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088119900119XXXX 广西恒德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530000
摘要:通过工程实践,着重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中产生混凝土蜂窝、麻面、混凝土裂纹、尺寸偏差、预应力孔道压浆不实等质量通病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法,可为今后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作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
在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稍有不慎,极易产生混凝土蜂窝、麻面、混凝土裂纹、尺寸偏差、预应力孔道压浆不实等质量通病,这些病害对工程的质量产生极大的危害,由于它有一定的顽固性,因此加强质量通病的研究和预控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为此,我们应在工程开工前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将工程质量始终放在第一位,对预控质量通病的发生将会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一、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法
1 混凝土蜂窝、麻面
1.1 产生原因: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
1.2 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1.3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2 混凝土裂纹
2.1 产生原因:灌注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日照、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
2.2 预防措施: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合理设计浇筑方案,埋设冷却水管等,避免出现施工缝;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只要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重点,就能有效地防止裂纹的产生。
2.3 处理方法: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2.5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
3 外形尺寸偏差。
3.1 现象: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
3.2 产生原因: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
3.3 预防措施:采用整体模板;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3.4 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4 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不实
4.1 产生原因:由于灌浆强度低,在孔道内填充不饱满,易产生预应力钢筋的锈蚀,对于通过灌浆握裹钢材来传递预加应力给结构混凝土的作用将有所削弱。如某工程预制T型梁,因波纹管不畅而未引起重视,导致压浆不实,经超声波无损检测后发现孔道内出现空洞,最终废弃,给施工单位造成经济和声誉的损失,给业主造成工期的延误,故施工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控制。
4.2 预防措施:灌浆用的水泥应是新出厂的,标号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灰浆的配合比,必须结合施工季节、使用材料、现场条件等灵活选取,并通过试配试验确定。灌注前应检查灌注通道的管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在灌注前用压力水冲洗。
二、其他方面质量控制
1、材料、张拉设备的控制
1.1 进场使用的预应力筋应分批验收,除检查其质量保证书、规格及外观外,还应按规定频率抽查其表面质量、尺寸和力学性能,不合格的不得进场使用。预应力材料必须保持清洁,长时间存放必须进行定期外观检查;在搬运和存放过程中,应妥善保护,避免机械损伤、沾污和有害锈蚀。
1.2 采用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出具出厂合格证,并核查锚固性能、类别、型号及规格等,并按规定抽查其外观和硬度,必要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1.3 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在进场使用前,千斤顶和压力表应进行校验,以确保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正常关系曲线。千斤顶的张拉力与行程应满足施工需要,压力泵的油压量程要满足张拉力的需要。
2、后张法预应力筋孔道预留的检查
2.1 预应力孔道的形成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则采用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形式。预应力筋的孔道,可选用预埋金属螺旋管(波纹管)法、胶管抽芯法、钢管抽芯法等。管道的内横截面积至少应是预应力筋净截面积的二倍。
2.2 制孔管应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管壁变形;管节连接应平顺,相临制孔管的接头要错开;管道安装位置要准确,应采用定位钢筋固定安装,定位钢筋的间距:钢管不大于1m,金属螺旋管不大于0.8m,胶管不大于0.5m,曲线管道应适当加密。
2.3 采用抽芯法制孔时,当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抽芯时间应通过实验确定,一般以其强度达0.4~0.8MPa时为宜,抽拔时不应损伤结构混凝土。若发现孔道堵塞或有残留物或与邻孔有串通,则应及时进行处理。采用胶管抽芯法时,胶管内应插入芯棒,以增加刚度和控制其位置;采用钢管抽芯法时,钢管表面应光滑,焊接接头应平顺。结构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定时转动钢管,防止钢管与混凝土粘结。管道安装完毕后,应防止水和其他杂物进入。
2.4 孔道锚固端的预埋钢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2.5 预留的孔道均应设置压浆孔,在最高点设置排气孔,在最低点设排水孔。压浆管、排气管和排水管应是内径不小于20mm的标准管,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金属或塑料扣件,长度应足以引出结构物外。
结束语
在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易产生诸如混凝土蜂窝、麻面、混凝土裂纹、孔道压浆不饱满等质量通病,轻则影响混凝土外观,重者祸及结构质量,不可等闲视之。笔者通过对现场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调查和亲身体验的总结,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和看法;当然有些已被实践所证明可行,期望对类似工程施工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张拉有限元分析,晏致涛,王继成,李正良,王智洪,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7.
[2]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尹益君,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