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充电桩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容书超
[导读]
        江苏经信智库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9
        【导读】充电桩是“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之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这是自2009年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推广以来,充电桩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电动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充电桩的不断完善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也将提升充电桩使用效率、刺激投资规模加大,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近年来,江苏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充电桩数量居全国前列,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公共充电服务网络。本报告深入分析了江苏充电桩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供参考。
        一、江苏充电桩产业发展现状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江苏先后印发《江苏省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持续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范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形成了覆盖规划建设标准、建设责任主体、建设管理及运营服务要求、充电价格及服务收费、充电设施建设补助等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框架,促进了全省充电桩产业有序快速发展。此外,各地纷纷出台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扶持政策,加大充电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充电桩建设数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江苏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充电桩数量居全国前列,基本构建完成覆盖全省的公共充电服务网络。从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看,2019年江苏充电桩保有量6.1万台,居全国第二位,全国占比11.7%,仅次于广东;2019年新增1.3万台,同比增幅27.1%。省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覆盖率超过90%,稳居全国前三强。从充电站保有量看,2019年江苏充电站保有量3663个,居全国第三位,全国占比10.1%,仅次于广东、上海;2019年新增1680台,增量位列全国第二位,同比增幅达85%。
        龙头骨干企业优势突出。全省拥有江苏万帮、国电南瑞、和顺电气、南京能瑞、特变电工、国电南自、合创智能、轻侯新能源、德恒新能源等近50家充电桩企业,2019年共销售各类充电设备50多万套,销售总额超过20亿元,国内领先。2019年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前4的运营商有2家(星星充电、云快充)归属于江苏。
        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江苏拥有供电系统、充电设备、监控系统、配套体系、智能运营等完整的产业链,充电桩产业链整体处于全国中高端水平,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第三方运营平台、大功率充电技术等领域全国领先。近年来,全省在大功率充电放电系统、IGBT、风光逆变器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率先突破,充电弓系统、充电机器人、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等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与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不协调。目前,江苏车桩比约为2:1,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显滞后。同时,在全省电动汽车推广应用中,普遍存在注重车不注重充电基础设施的问题,有车无桩、有桩无车现象并存,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发展的不协调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充电设施布局有待优化。一方面,由于车位产权、用电负荷、安全监管等因素,住宅核心位置安桩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在充电桩最需要安装的核心位置——住宅小区,不少用户依然面临“有桩难安”的问题。部分已交付小区由于容量不足,无固定安装的车位,缺乏安装充电桩的条件。另一方面,充电设施布点与人口集聚、交通枢纽等关联性紧密度有待提升,充电设施建设协调难度较大,中心区域及老旧居住区的停车矛盾突出,公共停车场地资源短缺,充电设施布局仍不尽合理。
        充电设施推广应用存在短板。

全省充电桩建设协同性不够,发展不均衡,公共充电桩超七成分布在南京、常州、苏州、无锡四市。充电桩互联互通水平较低,部分地区充电桩的设置缺乏科学规划且实际使用率偏低,叠加充电设施故障等因素,用户使用的实际体验不高。
        三、相关建议
        (一)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
        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公交、环卫等定点定线运行以及出租、物流等非定点定线运行的公共服务领域充电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充电设施对外开放。在商业、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以及具备停车条件的可利用场地,建设以快充为主的公用充电设施。鼓励产业园区规划配建充电设施,并作为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园区的优先条件。
        加快推动居民区充电桩建设。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积极开展规范建设和使用充电桩宣传教育,引导业主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新建小区停车位必须100%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的强制要求标准,新建住宅按车位的10%进行充电桩配建,地下车库以交流充电桩为主,路面车位以直流为主。对于已交付小区,通过合理的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和物业合作,利用地面公共车位,推动小型直流充电桩群的建设。
        加快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充电桩布局。在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建设快慢结合的专用充电设施。鼓励全省各级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示范建设充电设施,支持企业结合单位电动汽车配备更新计划以及职工购买使用电动汽车需求,利用单位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配建充电桩。
        (二)强化产业技术创新应用
        聚力培育重点企业。聚焦充电桩产业链重点企业,积极对接企业发展计划,加大支持力度,解决发展难题。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制和标准赶超,加速培育一批经营优异、创新突出、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形成规模、技术、管理、资金和服务网络等优势。定期发布全省充电桩重点企业及自主新产品目录,鼓励各地在充电设施建设中优先采购江苏企业产品和服务。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推进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及装备研发,大力发展车载充电设备、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及电池快换技术及设备,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依托省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实施一批装备研制攻关项目,突破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并示范应用一批自主、安全、可控的高端设备。鼓励研发充电设施接网、计量计费、监控等技术,推进与智能电网相融合的能量转换、充电、电池组检测维护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三)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提高充电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融合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交通、大数据等技术,加快建设省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行监测平台,推动全省公共服务领域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出覆盖全省的充电服务APP,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支持各地建设新能源汽车实时监管平台和充电设施管理平台,对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和公共充电桩进行实时监测,提高充电服务的用户体验。推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能量和信息双向互动,为用户提供充电导航、状态查询、充电预约、费用结算等服务,拓展增值业务,提升运营效率。
        鼓励充电设施商业模式创新。鼓励整车、充电桩运营服务、出行服务等企业开展合作,促进充电服务专业化发展,通过众筹、电力市场、车位经营、车辆租赁、广告服务、大数据应用等多种方式增加运营收入。鼓励发展生活领域“充电桩+商品零售+服务消费”、技术领域“充电APP+云服务+远程智能管理”、汽车领域“整车厂商+设备制造商+运营商+用户”等商业模式。支持充电服务企业联合整车企业,通过合作、众筹等方式在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创新商业合作模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