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城建工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中建筑物随之增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凭借施工成本低、物料消耗少等优点,近年已成为住宅建筑的主要实施方式,受到了建筑行业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尽管在技术突破方面已经小有成就,但是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与质量的管理还有待加强,设计和建造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工程的实施效果。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引言
装配式建筑与一般现浇建筑最大的区别是建造方式的不同,其特有的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等工艺流程的引入,增加了新的质量风险点。同时,我国装配式建筑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设计、生产以及施工安装体系,质量管理流程也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指导性文件、规范,给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带来了挑战。而随着装配式建筑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其质量控制必须得以重视。因此,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发生率,是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及实现我国建筑工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现状
发展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是为了响应国家的绿色建筑号召,同时也是今后建筑业重大发展变革,是为了积极响应当前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在其制作、生产、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步骤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之前制定的规范、标准、图集等,可以说,这项技术已经渐渐走向成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所使用,其质量安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今后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
(1)在对建筑结构拆分、拼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数制对构件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有利于工业的批量化生产,从而降低构件的施工成本。
(2)在预制厂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程的要求,加工生产构件,由于构件的生产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构件的尺寸精度控制在毫米的误差,构件的强度高,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建造的成本。
(3)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起重机械的吊装、拼接形成整体。无需现场养护,施工速度快;构件尺寸精度高,墙体的垂直度和板的平整度高;减少了现场的现浇工程量,对环境的影响小,实现了环保的条件;现场施工人员少,提高了人工的工作效率。
(4)运用BIM等信息管理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增加参与单位的沟通和信息共享,避免管线布置不合理等建造问题的出现,实现了科学建造的目标。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质量控制措施
3.1施工准备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按照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以及编制施工方案,因为每个施工环节都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编制不同的施工方案,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混凝土试件的堆放、运输、吊装、安装、连等主要步骤,在正式施工时,还应该进行安装性试验,并针对安装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按照施工方案对试件的吊装设计进行优化,并根据施工项目的场地周边环境以及施工特点,选取合适的起重机吊装设备,吊装设备在进行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有施工证件,比如说设备制造许可证以及产品合格证等。
3.2预制构件进场验收
预制构件的进场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有关规定。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进场验收包括检查产品质量、成品尺寸、预埋件位置及型式、水电预留位置及大小、防水胶条位置等。对于预制构件的质量检验要求如下:
(1)在外观上不应有严重缺陷,例如蜂窝、凹陷、孔洞等现象。可能会导致整个建筑结构不稳,影响使用性能。
(2)预制构件不能出现太大的尺寸偏差,导致构件在使用上出现问题或者结构功能受损,否则此预制构件不合格。
(3)若预制构件存在技术上的问题,需要按照相关的应对措施实行,此应对措施由参与施工的全体单位共同制定。
(4)当设计或合同提出其他专门要求时,尚应按要求进行其他项目的验收。
3.3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装配式建筑推行的时间较短,从业人员存在着经验不足、技能不熟悉的问题,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对相关从业者进行装配式建筑知识、技能以及规范培训,要求相关从业者考试持证上岗,加速培养装配式建筑的专业技术人员,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使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构件生产以及施工更加规范化,减少其生产过程中的错误,以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
3.4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
(1)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由参与施工的全体单位制定出符合标准的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相应的政策要求制定出关于施工组织的设计和整个施工技术的方案,并且要经过审核一致通过。
(2)装配式结构采用后浇混凝土连接时,构件连接处后浇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规定。
(3)在混凝土运到施工场地后,应对施工所用的混凝土进行检查,检查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外观是否完好等,并且对运来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监测。
(4)为了使整个建筑环境保持在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下,也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必须确保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范围内。
(5)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以保证整个建筑的稳定性。而且只有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合格标准之后,相应的支撑才可以被拆除掉,让建筑承受全部设计负重。
3.5灌浆施工质量
预制构件的联合注浆必须满足联合施工方案的特定要求,特别是在钢套管注浆之前,必须模拟注浆方法,并必须测试模拟效果。注浆操作只能在通过测试后才能进行。控制灌浆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如下:1.灌浆施工过程中,确保环境温度在5℃以上。在冬季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隔热措施以确保灌浆质量;二是根据具体施工要求对灌浆和水进行澄清。在搅拌过程中,对上部灌浆混合物的流动性进行测试,以确保在进行灌浆施工之前,其流动性符合要求。第三,灌浆操作应由专业检查员进行监督,并记录整个成型质量的过程。第四,采用灌浆法进行灌浆,如发现上口浆液应及时堵住,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五是确保准备好的泥浆在30 min内用完。
结语
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装配式建筑设计逐渐为人们所知,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与追捧。纵观我国的建筑发展史,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出现是—个必然趋势。所以装配置建筑结构的质量管理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随着相应政策的不断完善,相信我国的建筑行业未来一定能够以更好的质量管理规范、更优的质量面向全世界。
参考文献
[1]李坤鹏.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与现场施工研究[J].商品与质量,2020(7):284.
[2]吴远航.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与现场施工研究[J].砖瓦世界,2020(10):28-81.
[3]范玉,徐华,黄新.新型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及其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5(12):87-89.
[4]温纬立.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18(6):116-117.
[5]陈赛国,周红霞,唐振兴.实例探析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2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