术科技,:(2017-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