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探索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张志隆 范晓丽
[导读] 摘要:本文从国有企业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入手,以党的建设实际成效引领业务工作创新发展为载体,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实践和机制创新,实现了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同心同力、同向同步,为推进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本文从国有企业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入手,以党的建设实际成效引领业务工作创新发展为载体,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实践和机制创新,实现了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同心同力、同向同步,为推进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党建;业务融合;探索实践
        一、充分认识企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融合模式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体现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战斗力的重要标志。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战斗力,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一直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探寻的重点。
        (二)构建融合模式是提高党建工作成效的务实举措。把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有利于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的各个环节,围绕党建工作目标和问题导向搭建整合资源的平台,确保把管党治党责任和压力传导到基层,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
        (三)构建融合模式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深化国企党建工作推进,形成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与企业发展模式相匹配、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相协调的党建工作机制,使党建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红色引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得有效渠道。
        二、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现状分析
        当前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存在两大瓶颈问题:一是认知层面肤浅化,导致对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理论认识和本质理解远远不足。二是实践层面零碎化,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党支部书记,新任的支部书记经验不足,难以找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融合渠道和切入点,内涵不够深化,载体运用不熟,导致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业务工作脱节。
        三、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探索路径
        (一)构建融合型领导体制,保证企业改革发展方向。坚持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助推企业发展壮大,切实将履行党组织的政治责任落到实处。
        1. 找准范围,明确“融合工作”重点。把“发展讲政治、业务有政治”工作逻辑,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积极探索把党委源头参与、深度介入、调研论证、集体研究嵌入决策程序的实现形式,制定完善《党委工作规则》等制度,规范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程序、途径和方法。
        2. 定位角色,明晰“融合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逐级制定下发全年党建目标责任书,将“两个责任”“一岗双责”的要求具体落实到人。
        3.确定目标,把准“融合工作”方向。构建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两手抓、两手硬”总目标,运用目标管理强化党建工作导向,使各党支部工作任务保持与企业的年度计划、发展战略相结合,确保党的工作“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
        (二)构建融合型管理机制,提升企业管理效能。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使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1.思想融“心”。通过融于心、践于行,坚持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学用结合。抓住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引领党员干部把上级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各项决策部署准确迅速地落到实处。二是提升党性认识,筑牢思想根基。坚持“仗怎么打就怎么做思想工作,怎么能打赢仗就怎么做思想工作”,使党员成为支持拥护改革、推进提质增效的先行军。三是深化形势任务教育,凝聚发展力量。将形势任务教育作为“政治引领、统一思想、弘扬正气、凝聚力量”的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同发力,营造全员聚力、任务必达的向上力量。


        2.组织融“力”。通过加强组织建设,从源头上构建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基础。一是在组织设置上紧跟中心。主动适应企业发展形势,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在组织体系上为企业党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在组织形式上保障中心。统筹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创建与企业生产经营,使支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在思路上相一致,在目标要求上相呼应,在工作措施上相协调。三是在组织建设上服务中心。探索实施“一部门一支部一堡垒”组织机构改革,切实做到应建尽建、设置规范、运行高效、调整及时。
        3.队伍融“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打造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干部人才队伍。一是优化干部素质结构。注重“双向进入、党政互补”,把党性强、业务精的业务骨干、管理能手选拔为党支部委员,保证党的路线和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基层的顺利贯彻执行。二是注重骨干培养选拔。推行“党员培养成骨干、骨干培养成党员”双培养管理模式,大力组织“党员上讲台”“现场传帮带”“师带徒”等活动,以党员争优秀带动职工争先进。
        (三)构建融合型工作载体,激发企业党建活力。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工程,推行“党建+”实践模式,实现党建在企业中心工作中的深度融合。
        1.推行“党建+经营”,促进措施融合。一是实施“双线并轨”。聚焦企业年度重点任务、生产经营中的重点指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整体水平提升。二是打造全能型支部。按照“上级要求什么,企业需要什么,党支部就做什么”的理念,实施党建课题工作法,开展“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工作,推动生产经营中各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三是搭建工作平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生产管理、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等岗位设置“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保障企业安全环保生产。
        2.推行“党建+服务”,促进手段融合。一是创新活动载体。坚持“三会一课”、创先争优等固有好做法,引导党员“四进”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二是智慧党建优服务。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运用数字党建信息平台、学习强国、钉钉等载体,开展线上支部活动、党员教育管理,实现对党员的精确管理。三是阵地建设保服务。把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党建业务,确保党员群众学习有教室、开展活动有场所、相互交流有平台、党性锻炼有载体。
        3.推行“党建+管理”,促进过程融合。一是抓基层管理标准化。以“系统、规范、实用”为原则,运用PDCA循环,明确党支部、党员的工作职责和目标,形成指导工作的标准体系。二是抓项目管理建机制。把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分解成一个个的具体项目,最终促使基层党建重心下移、聚焦问题、精准施策,实现党建工作效率和效果双提升。
        4.推行“党建+和谐”,促进思想融合。一是企业文化构建聚合力。积极探索以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用党在长期奋斗中创造的宝贵精神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聚人心。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贴近职工的优势,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中,促使广大基层职工更好地投入工作。
        5.推行“党建+考核”,促进管理融合。依据SMART原则,构建“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动的一体化考核体系,建立“月自查,季检查,年考核”的考评机制。一是实施党委“一百分”考核。编制《基层党组织绩效考核评比办法(试行)及考核细则》,将上级党建工作要求和自身实际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鼓励各党支部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增强活力。二是实施支部“红旗工程”创建。按照“重点培育-标杆引领-全面达标”思路,打造示范党支部,发挥标杆样板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全面提升各支部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欧阳旭辉.新时代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实用手册[J].研究出版社(北京),2018,13-17.
        [2]欧阳旭辉.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实用手册[J].研究出版社(北京),2018,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