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5052119880901XXXX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结合理论分析,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对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首要任务,工程施工安全性与项目部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更是促进整个建筑行业与区域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使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法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1.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即采用特定的计划、安排、协调和控制手段,使建筑施工中事故发生的概率消除或降低。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需要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中制定规划,且对人、物、机、环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和协调,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该阶段应特别注意采用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方法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其二,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在其运营期内的安全管理,主要保证工程本身的质量状态。本文主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1.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1.2.1流动性。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流动性本质上来说是由建筑工程项目本身的流动性决定的,其安全管理的流动性可分为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从企业层面来说应注意跟踪企业业务和项目的转变;从项目层面来说,应注意把控各施工环节的进展情况以及安全风险随之的变化。
1.2.2复杂性。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每个施工场地都有其独特的性质,需要有适合当地场地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且我国建筑企业数量众多,各企业的领域、规模各不相同,使得安全管理具有复杂性。
1.2.3法规性。由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性,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必须有统一的法律制度来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使其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各项活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具有法规性。
1.2.4渐进性。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发展,而相对应的安全管理方法也需及时进行调整,建筑工程行业也是如此,应紧随时代变化做好调整,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先进性。
2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与问题
2.1安全施工意识有待提高
建筑企业、工程建设项目部普遍未形成强烈的安全施工意识,是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为基本要务,必须把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放在工程建设首位,但在部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基层施工人员和中高层管理技术人员存在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问题,在进行现场施工和安全管理时不能对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甚至存在部分建筑企业为寻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将工程项目建设成果放在首位,一味压缩工期或降低成本而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不合格等尴尬情形。
2.2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施工安全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所造成的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不顺,是项目部安全管理常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项目部及企业并不能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实情,对安全施工中的诸多安全施工环节制定专项计划,也不能采取专人负责方式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机制落到实处。此外,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不彻底,更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重要表现,直接导致项目部诸多安全施工管理指标流于表面,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3施工环境较为恶劣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境较恶劣是建筑行业常态,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露天施工、高空施工甚至深基坑施工等恶劣施工环境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带来较大阻碍。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单位往往较多,高复杂度的工种交叉造成施工单位实际所能利用的工作面有限,立体交叉工作更为项目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项目部安全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
2.4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目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从事基层建设的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认知不足。基层施工人员专业水平不足,限制其直接参与工程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而项目部切实施工安全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往往较少,很难及时形成契合工程项目建设真实情况的施工安全管理机制,进而给项目部正常开展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此外,项目部管理人员对正常开展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但部分项目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难以在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目标管理的重重压力下兼顾施工安全管理。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3.1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多方参与,其安全管理也并非一方的职责,而是各方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各单位之间应有相互配合的安全意识,才能让安全管理计划得到落实,如果缺乏共同体的意识,使得安全计划的落实处处受阻无法落实,则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的领导部门应注意采用合适的手段调动各参与方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安全的命运共用体。
3.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教育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教育首先必须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各级安全监督部门应成立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负责对本地区的建筑工程企业和项目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同时企业也应成立安全部门,负责对本企业员工和项目人员的安全教育。其次,应建立安全教育考核机制,将安全培训与企业任职资格结合起来,安全培训的考核若不合格,则不予以使用,建立安全培训档案,实时跟进每位员工的安全教育状态,对无故不参加安全培训、缺席安全考核的人员应予以惩戒,情节严重的予以警告。另外,应采用丰富多样的安全培训方式,课堂培训与实地教育和情景教学相结合,使员工们建立良好的安全理念。
3.3运用综合治理
安全管理是涉及多方面的,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也是如此,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综合治理的概念,从企业方面要统筹审核各项目的资质审批、安全预算、安全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同时协调好与其他相关企业的关系和职责,从项目方面,应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制定符合本项目的安全规章制度和计划,并按时间或工程进度进行落实,另外企业与项目也需实时进行安全管理沟通,及时了解临近项目的安全情况,作为学习和参照,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必须结合人、物、机、环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3.4建立科学的安全评价标准
安全评价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企业及项目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度,对工程项目建设所涉及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及安全管理措施等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科学预测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可根据安全评价结果选择更安全、适宜的施工方案,也可根据安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防范,在判别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同时,制定科学的备用解决措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存在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施工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施工环境恶劣等不良情形,必须不断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增强施工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技能培训,做好企业和项目部的四位一体安全管理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机制,以不断提高企业和项目部安全管理水平,为降低企业或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率奠定更可靠的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牛立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及优化措施探究[J].中国市场,2021(05):104-105.
[2]姜玉婷,许国祥.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与预警管理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03):168-169.
[3]程灏,逯与浩,刘淑芳.基于G1-熵权-独立性权的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评价[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1,51(04):75-87.
[4]孔祥国,成连华,李超,蔡雨初.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必修课程《城市地铁施工与安全》建设[J].高教学刊,2021(06):132-135.
[5]刘仲武,吴萍,陈帅,陈音圻,徐亦冬.基于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统计规律的致险因素关系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1(02):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