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逯其江
[导读] 摘要:在现代建筑施工工程中,钢筋混凝土作为极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在各种施工建筑领域,并对各种施工建筑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在现代建筑施工工程中,钢筋混凝土作为极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在各种施工建筑领域,并对各种施工建筑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许多建筑施工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大多都是混凝土裂缝所致。为此,要想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就要对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原因进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施工建筑出现裂缝,并对后期裂缝进行修补处理。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裂缝;影响因素;施工处理技术
        引言
        随着国家持续深入打造质量型经济,建筑工程大规模进行密集建设,混凝土产生裂缝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焦点,在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出现的裂缝问题直接影响到结构主体的耐久性、安全性。因此,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缝是施工单位必须面对的主要任务之一。
        1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
        1.1水化热因素
        混凝土在水搅拌下,水泥颗粒与水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短时间内水泥颗粒中的矿物质析放出大量热量,由于混凝土的热量析放自内向外进行,导致出现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环境出现一定程度的温差,当温度差超过混凝土正常承受的内力时就会出现裂缝,温度裂缝受温度直接影响很大,夏季温度裂缝宽度比冬季要大一些,混凝土与砌体之间产生温度裂缝原因是二者线膨胀系数不一所导致。因此,在混凝土搅拌、振捣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形式降温、控温手段,实施散热处理,以降低水化热因素带来的直接影响。
        1.2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造成裂缝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拌合物中水分随着大量流失,强度快速增加,外部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强度的最终形成产生直接影响,后期的养护一旦不到位,混凝土内部结构收缩拉应力过大或产生过早导致表面或结构出现不同程度深浅裂缝,很可能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此外还有钢筋裸露后长期锈蚀产生的裂缝,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凝土裂缝,当混凝土拌合过程中不均匀,搅拌和运输商品混凝土时间过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间过快、施工缝留置不当,交接处时间跨度过大均有可能造成裂缝的产生。
        1.3沉陷裂缝
        形成混凝土结构的模板若是刚度不足或支撑间距过大,将会使得结构的支撑底部松动,该种现象在冬季表现得更为明显。模板处于冻土环境下,支撑模板的冻土位置一旦化冻就必然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从而增大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风险。由此原因所造成的裂缝,多数具有贯穿性与深进特点,且其整体走向与沉陷程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角度一般呈现30°至45°,或是直接与地面呈现垂直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扩大与加深。部分较大的沉陷裂缝的出现,将导致出现多类型的错位现象,而所形成的裂缝宽度也与地基所出现的沉降量呈现正比关系,但不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
        2施工处理技术
        2.1冷却水的应用与控制
        第一,冷却水一般选择循环淡水。承台设置容积为20m3以上蓄水箱,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供应冷却进水,另一个回收冷却出水。待水箱内冷却水自然冷却直至蓄满后,用水泵抽至供应蓄水箱里完成补水。第二,水泵为两台,每台功率为5kW,且其中一台备用。第三,使用分水器引出各层各回路水管,分水器中必须设置独立水阀,对各回路水管冷却水流量进行控制;必须设置相应数量的减压阀,对水速进行控制。第四,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进行加压通水试验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对流量大小进行检查,一旦出现管道漏水、阻水情况,必须立即修复。第五,使用丝扣连接冷却水管,用止水带绑扎好连接部位;或使用黑橡胶套管进行连接,两边采用四道铁丝错位绑扎,以免漏水。

冷却水管应当采用铁丝在钢筋上进行绑扎固定(不宜使用扎丝),避免混凝土下落时严重冲击冷却水管;施工过程中应当保护好冷却水,防止混凝土直接掉落至冷却水管,禁止工人对其直接踩踏。第六,混凝土覆盖每层循环冷却水管,在完成振捣后再通水,根据测量温度的结果确定通水时间。第七,在混凝土覆盖承台冷却水管后,通水流量约为正常值的一半,不仅能避免水泥水化导致混凝土过快升温,而且能有效避免在进行振捣时,管内水压过大而出现漏水现象;在浇筑好混凝土后,冷却水达到最大水流量,对温峰进行削减;在现场测量的温度峰值过后,冷却水流量减少一半,混凝土最大降温速率控制在≤2℃/d;对温升期混凝土进水温度进行控制必须控制在30℃以内,若进水水温温度过高,则必须立即降温,以更换新鲜淡水或增加冰块的方法有效削减温峰;在渡过温峰之后,停止更换新鲜淡水,借助冷却水本身的循环达到降温的效果,避免混凝土温度快速上升累积过大的应力而产生裂缝。
        2.2改善配筋
        改善配筋以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不仅如此,配筋改造完成后同样能够起到抵抗温度应力增强的作用。混凝土结构中的变断面转角部位、转角处的应力集中区域或是孔洞周围,均会出现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因此,建议采用孔洞周围设置钢筋网片或斜向钢筋的方式,或添加部分抗裂钢筋,均能够降低裂缝的发生风险。
        2.3设置后浇带
        针对部分过大平面尺寸的大体积混凝土,应为其设置后浇带,以最大限度地缩减其所带来的约束力或温度应力。该种方法同样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散热能力,其也是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前提条件。
        3混凝土裂缝常见修补方法
        在混凝土裂缝修补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修补方法为表面处理法,施工人员在修补时应对混凝土表面的污垢残渣处理干净,将混凝土结构层暴露在外,然后借助修复材料将混凝土裂缝表面修复平整,再用角磨机对其修复表面进行打磨,对表面中存在的油污等杂质予以清除,使混凝土表面出现崭新的结构层面。施工人员在采用涂刷底层涂料修补方法时,需要按照底层涂料的分配比例进行称重,然后将称重好的底层涂料均匀搅拌,使用滚筒刷将已经搅拌均匀的底层树脂材料均匀涂抹在混凝土表面,涂抹到底层树脂材料将混凝土表面全部覆盖才算修补合格。等树脂材料自然风干以后,施工人员需要用手指触碰检验树脂材料是否风干,待确定树脂材料完全风干以后,再用打磨机对其表面进行打磨。施工人员在使用粘贴碳纤维修补方法时,需要依照修补实际情况剪裁碳纤维片,同时配置好所需要使用的树脂材料,然后用滚筒将树脂材料均匀地涂抹在裂缝表面,并对其进行树脂修复,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粘贴碳纤维布粘贴在下层,再用滚筒刷进行来回滚压,使二者得以有效黏合,确保碳纤维布与树脂材料完全融合。待粘贴30min以后,施工人员需要使用滚筒在碳纤维布上继续涂抹树脂材料,并采用相同的滚刷方法实施上层树脂操作。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操作过程必须在自然风干情况下进行适当养护,以此确保混凝土裂缝修复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当中,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施工的组织应当格外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混凝土裂缝现象出现的频率,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宏博.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J].中国高新科技,2019(24):72-74.
        [2]陈漫群.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四川建材,2019,45(12):7-8.
        [3]孔国光.解析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J].中华建设,2019(10):152-153.
        [4]索永军.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6):30-31.
        [5]吴刚.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8,5(0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