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积沙代替河沙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谈委 庄大胜
[导读] 摘要:随着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多,混凝土用量逐年增加,作为混凝土主要原料的河砂逐年减少,供需矛盾突出,可用低价、储量大的风积沙替代河砂,解决资源枯竭问题。
        江苏淮安美赞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223001
        摘要:随着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多,混凝土用量逐年增加,作为混凝土主要原料的河砂逐年减少,供需矛盾突出,可用低价、储量大的风积沙替代河砂,解决资源枯竭问题。基于此,文章设定不同风积沙代替河砂的质量分数,设计不同混凝土配合比,对比分析其力学特性,探究风积沙代替河砂混凝土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风积沙;河砂;混凝土;力学特性
        前言
        风积沙是指在风的吹动作用下,沉淀形成的沙层,具有来源广、成本低等特点,将其用于混凝土制备中,既可减少河砂开采,也可消耗大量风积沙,减少土地荒漠化程度,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但因风积沙相关研究较少,并未明确风积沙代替河砂混凝土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需实施深入分析。
        1. 风积沙代替河砂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实验
        1.1实验材料
        按照标准规范选择满足混凝土制备要求的原材料,具体如下:
        (1)水泥。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3d抗压强度为23.5MPa,28d抗压强度为56.1MPa。
        (2)粗集料。选择连续级配(5-20mm、5-10mm、10-20mm)的碎石。
        (3)细集料。选择风积沙与河砂两类。风积沙采集于某天然沙漠地表,细度模数为2.4;河砂为中砂,细度模数为2.1。风积沙与河砂含泥量均满足混凝土制备要求。
        (4)外加剂。选择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拌合时减水效果最高可达23%。
        1.2混凝土配合比
        按照相关标准要求,明确各个原材料的配比,配置C40强度的混凝土。其中,水添加量为195kg/m³、水泥添加量为435kg/m³、细集料添加量为565kg/m³、粗集料添加量为1205kg/m³、减水剂添加量为0.02kg/m³。制备的混凝土水灰比为0.45,砂率为0.32。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风积沙的代替量分别为0%、10%、30%、50%、70%、100%,具体添加量分别为0、56.5kg/m³、169.5kg/m³、282.5kg/m³、395.5kg/m³、565kg/m³。其中,风积沙代替0%河砂的混凝土即为普通混凝土。
        1.3力学特性测定方法
        按照上述设定配合比,分别制作混凝土试件,试件包括立方体与棱柱体两类。立方体试件的规格为100mm×100mm×100mm,棱柱体试件的规格为150mm×150mm×300mm。力学特性用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两项指标表示,在试件制作完成后,根据国标规定,于规定龄期,测定混凝土试件的力学特性,测定时间分别为3d、7d、14d、21d、28d、35d、42d[1]。同时,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混凝土试件的界面区结构和微观形貌,分析风积沙代替河砂对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机制,探究风积沙代替河砂的可行性与代替效果[2]。


        2. 风积沙代替河砂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分析
        2.1力学性能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风积沙代替河砂的量与混凝土抗压强度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风积沙代替河砂的量为10%、30%时,风积沙代替河砂的量增多,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升高。当风积沙代替河砂的量为30%时,抗压强度最大。在超过30%后,风积沙代替河砂的量增多,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降低。同时,随着龄期的增长,风积沙代替河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升高,且在14d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升高速度较快,14d后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相对平缓。该规律与普通混凝土类似,可以判断风积沙能够代替河砂制备混凝土,使混凝土的力学特性达到要求。
        同时,和普通混凝土相比,除风积沙100%代替河砂的混凝土,其余混凝土的3d、7d、14d、21d抗压强度均高于普通混凝土。随着龄期的延长,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加,到28d时,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于风积沙代替10%河砂的混凝土,低于其余配比的混凝土;此后,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变化稳定,始终低于风积沙代替30%及以上河砂的混凝土。细化来说,和普通混凝土相比,风积沙代替30%河砂混凝土3d抗压强度超过约15%;7d抗压强度超过约12%;28d抗压强度超过约8%;42d抗压强度超过约6.8%。
        劈裂抗拉强度的测定结果规律与抗压强度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基于上述实验结果,可从风积沙的结构特点分析其出现的原因。风积沙和河砂的差异在于细度模数,风积沙代替河砂的比例不同,混凝土中细集料的细度模数、比表面积出现变化,影响混凝土的力学特性。总的来说,在风积沙代替30%河砂时,制备的混凝土强度最高。
        2.2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分析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混凝土试件的裂缝、MHP(水化产物)微观形貌。裂缝观察结果显示:在风积沙代替河砂的量为0%与100%时,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结合裂缝,最高可达3μm,且存在显著薄弱区,甚至存在连通大孔隙;风积沙代替30%河砂的混凝土致密性最高,仅有少量裂缝,孔隙极小,混凝土结构没有显著薄弱区。MHP微观形貌显示:普通混凝土结构内孔隙较多,且水化产物聚集,呈片状或网状分布,密实度中等偏上;风积沙代替30%河砂的混凝土内没有显著孔洞,水化物为整体,密实度最高。综合上述观察结果,可总结风积沙代替河砂的量对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机制:
        (1)增强机制。风积沙的粒径小于河砂,在混凝土中由风积沙代替河砂,可优化混凝土细集料的级配,增强原料间的密实度。在振捣作用下,集料不断转移,形成最佳嵌挤状态。同时,风积沙的结构更趋向于圆形,在混凝土结构中具有“滚珠”效应,减少集料间的摩擦力,提高浆液流动性,使更多浆液用于包括粗集料,避免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孔隙,增强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与密实度。另外,在混凝土成型过程中,存在“微区泌水”现象,易在粗集料下方形成水囊,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孔隙,而风积沙可削弱该效应,减少大气泡的产生,增强混凝土结构致密性。
        (2)削弱机制。在风积沙代替河砂的量增多后,混凝土的细集料以风积沙为主,影响风积沙上述作用的发挥。在混凝土拌合、振捣过程中,细集料甚至会被粗集料挤出,加剧“微区泌水”效应,加大混凝土结构空隙,降低强度与密实度。同时,过多的风积沙会降低混凝土水灰比,减少粗集料包裹的浆液,降低混凝土的致密性。
        结论
        综上所述,风积沙代替河砂会使混凝土内的细集料比表面积出现变化,进而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等力学特性。通过本文的分析,在风积沙代替30%的河砂制备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最强。在实际工程施工中,要想使用风积沙代替河砂,施工单位需按照本文实验流程分析最佳风积沙配比,发挥风积沙优势,在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同时,减少成本、节约资源。
        参考文献
        [1]邓焙元,刘清,韩风霞,等.风积沙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J].中国科技论文,2021,16(02):164-172.
        [2]刘懿东.风积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